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历史的朋友们,可以关注小编哦!让我们一起发现历史,感悟历史。
在大清王朝的后期,整个官场当中出现了一朵奇葩,这个官职叫做大清国总税务司,相当于今天的海关总署署长了。这个职务在晚清将近五十年时间,一直由一个叫赫德的英国人来担任的。
罗伯特·赫德,英国政治家,1854年来到中国,1861年起在上海担任海关总税务司职务,1863年正式接替担任海关总税务司,1908年休假离职回国,清廷追授其为太子太保。赫德曾担任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达半个世纪之久,在任内创建了税收、统计、浚港、检疫等一整套严格的海关管理制度,他主持的海关还创建了中国的现代邮政系统。
在过去近代史的叙事当中,一直把这件事当做大清王朝丧权辱国的标志,慈禧怎么能够将如此重要的位置宁与友邦,不与家奴呢?这个慈禧这个老太婆太坏了,任用英国人来把持中国的财政。可是要知道,大清王朝干这件事情,不仅是心甘情愿,而且因祸得福。
什么叫心甘情愿?1861年的时候,英国人说,你有点靠谱的吗?对吧?打仗老打输,然后赔款的银子,你那儿又没有稳定的财源。这么着吧,英国人说,我给你指定一个财源,就是你大清国的海关税收,再派我们英国人来管这件事,那我们就放心,你能还我们稳定的战争赔款。
对大清王朝来说,这叫巴不得呀,本来就不爱跟你英国人打交道。你想,什么叫海关税收啊?英国人负责进口,英国人负责出口,我们中国人又不出去招灾惹祸,又不做这种生意的了。
所以你们英国人进口,英国人出口,然后再派英国人给收税,然后这部分钱一部分交战争赔款,然后我清政府还能落着点,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这件事情根本就不是被迫的,根本谈不上丧权辱国,那叫正中下怀。
那为什么又说他始料未及呢?是因为这个系统一旦运作起来之后,朝野上下那小伙伴们全部惊呆了,因为这居然成为大清国晚期最高效、最廉洁的一个系统。赫德在1861年接任的时候,全年的海关税收还不到500万两银子。
但是他卸任的时候,已经每年可以给中央政府稳稳地创造3000万两银子的税收,而且还在稳步增长。而且这一点还不只是大清王朝期间,到民国初年都一直是这样,这成为中央的一个重要的财源。
对于大清国晚期任用英国人来当总税务司,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文有赫德,武有琅威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