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当王猛与杨安成功攻下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之际,前燕太傅慕容评率领的大军也抵达了潞川(流经山西省黎城县南),与王猛留守壶关(今山西省黎城县)的部队近在咫尺。
然而,让前燕皇帝慕容暐始料未及的是,僵局并非因为王猛不敢迎战,而是慕容评畏惧前行。

实际上,当时驻守壶关的只是屯骑校尉苟苌所率领的一部分军队,而另一支部队早已随王猛北上进攻晋阳。但慕容评却因害怕前秦的强大兵力,迟迟不敢主动出击,反而选择静待王猛北上的部队返回壶关。
到了十月十日,距离王猛攻克晋阳已过去一个月。他在此期间妥善安抚了晋阳的士兵和百姓,并留下将领毛当镇守晋阳后,便与杨安等人率军南下壶关。十天之后,王猛的部队顺利抵达壶关,与苟苌成功会合,继续与慕容评的军队在潞川形成对峙之势。
此时的潞川两岸已经步入深秋,寒意袭人,仿佛冬天提前来临。
尽管大自然呈现出一片肃杀之景,但前秦六万大军与前燕三十万大军之间的紧张态势却如火如荼,似乎随时都能将潞川河水煮沸一般。

十一月的一个清晨,王猛意图打破与敌军长久以来的僵持局面,决定主动出击。他召集将领们在帅帐商讨策略,最终决议派遣将军徐成率领一小队人马前往前燕阵营侦查敌情,并严令其务必于午时前返回复命。
然而,徐成一行却整整侦察了一天,直到傍晚才返回营中。尽管他带回了详尽的军事情报,王猛依旧勃然大怒。他认为徐成延误归期,严重违反军令,必须严惩以维护军纪。
王猛向来以执法严明著称,无论是朝政还是军法,他都从不妥协,更何况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军令?于是,他下令将徐成推出营门斩首,以儆效尤。
众将领深知王猛性格刚毅,又考虑到他在天王苻坚心中的地位,虽心怀不忍,却无人敢为徐成求情。唯有洛州刺史邓羌按捺不住,挺身而出。

原来,徐成曾是邓羌的旧部,他不愿见故人就此丧命。邓羌对王猛说道:“燕国兵马众多,而我秦军兵力悬殊,明日两军必有一场恶战。徐成乃一员猛将,此时此刻,辅国将军何不暂且饶他一命?”
王猛面色冷峻,语气坚定地回应道:“若今日不斩徐成,军纪何在?”
邓羌也是一位重视法纪之人,但他念及旧情,仍试图为徐成争取一线生机。他坦言道:“徐成违抗军令,死有余辜。但他是邓羌昔日的郡将,愿随他一同戴罪立功,以赎其过。”
然而,王猛并未因此改变主意。邓羌见状,心中愤懑难平,不再恳求,径直走出帅帐,翻身上马,奔回自己的军营。
当王猛因邓羌不辞而别感到愤怒之际,营帐外突然响起了震天的战鼓声。

王猛急忙命令随从出去查看情况,结果得知是邓羌带领自己的部队来到了他的营门前,似乎有意要对王猛发动攻击。
王猛毫无惧色,他镇定自若地起身走出大营。只见邓羌骑在高头大马上,手中紧握长矛,气势汹汹。王猛大声质问:“邓将军这是何意?我何处冒犯于你,竟要用武力相对?”
邓羌同样高声回应:“我奉天王之命前来讨伐贼人,如今却发现贼子就在眼前,而且还在自相残杀!我打算先将这叛徒除去。”
听到此言,王猛非但没有更加恼怒,反而对邓羌的行为心生敬佩,认为他义薄云天、胆识过人,于是决定释放徐成。王猛对邓羌说道:“邓将军不必如此动怒,我这就放了徐成。”
随即下令释放徐成。

当邓羌看到王猛真的释放了徐成时,立刻下马向王猛请罪。
王猛握住邓羌的手,诚恳地说:“这是我故意试探将军的忠诚。将军对部下都如此爱护,又怎会辜负国家?有了将军这样的勇士,我还何必担心贼寇呢?”
从前,前燕太傅慕容评率领三十万大军与王猛隔河对峙。慕容评认为,王猛孤军深入,兵力又少,时间一长必然不攻自破。于是他决定采取持久战策略。
令人惊讶的是,慕容评在如此紧要关头,竟然做起生意来。这个人生性贪财,在国家危难之际依然不忘敛财。他下令封锁山川道路,但目的并非军事用途,而是为了收取过路费。百姓若想通过这些地方砍柴或捕鱼,都必须缴纳钱帛。
慕容评在各个关卡派人收取费用,没过多久,堆积如山的钱帛便被收缴上来。

潞川对岸的王猛听说此事后,不禁冷笑:“慕容评不过是个奴才,就算有亿万之兵也不足为惧,更何况只有区区三十万。我定能轻易击败他。”
于是,王猛决定主动出击,先烧毁慕容评的粮草。他召来游击将军郭庆,拨给他五千骑兵,命其趁着夜色潜入敌营,焚烧粮草。
夜幕低垂,郭庆率领五千轻骑悄然行动,绕至慕容评大营后方。他们悄无声息地逼近粮草堆,随即点燃火焰。顷刻间,烈火腾空而起,照亮了整个夜空。据史书记载,这冲天的火光甚至让两百里外的邺城都清晰可见。
慕容暐得知此变故后震惊不已。他意识到慕容评沉迷敛财、怠慢战事的严重性,立即派遣侍中兰伊赶赴潞川对其进行斥责:“大王身为高祖慕容廆之子,本当以国家安危为己任,却置将士于不顾,只知贩卖柴水、追逐私利!国库中的财富,朕与大王本就共享,又何至于担忧贫困?倘若敌军压境,国家倾覆,即便大王拥有再多钱帛,又能逃往何处?”

随后,慕容暐下旨命令慕容评将钱财分发给将士,迅速组织力量与前秦军队展开决战。慕容评听闻圣旨,惊恐万分,连忙派人向王猛递送战书,试图化解当前危机。
10月23日,王猛收到了慕容评的战书。面对以少敌多的局面,他决定迎战。
当天清晨,在渭源(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位于今山西黎城附近),王猛向众将士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讲话:“我王猛蒙受国家厚恩,肩负朝廷内外重任。如今与诸位深入敌境,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奋勇向前,绝不后退,共同建立功勋以报效国家。待凯旋归来,我们一同接受君主的封赏,回家与父母举杯欢庆,这难道不是人生一大快事吗?”
将士们听后士气大增,纷纷砸锅弃粮,呐喊声震天动地。
然而,尽管军心振奋,王猛仍心存顾虑,毕竟前燕兵力远超己方。

为了进一步激励部下,王猛召见了邓羌,说道:“当前我们面临强敌,唯有将军您能破敌制胜。此战关乎成败,还望将军竭尽全力。”
没想到,邓羌不仅没有欣然领命,反而提出了条件:“如果将军能保证我担任司隶校尉,那此事便不成问题。”司隶校尉是掌控京城周边的重要职位,非王猛一人所能决定。
王猛回应道:“这超出了我的权限范围,但我可以承诺让您担任安定郡(今甘肃镇原东南曙光乡)太守,并封为万户侯。”邓羌听后颇为不满,不再多言,径直返回营帐。
此时,双方军队已开始交锋。王猛发现邓羌并未出兵参战,焦急万分,派人将邓羌请至帅营询问原因。但邓羌置之不理。无奈之下,王猛亲自骑马前往邓羌营帐,答应了他的要求。
邓羌闻言大喜,当即在营中痛饮一番,随后跃上战马,手持长矛,与张蚝、徐成等人一同冲入敌阵。

在潞川之战中,邓羌率领部队勇猛冲锋,往返冲杀数次,如同进入无人之境,数百名前燕士兵倒地丧命。这场战斗从清晨持续到中午,双方激战不休,最终前燕军队大败,共计五万余人阵亡或被俘。
随着战局恶化,前燕将士士气低落,主帅慕容评下令撤退。前秦军队乘胜追击,再次斩杀和俘虏了十多万敌军。慕容评见形势危急,独自一人逃回邺城,剩下的前燕军队彻底溃散。
潞川决战结束后,王猛并未选择休整,而是迅速下达命令,率军沿太行山滏口陉东进,穿越山脉后直逼平原地区,一路长驱直入,直指邺城。
十月二十六日,王猛的大军抵达邺城城下,并将该城团团围住。
然而,王猛并未立即下令攻城,而是撰写了一份奏疏送往长安,向苻坚汇报潞川之战的胜利详情。

奏疏内容大致为:“臣于二十三日痛击敌人,遵循陛下仁慈之心,使燕国六州的士人百姓在不知不觉间易主,除非那些执迷不悟、违抗命令之人,其余均未受到伤害。”
苻坚收到奏疏后大喜过望,随即回复王猛:“将军出征不足三个月,便铲除了首恶元凶,功绩卓著,堪称空前绝后。朕将亲自率领六军连夜出发,赶赴邺城。将军可暂令部队休整,待朕到达后再进行攻城行动。”
在王猛尚未合围邺城之前,邺城周边早已陷入一片混乱,盗匪横行。
然而,当王猛的大军抵达邺城时,方圆百里的秩序顿时恢复平静。王猛治军严明,军队纪律森严,对百姓的财物秋毫无犯。他所掌控的区域,法令简明,政令宽松,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民众纷纷庆幸并议论道:“没想到今日又能见到太原王(慕容恪)!”
听到这些话,王猛不禁感叹:“慕容恪真的是一位奇才,古之遗爱,有古人爱民如子的风范。”为此,他还特意下令以太牢(牛、猪、羊三牲齐备)祭祀慕容恪。

十一月,前秦天王苻坚命令李威辅佐太子苻宏留守长安,派遣其弟阳平公苻融驻守洛阳,自己则亲率十万精锐兵马前往邺城。仅用七日,苻坚的部队便抵达了魏郡的安阳县(今河南省安阳市),距离邺城不到五十里。苻坚暂时驻扎在安阳,并设宴款待其祖父苻洪时期的旧臣故老。
此时,正在围攻邺城的王猛得知天王苻坚已到达安阳,便秘密前来觐见。
苻坚看到王猛擅自离开营地,独自来到安阳,心中略有不悦,忙问道:“当年周亚夫不肯迎接汉文帝,将军今日却临阵脱身,这是为何?”
王猛毫不在意地回答道:“周亚夫不愿迎接汉文帝,不过是为了博取个人名声,臣并不认同这种做法。在陛下神威之下,邺城的贼寇已是瓮中之鳖,不足为惧。但太子年幼,陛下远离京师,万一发生意外,后悔就来不及了。陛下难道忘记了臣在灞上向您提出的忠告吗?”

原本打算责备王猛的苻坚,被他这一番话反问得无言以对。
王猛意识到王猛考虑得更加深远,于是不再多言,默默接受了王猛的建议。
前燕灭亡在潞川之战中,慕容评率领的三十万大军与前秦辅国将军王猛所统帅的六万兵马展开决战,最终以失败告终。
当时,前燕还有宜都王慕容桓的一万精兵作为后援部队,驻扎在沙亭(今河北大名县东)。然而,在得知慕容评军队惨败的消息后,慕容桓迅速率部南下,抵达内黄(今河南内黄县)。
同年十一月,前秦天王苻坚与辅国将军王猛会师于邺城。苻坚随即重新部署军事行动,命令洛州刺史邓羌领兵北上进攻信都(今河北冀州市),其战略意图不仅在于占领冀州,更在于切断前燕君臣及将士向北撤退的道路。

十一月六日,慕容桓获知这一情报后深感恐慌。原本打算南下与前秦军队对抗的他,果断改变计划,选择率军北上逃往故都龙城(今辽宁朝阳市)。
随着这支本应是前燕都城最后依靠的军队撤离北逃,邺城陷入了全面的混乱之中,引发了大规模的逃亡潮。这一连锁反应标志着前燕政权的进一步瓦解,为前秦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11月7日,慕容暐皇帝、太傅慕容评、乐安王慕容臧、定襄王慕容渊等皇室成员以及后宫妃嫔,在左卫将军孟高与殿中将军艾朗的护卫下逃离邺城,朝着龙城方向而去。
慕容鲜卑一族离开邺城之后,当时被扣留在邺城作人质的夫馀国王子蔚和高句丽王国的五百余人质,主动打开邺城城门,迎接前秦的大军进城。

11月10日,苻坚抵达邺城,并入驻前燕皇宫。得知慕容暐已向龙城逃窜的消息后,苻坚迅速派遣游击将军郭庆率领一支队伍进行追击。
随苻坚一同到达邺城的还有前燕吴王慕容垂。慕容垂在见到前燕的旧臣公卿时,脸上满是愤怒之色。同行的高弼见状便劝说道:“殿下您凭借祖上的福泽与自身的杰出才华,虽历经坎坷而投靠他国,但如今国家虽败,又怎能不是复兴的契机呢?依属下之见,对待这些旧臣,应当有如江海般宽广的胸怀,以安抚笼络他们的心,这样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为何因一时愤怒就将他们抛弃呢?这实在不是明智之举。”慕容垂听后十分高兴,欣然接受了高弼的建议。
慕容暐从邺城逃离时,原本还有千余名骑兵随行护卫,然而刚出城不久,大部分随从便作鸟兽散,最后仅剩十余骑相随。孟高与艾朗保护着慕容暐、慕容臧、慕容渊等人,因害怕追兵,不敢走大路,只能选择崎岖的小径前行。

途中屡次遭遇盗匪袭扰,孟高和艾朗不得不一边奋力迎战,一边带领众人仓皇赶路。数日后,他们抵达一处名为福禄(今具体位置已不可考)的地方,发现了一片坟地,于是暂时躲入其中。
慕容暐等人向来养尊处优,何曾经历过这般艰辛,便靠着坟冢解下马鞍稍作休息。
然而好景不长,突然有二十多名强盗出现在坟地附近。这些强盗手持弓箭,对准这群衣着华贵的目标齐射。危急时刻,孟高拔刀迎战,奋不顾身地冲向强盗,接连击伤数人。
但久战之下,孟高体力耗尽,最终扔下武器,徒手将一名强盗扑倒,高声喊道:“我已无力再战!”强盗们随即再次放箭,孟高身中数箭,当场阵亡。
紧接着,艾朗也挺身而出,与强盗展开殊死搏斗,但寡不敌众,最终惨遭杀害。
慕容暐等人见状,哪里还敢停留?可此时坐骑早已不知所踪,他们只能徒步奔逃。令人意外的是,在极度惊恐之中,他们竟成功逃脱了这场劫难。

数日之后,慕容暐等人仓皇逃至冀州高阳国的高阳县(今河北省高阳县东)境内,却惊讶地发现太傅慕容评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在慕容暐暗自庆幸终于摆脱了强盗的追击时,前秦游击将军郭庆已经紧随其后赶到了高阳县。
郭庆麾下有一员名叫巨武的将领,他敏锐地察觉到慕容暐与众不同,无论是神色还是衣着都显示出非凡的身份。于是,巨武果断上前将慕容暐擒获,并用绳索将其牢牢捆绑。
慕容暐愤怒地大声呵斥道:“你这等小人,竟敢绑缚天子!”
然而,巨武毫不动摇,冷声回应:“我奉诏追捕叛贼,可从未听说过什么天子!”随后,巨武将慕容暐押解至郭庆面前。郭庆这才意识到,自己终于追上了前燕皇帝慕容暐,随即下令将慕容暐等人押送至邺城,交由苻坚处置。

彼时,苻坚正驻跸邺城,颁布旨意安抚百姓。当接到郭庆使者传来的捷报后,苻坚大喜过望,立即下旨命郭庆率军继续北上龙城,追击慕容评、慕容桓等人。
苻坚见到慕容暐后,质问其为何不肯投降而选择逃跑。慕容暐从容答道:“狐狸临死,头也会朝着出生的山丘。我只是希望能回到先人的坟墓旁,安息于故土。”
苻坚听罢,心中涌起一股悲怆之情,对慕容暐的忠诚与哀伤深感同情。于是,他下令释放慕容暐,命其返回邺宫,率领文武百官正式出城投降。
慕容暐投降后,向苻坚详细讲述了孟高、艾朗为国捐躯的英勇事迹。苻坚听后深受感动,当即下旨厚葬二人,并任命他们的儿子为郎中,以表彰其父辈的忠诚与牺牲。

慕容暐的投降标志着前燕的终结。这个政权从337年十一月建立,至370年十一月覆灭,整整延续了三十三年,历经三位君主——慕容皝、慕容儁和慕容暐。
慕容皝在位时,致力于平定内乱,并成功征服高句丽、宇文鲜卑以及夫馀国,基本实现了东北地区的统一,为后续慕容儁南下中原奠定了坚实基础。
到了慕容儁统治时期,他凭借平州这一方土地,率军南下中原,相继占领幽、并、冀、青四州,以及兖、豫、司三州的大部地区,极大地扩展了前燕的疆域,功勋卓著。
然而,在慕容暐执政期间,前燕的命运出现了转折。初期,由太宰慕容恪辅政,国家一度达到鼎盛;但后来太傅慕容评掌权,国力逐渐衰退,最终走向灭亡。

话说回来,游击将军郭庆率领部队北上追击慕容评与慕容桓,一路直逼龙城。当慕容评刚刚抵达龙城,得知郭庆紧随其后,不敢进城,转而继续逃亡,目的地是高句丽的都城丸都(今吉林省集安市)。
然而,当他到达高句丽时,高句丽国王高钊考虑到前秦的强大实力,不敢接纳慕容评。于是,高钊下令将慕容评逮捕,并将其押送至邺城,交予苻坚处置。至此,前燕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宜都王慕容桓抵达龙城之后,铲除了当地守将——镇东大将军、渤海王慕容亮,并将其麾下的兵马收归己有,意图凭借龙城作为据点固守。
然而,当他得知前秦游击将军郭庆正率军一路追击,且已兵临龙城时,竟因惧怕而放弃坚守,转而向东撤退,目标直指辽东郡(今辽宁省辽阳市)。

然而,当慕容桓抵达辽东郡时,却发现该地太守韩稠早已派遣使者向前秦投降,拒绝其入城。慕容桓随即下令攻打辽东郡,试图强行占据此地,但屡次尝试均告失败。此时,郭庆不仅成功占领了龙城,还派遣部将朱嶷继续追击慕容桓。
正当慕容桓为攻城无果而焦头烂额之际,朱嶷的追兵突然赶到。情急之下,慕容桓惊慌失措,抛下自己的将士,独自策马逃离。最终,他还是被朱嶷俘获。
随着邺城与龙城相继落入前秦之手,前燕的君臣大多成为阶下囚,各州刺史及郡守也纷纷向苻坚纳降。当时仍在邺城的苻坚命令属下清点账册,统计结果显示,前燕全境共有157个郡、246万户百姓,总人口接近999万。
至此,前燕的国力几乎土崩瓦解,彻底陷入了前秦的掌控之中。

苻坚下诏,把邺城宫里的宫女和珍宝分给出征的将士们。苻坚还颁布了大赦天下的诏书,内容为:
朕资质平庸,却承蒙上天眷顾继承大统,但未能以德服远,安抚四方,致使频繁发动战争,给百姓带来灾难。这虽然是百姓有过,但归根结底也是朕的过错。现大赦天下,让大家重新开始。
苻坚得知以前燕使者梁琛被关押在邺城监狱,立即派人释放他,并带到自己面前。苻坚询问梁琛为何被囚禁。原来,梁琛出使前秦时,每次回答问题都不与侍辇苟纯商量,这让苟纯心生嫉恨。回到邺城后,苟纯向皇帝慕容暐进谗言:“梁琛在长安和王猛关系密切,肯定有所图谋。”
而且梁琛在慕容暐面前称赞苻坚和王猛有雄才大略,建议提前防备。
慕容暐对苟纯的话本来就有几分相信,后来前秦大军进攻,和梁琛预测的一样,慕容暐便认定梁琛早就和前秦有勾结。

在潞川之战以失败告终后,慕容暐下令逮捕梁琛,并将其关押入狱。苻坚得知此事后,对梁琛的遭遇深表同情,随即任命他为中书著作郎。
苻坚向梁琛问道:“你曾称赞上庸王(慕容评)与吴王(慕容垂)皆为将相之才,为何他们在危难之际未能提出有效的策略,反而导致燕国走向灭亡?”
梁琛镇定地回答道:“兴衰存亡皆由天定,岂是二人之力所能左右?”
苻坚又进一步追问:“你未能审时度势,在为燕国辩护之后,最终却被燕国囚禁,这难道是智者所为吗?”
梁琛答道:“我听闻吉凶虽可提前预知,但我实在愚钝,无法察觉。然而我深知,为人臣者应以忠诚为本,为人子者当以孝顺为先。若不能始终如一地坚守忠孝之道,便难以保持初心。古时的仁人志士,即便面临生死考验,也绝不改变节操,更不会因畏惧而逃避,他们一心只为君主尽忠。倘若有人能够预见吉凶,心中权衡利弊,便会择安而居,哪还会顾及国家的存亡?即便我能预知祸福,也不忍背弃君主,更何况我根本无法预料呢?”

苻坚听罢,对梁琛的气节和智慧大为赞赏。此外,他还听闻前燕有一位名叫悦绾的大臣,不仅忠心耿耿,而且才华横溢,只可惜未能得见,深感遗憾。于是,苻坚下旨任命悦绾之子为郎中,以示对其家族的认可与尊重。
苻坚开始进行论功行赏。其中,首功非辅国将军王猛莫属。苻坚授予王猛使持节、都督关东六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冀州牧等重要职务,并封其为清河郡侯,命他镇守邺城。同时,苻坚还将慕容评府第中的全部财物作为赏赐给了王猛。
此外,苻坚还对其他有功之臣进行了封赏:
镇南大将军杨安被封为博平县侯;邓羌则被任命为使持节、征虏将军,并封为真定郡侯;
郭庆获任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幽州刺史,同时封为襄城侯,负责镇守蓟城(今北京市)。
其他将士也根据功劳大小分别得到了不同的封赏。据《晋书》记载,吕光也曾参与王猛消灭前燕的战役,因此被封为都亭侯。

王猛对梁琛的才华颇为欣赏,于是向苻坚请求将梁琛留下,任命他为主簿兼记室督。
苻坚还对地方官员进行了调整:韦钟被任命为魏郡(今河北省临漳县)太守,彭豹则担任阳平郡(今河北省大名县)太守。至于其余各州的刺史、郡守及县令,则保持原职不变。
另外,苻坚提拔常山郡(今河北省正定县)太守申绍为散骑侍郎,并与另一位散骑侍郎韦儒共同担任“绣衣使者”,巡视关东各州。他们的任务包括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鼓励农业生产,抚恤贫困百姓,收敛安葬死者,表彰具有节义的行为。对于前燕时期不利于百姓的政令,则予以修改或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