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名将哲别

星洲看历史 2023-03-04 07:14:09

哲别跟速不台一样,堪称蒙古军事史中最杰出的战术大师之一。

哲别在1204年征乃蛮、1211—1213年征金朝、1218年追击屈出律攻西辽等战争中,皆功勋卓著,尤以1219—1224年蒙古第一次西征中的功业最为引人注目。在蒙古第一次西征中,哲别与速不台率领偏师,攻掠伊朗、高加索、南俄草原,西达克里米亚半岛、第聂伯河,大败斡罗斯,为拔都西征和金帐汗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哲别在《元史》中无传,但因其足迹横跨欧亚大陆,在汉文以外的其他语言文献中也留下了记载。19世纪末,洪钧在 《元史译文证补》 中将欧洲学者著述与汉文史料相结合,撰 《哲别补传》。20世纪初屠寄 《蒙兀儿史记》、柯劭忞《新元史》 均有 《哲别传》,皆大体采撷洪钧书而已。与哲别有关的历史文献从史源上看有两大类。第一类是征服者角度的叙述,《元史》虽无哲别的传记,而西征时的另一位主帅速不台及其部将曷思麦里则有传,其中保存了关于哲别的记载。第二类是敌对地域的记录,涉及汉文、波斯文、阿拉伯文、亚美尼亚文、格鲁吉亚文、俄文等多语种文献。

如伊儿汗国宰相拉施特编纂的波斯语史书 《史集》(1306—1311年成书)详细记载了蒙古远征军在高加索地区的征伐过程,且记载哲别、速不台分兵配合击败了格鲁吉亚军。阿拉伯史家伊本·阿西尔在《全史》里记载了远征军北越高加索山以后的动向, 包括攻伐阿速、钦察、斡罗斯、不里阿耳、康里等,但从未提及哲别、速不台或任何将领的名字,可能是因为将远征军视作一个整体。需要注意的是,《元史·速不台传》 在记载蒙古远征军西征时,对哲别着墨很少,仿佛攻阿速、钦察、斡罗斯都是速不台一人之功。这是碑传史料固有的两个特点:一方面,碑传一般是时隔多年之追忆,加上西征地域辽远,导致记事不免遗漏、穿凿;另一方面,碑传惯于夸大传主本人,而忽略他人。因此我们可以推测,速不台的辉煌战绩中也包含了哲别的功劳。

西征是哲别军事生涯最辉煌的阶段,他与速不台所率远征军不过三万,却能横跨亚欧大陆,长驱直入,因此在战术方面必有过人之处。哲别毕生征战,经常担任先锋,在第一线作战,且惯用佯退、伏击的战术。1211年,哲别作为先锋进攻居庸关,便率军佯退,诱敌追击,待金军追至宣德府的山嘴,哲别 “掉过头来迎战,打败了陆续到来的敌军”。这是采用佯退诱敌的战术,将追击的敌军拖成长线,然后各个击破。1212年,哲别攻打金东京辽阳时,“还未开始围攻,突然折返,并在十天内走了五十程。

然后抛下辎重,轻装疾行,突然出现在城下,以此狡计攻陷了城市”。同样是佯退,让敌人放松警惕,然后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发动突袭。1222年,哲别、速不台军对战格鲁吉亚人时,哲别派速不台率军进攻,自己率五千军队埋伏。速不台佯退,格鲁吉亚人追来,哲别从侧面绕过来,将其全歼。 《史集》记录此事之后还特意强调:“他们在大多数战役中惯用的战术都是如此。”可以看出,哲别最擅长的利用骑兵机动性佯败诱敌这一战术,应该是蒙古远征军驰骋数千里横贯亚欧大陆的制胜法宝。

在哲别军事生涯中的绝笔——阿里吉河之战中,也使用了同样的战术。按照《诺夫哥罗德第一编年史》的记载,蒙古军与斡罗斯密赤思老军初次交锋,蒙古前锋军撤退,哲别在撤军途中去世。根据研究,具体时间应在1223年5月16日至19日之间。 据俄罗斯学者阿斯泰金对阿里吉河之战的考证,加利西亚大公密赤思老进攻蒙古前锋军是在5月15日、16日,斡罗斯诸大公与钦察联军出击是5月20日,5月28日至阿里吉河,展开鏖战,持续到5月31日,蒙古军发挥机动优势,占据有利地形,以逸待劳,大败长途奔袭的斡罗斯、钦察联军,随后反扑掳掠半个月。哲别与密赤思老初交锋便佯退,应是提前制定好了的战术。阿里吉河之战是继续执行这一战术的结果,其胜利当然是因为速不台临场指挥得当,但也应该有哲别战前谋划的功劳。

在阿里吉河之战后不久,蒙古远征军到伏尔加河流域攻不里阿耳。这是哲别死后远征军的最后一场大战。伊本·阿西尔 《全史》记载,远征军遭遇埋伏,严重减员,从三万降至四千。如果伊本·阿西尔的记载可信,这是速不台履历上少有的败绩。虽然历史无法假设,但哲别若不死,蒙古远征军或许不会遭此大败,哲别之死无疑是蒙古的巨大损失。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