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史上,有很多生不逢时的武器装备,尽管其设计独具特色,但出现的时机不对,也无法发挥其战术价值,最终只能成为历史的记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亨舍尔公司开发的HS-129攻击机,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其实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包括德国空军在内的很多国家都认为,对付地面目标,还是必须依靠地面装备来完成,从空中打击地面目标的想法被认为是幼稚和天真的想法。
但随着西班牙内战爆发,德国秃鹰军团的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取得的巨大成功,让德国空军元帅戈林决定再开发一款双发攻击机,来进一步满足德军地面部队,对空中支援火力的旺盛需求。这个任务最终落到了亨舍尔公司头上,HS-129随之诞生。
从斯图卡的使用经验上,德军给出了非常具体而苛刻的设计要求。因为在战场上飞机受到来自地面的伤害主要是步枪和机枪的射击,因此需要在驾驶舱和发动机周围加厚装甲,挡风玻璃也采用75毫米厚的防弹玻璃。
从打开的座舱盖侧面可以十分清晰的看到,75毫米厚度的防弹前风挡,非常厚重且坚固,因此也占据了比较多的空间,导致俯冲瞄准装置只能安装在风挡前面的机鼻上。在座舱盖侧面,还用白色实线标出了俯冲角度参照线,飞行员只需要向左扭头,将白色实线与地平线对照,就能快速知道当前俯冲的大致角度,而不用频繁低头查看仪表。
德军认为,这种飞机采取低空飞行方式,用机枪和机炮直接扫射地面目标,因此驾驶舱要尽可能靠近机头,以使驾驶员可以清晰的看见地面。亨舍尔公司的工程师们忠实的兑现了这个目标,Hs-129的机头不仅很短,而且有较大的下视角度,飞行员可毫不费力的观察地面情况。
不过,这也造成飞行员的位置几乎与航空机枪和机炮口齐平,当火力全开的时候,那震动的感觉,可想而知有多么刺激。上面这名德军飞行员非常有意思,他在自己的座驾的机头上绘制了一枚银质步兵突击章,或许是在用诙谐的方式,表示驾驶HS-129攻击机就要做好像步兵那样,对目标发起自杀式冲锋的觉悟。
最后一个要求也是个人认为最匪夷所思的技术指标。德军规定,HS-129不得使用大马力发动机,不能和其他主力战机抢生产线。也就是让亨舍尔公司用别人不用的破烂,攒一台用坏了都不心疼的炮灰机。于是,设计人员就从被占领的法国淘换出一批Gnome-Rhône 14M,14缸星型风冷发动机,最大功率522千瓦,约700匹马力,赋予该机408到421千米/小时的最大平飞速度。造成它比JU-87D“斯图卡”全重轻一吨多,飞行速度却一模一样。
在武器挂载方面,正式服役的HS-129 B2型采用两挺MG-17型7.92毫米机枪,两挺MG-151型20毫米机炮,机腹中轴线挂载一门MK-103型30毫米机炮,或者一门BK-37型37毫米机炮。此外,主翼两侧还能挂载两枚50千克航空炸弹。
总的来说,HS-129的对地火力不但丰富而且强大,是一款用能够满足当时需要的攻击机型号。
坚固可靠,火力威猛的30毫米或37毫米机炮,也表现出优秀的战场勤务性能,没有让飞行员和地勤人员太过操心,精准度也可圈可点。
有趣的是,笔者在查阅图片资料时发现,MK-30型机炮的炮口装置,与几十年后出现的美国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上的30毫米机炮,几乎是一模一样,扁平多气室结构抵消了相当一部分后坐力,几十年后依然不过时,可见德国在机械设计方面的造诣是多么深厚。
HS-129自1940年出现后,一直在追求增强对地火力,尤其是当东线出现T-34,KV-1和IS-2这些钢铁怪物之后,对反坦克攻击机的火力要求直线上升。30毫米机炮经常都打的很费劲,更不要说20毫米和7.92毫米的小牙签了。因此,安装一门BK-75型75毫米炮的HS-129 B3型便出现了。
为了降低起飞重量,1943年以后出现的后期型号,只在机头保留了两门MG-131型13毫米航空机枪。因此,区分B1,B2和B3型就非常简单,看机头机炮数量即可。没有机炮的是B1型,四门机炮的是B2型,两门机炮的就是B3型。
BK-75型加农炮虽然占用了很大的机体空间,但德国人想尽办法解决了后坐力震动和供弹问题,使其能够在空中稳定发射。比如高效的液压驻退机构,和长度较大的胡椒瓶型炮口装置,都发挥了很好的效果。不过即便如此,强有力的后坐力还是会让整架飞机,在开火瞬间剧烈震动。
机身内的转轮式弹架上,可容纳16发75毫米穿甲弹,能够自动装填,自动抛壳,可毫不费力的掀开地面上的苏联钢铁怪物的“天灵盖”。相信很多游戏玩家已经在游戏世界中体验过它的威力了。
而且从当时的历史照片上也能看得出来,HS-129不愧是“坦克开罐器”,一名德军飞行员向战友炫耀自己击毁13辆苏军坦克的战绩。虽然和大名鼎鼎的鲁德尔比起来相差甚远,可是作为一款地位不高,仅建造865架的炮灰机来说,这已经算是骄人战绩了。
限制HS-129大展拳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是糟糕的法国发动机,这款14缸星型发动机不但马力小,噪音大,可靠性还非常差劲,在交付初期长达六个月时间内,HS-129中队根本无法起飞战斗,每天都要应付各种千奇百怪的发动机故障问题。中后期虽然有所改观,但依然被德国人吐槽是“工业垃圾”。
其次,众所周知,攻击机在失去己方战斗机掩护的情况下,几乎就是对方战斗机眼中的一盘菜,当1943年起HS-129终于开始走向成熟与稳定的时候,德国空军却逐渐开始丧失制空权,在这种不利的局面下,皮糙肉厚的JU-87尚且需要“苟且偷生”,薄皮大馅的HS-129就更没法单独生存了。而且由于地位低下,在油料供给紧张的时候,HS-129连起飞的资格都没有。
战争后期,HS-129攻击机基本上都留在地面等待被盟军缴获沦为战利品,或遭到盟军轰炸机群空袭而粉身碎骨,最终只停留在历史相册和空战模拟游戏中。
攻击机驾驶员我只服德国鲁德尔。[呲牙笑]
害死的美国,先断了德国的油料跟其他材料去支援英法苏再用远程战略轰炸机炸毁了德国的工业基地。害的德国失去了战争能力才是德国失败最终原因。英法苏十战九败都不死德国九胜一败就垮了最后美国笑到最后就是美国做梗最好证据。
和A10很相似啊 比A10早
我们一定踏平新德里打通印度洋解放日本夺回玲劳改莫迪踏平新德里打通印度洋解放日本夺回玲劳改莫迪踏平新德里打通印度洋解放日本夺回
编队杀手了解一下[得瑟][得瑟][得瑟]me262后期板本
产量少,战果还可以,也谈不上不逢时
75毫米,一炮打出去飞机不得散架了。
A10它親爹[不开心]
大黄鸭
被前苏联的“是个飞机就想往上塞大口径火炮”给吓到了。[得瑟]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也往B-25上安装过75mm加农炮,用来攻击日本的运输船队。[得瑟]
坦克开罐器不是伊尔2的绰号吗
这不就是伊尔102的前身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