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一名女生被北大录取后,在接受媒体采访过程中,谈到考学成功经验时表示“到现在还没有属于自己的手机”。采访原话是,女记者问:“上大学之前都没有手机啊?”女生:“上初中的时候有过,我以为我考上推荐生之后就能有了,结果就是一直(被)没收到了现在,我现在还是没有见到它,真的,手机这个事情是管不了的(自控力层面),所以就是老师家长帮忙管一下还是能有所帮助,因为真要是你拿到它之后,一整天就过去了。”
对此,不少网友戏谑:“还没上大学的孩子们,这条视频千万别让你们的父母看到。”言外之意,这要是被父母看见了,被管的理由更充分、更冠冕堂皇了。不夸张地讲,肯定是会有这种情况出现的,因为“拿别人家孩子”教育自己家孩子是不少父母的惯常操作。
可即便如此,这也更多是对主流教育叙事地重复强调,而非是山东济南这名女生首次提出手机对学习的负面影响。换言之,她强不强调,父母和学生都清楚手机对学习会造成负面影响。也就是从自控力层面说,很少有学生能抵挡住手机的诱惑。
因为从现实出发,谁都清楚,手机上吸引人的东西太多了,算是当下生活中最能杀时间的一个存在。如此之下,让有升学任务的学生少看手机或干脆不看手机,确实是有必要的。毕竟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看手机的时间多了,投入在学习上的时间就会减少,这个算术题没什么好争议的。
可吊诡的是,面对山东济南这名女生的分享,“评论区”竟然有人抬起杠来。比如、我那会也没手机,照样也没考上北大;再如、我周围的学霸也没少看手机,但人家却考上重点(大学),我还是落榜了;还如、爱不爱学习,跟没收不没收手机有啥关系?不爱学就是不爱学,爱学就是爱学,一天天尽扯没用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评论区”的说法好像也有道理。但是基于“考学成功经验”这个大前提而言,总还是有些过于抬杠了。要知道,山东济南这名女生即便被北大录取了,那么她分享考学成功经验,也只是基于普遍性来分享,而不是分享考北大成功的经验。
说到底,她分享如何靠努力、如何靠天赋,这些都是纯粹个人经验,分享出来只能当传奇来看,却不可能进入大多数学弟学妹们的实操中,而可能是比较共通的普遍经验,也就是李雷说好,韩梅梅也说好,后来她经历过,觉得不错,所以再次跟学弟学妹们强调。
另外,从更一般的角度看待考上名校的学霸们,这其实也是祛媚的过程。因为在很长一段时期,很多人总觉得(当然更多是教育市场上为牟利搞得一种宣传)名师到位、努力到位、习惯到位等等一系列都做到位了,孩子就可以直通名校。
可事实上,从大多数考上名校的学霸来看,即便名师和努力也是需要的,但更多是跟天赋有关。虽然这个看法违背了“正确性”,可这个现实却被越来越多的学霸证实了。如此强调,并不是说有天赋就够了,而是拿学霸的个人经验来实践自己的学业,十之八九是行不通的,反倒是听一听学霸们分享的普遍经验,可能得到一些慰藉和鼓励。
由此再看“评论区”的抬杠逻辑,也大概能理解他(她)们的用意了。也就是说法也是对的,但是却更多是为了抬杠而抬杠,而对于山东济南这名女生所要表达的积极趋向他(她)们却没有看到。事实上,人家只是想强调手机会影响学习(时间占用层面),并且主要说学生没有自控力的情况下,而非说只要学生用了手机,就指定就考不上名校了。
但是作为常识来讲,学生群体中,又有几个自控力很强的呢?尤其是对于手机的诱惑,又有几个学生能扛住呢?所以就算抬杠逻辑可以勉强成立,但是放在现实语境下,却也是不太能立得住的。因此在看待山东济南这名女生的分享时,最主要还是抓住“她只说了你能做到的”,而不是拿做不到的进行无脑抬杠。
与此同时,比起从学霸们分享中得到多少考学成功经验,更要看到学霸如何看待“被管”这件事情。因为对于山东济南这名女生来讲,在谈到被没收手机这件事情时,整个人完全是轻松的、甚至庆幸的,完全没有压抑的情绪存在。
也就是说,比起“被管”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如何更好的看待“被管”或许才是学弟学妹们更该学习的部分。因为一个孩子一旦理解了被管背后的“为你好“是“为我好”,那么意味着他(她)将不会有太差的未来。毕竟,人一旦成熟起来,成事就相对更容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