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是东方战场的主战场,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其实日本对中国侵略不仅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还可以追溯到明朝中期,只不过那个时候日本人被称之为倭寇。在抗倭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奋勇杀敌的民族英雄,其中就有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角——戚继光。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死后谥武毅,生于现今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早年间戚继光主要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保证了东南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来张居正管理朝政,派张居正北上迎击北方的蛮子。但是戚继光由此却将一个传圣旨的人杀了,虽说张居正非常器重戚继光,但是戚继光胆子也太大了吧,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揭晓答案。
张居正主政时是万历皇帝时期,当时的万历只有十岁,朝中大权自然是落在了张居正手中,张居正为了维护自己朝中一把手的地位,自然是需要许多支持者,戚继光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张居正也非常信任戚继光。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终于把倭寇消灭殆尽了,由于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才能,又被派往北方抵御蛮子的侵略。
大家都知道圣旨是皇帝传给下面官员的命令,是不可违抗的,但是在战争年代,圣旨一旦被敌方利用,不仅有可能贻误战机,甚至有可能全盘皆输,因此军事将领临行前,皇帝一定会告诉他圣旨的防伪标识。张居正告诉戚继光,真正的圣旨会在圣旨的一角滴上红砂,如果戚继光回信,就需要把最后一个字写得更粗一些。
大家都知道圣旨是皇帝传给下面官员的命令,是不可违抗的,但是在战争年代,圣旨一旦被敌方利用,不仅有可能贻误战机,甚至有可能全盘皆输,因此军事将领临行前,皇帝一定会告诉他圣旨的防伪标识。张居正告诉戚继光,真正的圣旨会在圣旨的一角滴上红砂,如果戚继光回信,就需要把最后一个字写得更粗一些。
有一天,来了一个传圣旨的人,戚继光丝毫不敢怠慢,但是当他读完这道圣旨后,就令手下将这个传圣旨的人拉出去斩了。原来这道圣旨根本没有他和张居正当时商议的防伪标识。其实从圣旨的内容来看,戚继光也可以看出来圣旨是假的。当时戚继光这方战马短缺,这道圣旨的内容是让戚继光拿棉衣来换蛮子的战马,表面是可以解决战马短缺的问题,但实际上也解决了北蛮人棉衣短缺的问题,要知道严寒天气棉衣比战马重要的多。因此戚继光判定这道圣旨一定是假的,淡定的对手下人说了五个字:圣旨是假的!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