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认知当中,推动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原始动力只有两个,一是长生不老;二是安逸享受。人类的任何进步都是要向自身提供服务的,无论是在经济的上行期还是下行期,面向这两个方向的追求都从来没有改变过。
生物医药,大健康、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等,都是是近五年来市场“热词”,放眼全球,只要是能够和这些领域有关联的国家、资本、企业……都非常关注在这些领域投入与发展。表面上看这些是与时代进步、科技发展相关联的,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这些概念从古至今,都是人类“永生”与“享乐”方面的需求所在。
举个非常现实的例子:从事网约车、外卖……服务的工作人员越来越多,说明两个情况,第一是市场足够大,第二是进入门槛低。如果用公交出行来对比网约车出行、用自己买菜做饭来对比外卖点餐的话,不难发现即便是在“消费降级”概念成为网络热搜的情况下,依然有着大量的人群愿意在生活中“花钱买服务”而不是“降低消费自己受累”。如果我们把这种状况从企业的角度去理解,就可以知道未来的市场趋势之一肯定是“继续推出可以让消费者懒到极致的服务”。
当然,如果有谁可以做到自己的产品可以让人类长生不老、永葆青春,这自然是投资与经营的首选,但是就目前的科技发展水平而言,人类还无法对抗衰老、死亡的自然规律,挑战“自然法则”所需要的资金与机会成本都不是一般企业可以拥有并付出的,由此,推出更多更完备的服务来满足市场消费要现实得多。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让人们“一直懒在家里”具备了相当大的可实施性,当工作和消费都可以在家中通过通讯技术完成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选择了“宅生活”。某种程度上,上下的交通成本与社交成本也就成为了他们通过互联网等线上手段消费的基础。
社会上确实有很多言论对“宅生活”有负面的评价,但是谁也无法否认这是一种已经存在且会在未来存在很长时间的趋势。站在商业的角度,试图改变某个趋势或者逆向而为是“不智”的,顺应市场大势,去寻找“让消费者可以在更安逸下获得快乐”会成为未来竞争的焦点。
这种面对市场的感觉,就像“喜欢玩游戏的人找人代练”一样,从本质上来说,喜欢玩游戏的人应该自己玩才显得更合理一些,但是“代练”概念的存在以及服务规模的壮大,说明很多游戏玩家“玩游戏的方式”是和传统意义上玩游戏的定义不同的,对于采用“代练”模式的玩家来说,“升级的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才是“更加宝贵的资源”。
所以,透过现象看本质,实际上“让消费者懒到极致”,就是让消费者把自己的时间可以分配到“自认为更重要的事项”上面,服务提供商不用考虑这所谓“更重要的事项”到底是发呆还是睡觉,只要所提供的服务可以让消费者愿意购买,就等于替消费者节约了时间,从底层逻辑来说,也就等于“延长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