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突然调转方向,美利坚变美利软?中国或成最大赢家

春公子科技 2025-04-15 20:10:32

文 春公子

“美利坚”这个名字,其实是来自一位意大利探险家亚美利哥·维斯普奇的。他当年探索新大陆时,误以为这里是个新发现的大陆,就用自己的名字“亚美利加”来命名了。后来,人们就把这片土地叫做“美利坚”,也就是“亚美利加”的简称。

说到美国,它可是个联邦制国家。这意味着,美国是由50个州组成的,每个州都有自己的政府和一定的自治权。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就像是合伙开公司,各有各的职责和权力。联邦政府管大事儿,比如外交、国防,而州政府就管自己地界上的事儿,比如教育、交通。

特朗普现在在搞全球关税战,想保护美国本土产业,但加州和滨州这些大州,可能就不太买账了。为啥呢?因为这些州跟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紧密,关税一高,他们的生意就受影响。再说了,这些州的选民和政客,可能对特朗普的政策不那么感冒,觉得关税战不是个好主意。所以,他们可能会找各种理由,不那么积极地执行白宫的关税政策。这就是联邦制的“好处”,各州有自己的小算盘,不一定跟联邦政府一条心。

信用一旦被摧毁,在长时间内,就很难再建立起新联系!为什么说现在美国和欧盟的关系逐渐疏远了呢?因为自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对欧盟的一系列政策,直接让欧盟无法接受。比如说美国要求欧盟要满足3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

美国长期以"保护者"自居,但俄乌冲突暴露其利益优先本质:北约东扩引发战争风险,而美国通过能源出口获利超430亿美元,欧盟却承担能源危机与产业转移的代价。这种"被保护者沦为被收割者"的认知,动摇了同盟根基。

特朗普政府近期对欧盟钢铁、铝、汽车等核心产业加征10%-25%关税,涉及价值3800亿欧元出口商品。此举直接威胁欧洲每年280亿美元经济利益,更暴露美国"盟友亦可抛"的利己主义本质。冯德莱恩直言:"美国市场庞大,但并非万能"。

根据欧盟官员的表述,欧盟与美国的关系永远不会回到过去。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10日表示,欧盟将进一步转向亚洲。

当前,欧盟正与《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成员国深化合作,新西兰提议构建横跨欧亚的"规则联盟"。

中欧启动电动汽车价格承诺谈判,比亚迪在匈牙利建厂实现本土化生产,规避45.3%关税壁垒。

双方计划建立稀土、锂矿等关键矿产联合储备机制,中国开放部分技术转让换取欧盟新能源市场准入。

特朗普之所以如此打压欧盟,是因为在特朗普的认知里,他一直认为欧盟在占美国人的便宜,欧盟推出的美元就是为了反制美国的美元。

特朗普政府视欧元为美元地位的挑战者。自欧元诞生以来,其在国际结算和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持续提升(目前占38%),直接冲击美元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美国传统基金会更在《2025计划》中警告,欧盟通过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规则输出,正在建构"去美元化"的贸易结算体系。

当然,欧盟对美的底牌还没有出完,欧盟还能启动"反胁迫工具"立法,允许对美科技巨头征收数字服务税,并威胁限制谷歌、Meta等企业进入欧洲政府采购市场。

欧盟一旦把重心转移到亚洲,为什么说中国必然会成为最大的受益国?

中国与欧盟互为最重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从建交初期的24亿美元增至7800亿美元。一旦欧盟的重心转移到亚洲,那么中欧将在多领域有合作机会。

具体而言,欧盟承诺放宽新能源领域市场准入,同时面临法国对农产品保护的担忧。中国可借机推动​有机农业认证互认​​,扩大茶叶、中药材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对冲美国大豆、玉米的竞争压力。

欧盟拟对美科技巨头征收数字服务税,同时与中国协调人工智能伦理框架。华为5G基站国产化率达95%,可在欧盟市场填补美国技术退出的真空。

总之一句话,中国和欧盟本就是世界上前五的经济体,一旦中欧全方位的深入合作。不仅将使中欧受益,更能维护世界经济的稳定。

0 阅读:0

春公子科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