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刘备可以说是三国中的两位枭雄,因为两方军事力量差异比较大,刘备面对曹操之时基本毫无胜算。然而在汉中之战,刘备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击败曹操取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这场大战的转折点就是黄忠斩杀了夏侯渊。在战争结束之后,曹操的一句话道出了刘备的“宿命”以至于刘备在夷陵之战大败而归,最终只能白帝城托孤。
汉中之战汉中之战能否取胜对于蜀汉来说非常重要,但对于曹魏来说汉中属于“鸡肋”。因为汉中是益州的咽喉,若不能取得汉中则无法有利地保护益州,这也是为什么刘备为什么一定要拿下汉中的原因。汉中虽然对蜀汉非常的重要,但对曹魏就显得不是非常的重要。汉中与关内中间隔着一个秦岭,即使丢失汉中也不会对关内的防御有任何的损失,曹魏可以依靠秦岭的天险进行防御。
公元217年,刘备听从法正、黄权等人的建议发动了汉中之战。汉中虽然对曹魏来说不是很重要,但张鲁既然选择依附了曹操,曹操自然而然要确保自己所掌控的势力范围,不受蜀汉所侵。曹军的主将是夏侯渊,而蜀汉是由刘备亲自领军,可见蜀汉方面的重视程度。这场大战持续了两年之久,大多数战争情况是蜀汉损失得比较严重的。身为刘备重要谋士的法正,提出了一条“声东击西”的妙计,替刘备打破了在汉中之战的僵局。
这条计策非常的简单,刘备派多路精兵轮番进攻张郃负责镇守的广石。张郃在三国之中也是一代名将,在张郃的镇守之下没有丢失任何一个据点。但是面对刘备军的轮番进攻,张郃也是压力很大,甚至到了需要肉搏的地步。身为主帅的夏侯渊一看张郃部的压力很大,就分出一半的精兵支援张郃。夏侯渊刚分兵刘备就趁机攻打马谷并烧毁了一些军事防御设施,身为主将的夏侯渊身先士卒前去修补鹿角,被埋伏在山上的黄忠所杀。夏侯渊被杀之后,魏军群龙无首曹操亲自来作战,知道夏侯渊是中了法正的计策。曹操感叹道:“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简单来说刘备没有能力击败夏侯渊,必定是法正所教。而这句话也成为了刘备的“宿命”为何这样说呢?
夷陵之战刘备为何要发动夷陵之战,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为了给关羽、张飞两人复仇。征战一生的刘备亲自领兵征讨东吴,而东吴的主将是陆逊。面对刘备的强势进攻,起初孙权想求和,求和不成只能硬着头皮打。面对来势汹汹的蜀汉大军,陆逊采取的策略是避其锋芒,不与其交战。就这样两方一直在僵持之中,时间越久显得刘备越无奈,刘备迫切需要一个能破局之人。而这个人曾经出现过,在汉中之战的法正。
此时,现在的身旁已无这样的贤良之士,诸葛亮、赵云因反对刘备伐吴,一个被安排在成都看家、一个镇守江州。至于刘备本身有没有破局的能力,恐怕没有。刘备虽然征战一生,但总体来说输多胜少,因此总得来说刘备不是一个合格的军事领导者,但刘备是一个可以做老大的人,单看诸葛亮、法正、庞统等人甘愿辅佐刘备可以看出来。刘备既然无法破局,那么等待刘备的只能是失败,刘备的对手陆逊可是一把军事好手,在军事上无法匹敌陆逊,又没有出奇制胜的计策。
陆逊一把火,烧的刘备丢盔弃甲只能逃到白帝城,最后留下了“白帝城托孤”的遗憾,至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豪言,也随之灰飞烟灭。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曹操给予刘备的“宿命论”评价还是非常的准确,刘备没有很高的军事天赋,需要依靠贤佐之才。那么刘备应该怎么做呢?多想想汉高祖刘邦,手下能人志士颇多,把每个人的才能发挥到极致,自己需要做的就是领导好他们。
综上所述,在汉中之战夏侯渊被杀之后,曹操对刘备的评价还是非常的中肯,只是刘备未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反而一意孤行。最终做了他人的嫁衣,蜀汉、东吴之间的斗争,致使魏国最终得利,而魏又被晋取代,所以隐忍是非常重要的。
欢迎关注,谈笑风史,感受古人的魅力!
夷陵之战无人能破局,攻不破吴署必大败千里,这仗就不该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