1992年4月3日,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其中赞成1767票,反对177 票,弃权664 票,未按表决器的25票。
赞成票仅占全部票数的67%,为全国人大通过决议的罕见低票。
1994年12月,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2003年6月1日,三峡水库开始下闸蓄水,并于2009年全部完工。
2013年,三峡工程荣获国际工程领域最高奖——菲迪克“百年工程项目奖”。
经计算,当三峡大坝正常蓄水175米时,整个大坝承受的水压力为2000万吨,只有大坝自身重量的一半。
然而,这座大坝从筹建到完工投入使用,一直都不缺少反对的声音。
20世纪80年代广泛公开的大论证,让许多国内知名专家,教授对三峡大坝的工程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其中不乏众多反对者。
1988的一场“关于筹建三峡大坝内部讨论会议”,就有九位国内的知名水利、地质专家,对三峡大坝工程表达激烈的反对。
甚至还有一位水利专家说道:即使三峡大坝竣工投入使用,将来有一天它还是会被炸掉!
图|雄伟的三峡大坝一、筹建三峡工程与其投入使用的始末相信许多80 90后的朋友,会在小时候听过关于三峡大坝修建时的一些名词。
比如小浪底截流,包括各地接收世代居住于三峡附近的当地民众。
可真要谈及三峡大坝这一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从筹建到竣工投入使用的始末,或许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与毛泽东主席大力推进三峡工程。
1949年至1952年,长江连续发生特大洪水。1952年底,由毛泽东亲自审查设计的荆江分洪工程建成,在防御1954年特大洪水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过,通读史书的毛泽东觉得洪水一味地去堵作用不大,而是要疏。于是从1953年起,毛泽东开始考虑修建三峡工程。
不知从何时起,网络上流传了这么一则谣言,说毛泽东修建三峡大坝的初衷与蒋介石一样,利用三峡附近得天独厚的水文资源,建成大坝之后增加发电量。
这么一种说法完全是子虚乌有,不符合历史情况。
毛泽东考虑建设三峡工程,不只是发电,而是希望这座防洪大坝工程能在长江防洪中起到特殊作用。
因为那时国内一切百废待兴,修建三峡工程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完全能用天文数字来形容。
毛泽东深知修建三峡工程不急于一时,他又提出“少投资,先修坝防洪”的主张,这也成为后来三峡工程建设时的指导方针。
1953年2月,毛泽东与时任水利部部长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谈到了长江治理与开发问题。
2月20日,他听取林一山关于长江流域规划问题的汇报。
毛泽东简明扼要地指出:要驯服长江,必须从头开始,这是一个科学的问题。
当林一山上报计划修建长江干支流一系列梯级水库时,毛泽东摆了摆手道:“修这么多水库,全部加起来,恐怕都抵不上三峡一个作用大。
那还不如毕其功于一役,先修建三峡水库,当然只是摸个底,南水北调的工作还是要抓紧进行。”
有了毛泽东的这句话,水利部和长江水利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开始针对在三峡修建水库大坝进行了系统地研讨与分析。
1954年底,毛泽东与刘少奇、周恩来去广州考察工作,回京途经汉口车站时,毛泽东用了整整一夜时间,听取林一山关于三峡工程的技术问题。
谈话中,毛泽东所展现出的博学令让林一山佩服得五体投地。
还是受制于综合国力的影响,三峡大坝的工程一直没能正式上马。
1958年1月,毛泽东前往广西南宁主持会议,该会议主要讨论长江流域综合开发问题。
他还就是否立即兴建工程听取意见,遂决定推迟三峡工程的上马,由周恩来主持治理长江的工作。
随后很长一段时间,国内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出现了一系列的政治风波。
直至1966年3月,林一山再次向毛泽东汇报关于修建三峡工程的一些问题。
1970年12月,周恩来向毛泽东送交了一份《中共中央关于新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批示稿。
毛泽东赞成先修建葛洲坝,推迟三峡工程的修建。
图|毛泽东与林一山交谈随后几年,因为毛泽东、周恩来两位伟人身体抱恙,加上国内正处于动荡期,三峡大坝的修建工程悬而未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建设三峡工程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上,林一山多次向邓小平、华国锋、叶剑英等领导人陈述自己的主张。
社会各界人士也通过各种渠道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就当时来看,社会各界人士关于是否修建三峡工程分为了两个不同的派系其中,一方主张可以修建,一方则竭力反对。
当时的水电部、国家纪委、国务院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组织多次论证和审查,一直没有确切结果。
1985年1月,小平同志指示国务院副总理、三峡工程筹备领导小组组长李鹏:三峡是伟大的工程项目,要考虑长远利益,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些好的东西,从现在即可着手进行。
正是从这一年开始,相关部门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广泛公开的论证,目的就是想听取各位专家学者对三峡大坝工程有何宝贵的意见。
大部分专家学者还是同意修建三峡大坝,少部分专家持保留意见。
时间来到20世纪80年代末,小平同志逐渐退居二线,所有关于三峡工程的重大决策都是由江泽民同志主持,他对三峡工程的建设发挥重要领导作用。
1992年4月,七届人大第五次会议召开全体会议,其中就有国务院《提请审议关于修建长江三峡工程》的方案。
经过表决后,三峡工程于1994年12月正式破土动工。
直至2003年6月,三峡水库开始下闸蓄水,于2009年全部完工。
在修建三峡大坝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重要问题。
2002年初,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人员在已建成的三峡左岸大坝发现浅表层裂缝79条,专家鉴定这些裂缝在设计允许范围内,不会对大坝整体安全产生影响。
尽管如此,这则消息还是引发了一片哗然,反对修建三峡大坝的呼声再次高涨。
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立即来到三峡工地现场,他严厉批评了施工单位:你们是想千古流芳,还是遗臭万年?
随后,国务院专门成立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经过了细致的研究,首次利用性能优良的粉煤灰制作混合土掺和料,补全了那79条浅表层裂缝。
包括修建三峡大坝的过程中,两岸的民众移民问题也成为中央领导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因为移民问题一直被视为三峡成败的关键,反对和质疑声没有停止过。
此前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划,需要移民120万,其中重庆就达103万,人口之众世所罕见。
经过大家的质疑,有关部门改变与原定的计划,只有十几万的移民迁到外地。
迁到外地的这些三峡民众每年都能领取专项补贴。中央还对三峡移民提出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基本政策,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实施。
总而言之,三峡大坝的成功修建,不仅体现了中华国力,更充分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这几十年来,政治文明的进步与中国民主政治的进步。
三峡工程从筹建到正式竣工投入使用所遭遇的一系列阻挠与难题,几天几夜都说不完。中国没有哪一个工程能像三峡工程那样,始终遭遇到如此多的疑虑。
图|小浪底截流工程但不可否认,三峡工程在防洪、改善航道、蓄能发电、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科技进步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建好了,还是要炸掉据不完全统计,三峡大坝整体修建工程所耗费的资金超过了2000多亿元,建设工期为17年,乃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创新工程之一。
既然工程如此庞大,且技术性如此强,在修建在筹建和修建过程中,就有许多水利地质专家对这一工程发表过不同的看法。
所谓的“不同看法”就是他们竭力反对修建三峡大坝。
从1985年开始,众专家学者通过多种渠道向中央表达了他们的担心与反对。
在1988年初,生态与环境专家组成员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了最终的论证报告会,报告的核心思想就是讨论三峡工程实施的必要性,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在场众位专家签名,作为该重大项目最后获得决议通过的依据。
在这场会议上,有9名专家明确表示不同意修建三峡大坝,其中尤以著名植物生态学家、中科院院士侯学煜,与他的弟子陈昌笃态度最为激烈。
他们师徒二人之所以不同意修建三峡工程,出于该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不可逆转破坏的担忧。
因为从生态环境角度考虑,三峡工程似乎是弊大于利。工程修建好之后,水位必定会抬高,上游土地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将被淹没。
包括我国特有的中华鲟、白鳍豚都是在长江上游产卵繁殖,修建大坝会阻碍这些珍贵鱼种的溯游。
再加上蓄水期下游水量减少,必将会影响长江入海口特产鱼类的生存,甚至会影响到舟山渔场。
除此之外,还有一位水利学家黄万里的态度更为激烈。
黄万里一生重视水文,他的父亲是黄炎培先生。
1957年,三门峡工程上马之际,黄万里就向周总理表示过反对意见,言辞颇为犀利。
从1985年起,黄万里先后六次给历届国家领导人写信,他反对修建三峡工程。
反对的理由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河床演变客观条件不允许修建工程三峡工程。
建好之后,不仅会造成生态问题,还会影响国防与经济。
因为三峡工程成本太大,即使修建好了之后蓄水不超过十年,卵石夹沙随水而下,将堵塞重庆港。到那时只能被迫炸掉三峡大坝!
而且三峡电站二十年内只有公费支出,没有任何电费收入,让国家财力不堪重负。
这一切都是黄万里不同意修建三峡大坝的真实想法。
黄万里的这些观点没有受到决策层的重视,很大一个方面是水利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必须全面实地勘测资料,在技术上才能使同行信服。
黄万里虽专心科研,却因为各种突发因素被迫脱离科研一线二十多年,他没有实地调查过,便没有发言权。
2001年8月初,身患重病的黄万里给党和国家留下了一份遗嘱。在遗嘱里,他详细阐述了自己对长江中下游水域今后水利工程修建的一些宝贵意见。
说来说去,修建三峡大坝过程中,有数位专家学者明确表示过反对,这些专业人才担忧的问题在大坝投入使用后是否真实存在?
事实证明,个别水利专家的反对意见和担忧没有变成现实。
黄万里先生担心三峡工程竣工之后会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可是在2005年开始,三峡工程论证小组结合300多名院士,包括生态环境专家进行实地探访。
通过严密监控,并没有发现黄万里担心的那些问题。
至于如今网络上有文章推断:三峡防洪库容被严重高估,三峡水库想保住大坝下游区域和江汉平原就得水淹重庆;如果想保住重庆大坝,就得淹了武汉。言下之意便是三峡水库明面上的功能只剩下发电。
通过比较历次长江大洪水,三峡工程建成蓄水后,重庆水位与长江洪水之间只有几厘米的增加。
图|黄万里教授2010年10月,三峡大坝完成首次蓄水到正常水位175米,根据当时水位记录,三峡水库实际水利坡度不到一米,那不可能在汛期来临之后要么淹了武汉,要么淹了重庆,
2012年7月,长江出现71,200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其洪峰流量已经超过了1998年。
因为有了三峡工程的调蓄作用,武汉地区参与护堤的人数只是1998年的几十分之一。
可见,三峡工程建设还留有更充分的防洪空间。
结语正如著名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说过:那些反对和质疑三峡工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同样很大。
潘教授这话说得很对。三峡大坝工程牵动每个国人,如果一味说好话,不提出反对意见,倒不利于这项工程的进行。只有大家群策群力,有支持有反对的意见,才能把这项工程建设得更加圆满。
反对不是坏事,反对是科学态度!
建峽以後證明是錯誤的……咳!😎
多多点赞会有好运喔~
那现实的三峽工程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