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上市城商银行经营比较

董希水 2024-11-06 21:29:15

彭树军(资深金融从业者)

一方面“以量补价”,另一方面“以质保效”,也许只有银行内部“结构化提升”才能争到外部“结构性机会”。

至10月末,17家A股上市城商银行均已披露了2024年三季度报告。本文对其主要经营数据进行简要比较后,形成上述一些浅见。

资产规模增长比较

第一,总资产增长比较。2024年三季度末,银行业总资产431.55万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城商银行(单一口径)总资产59.07万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明显高于同期股份制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略低于大行的增速。

17家A股上市城商银行(集团口径,下同)总资产合计26.65万亿元,同比增长11.58%,增速又明显高于城商银行整体水平;这就意味着许多非上市城商银行资产增长相对较低。各样本中,资产增速相对最低的是兰州银行4.83%,其次是上海银行和西安银行,相对最高的两家分别是齐鲁银行17.53%、苏州银行16.05%。

从绝对规模看,三季末北京银行总资产40273.27亿元,已经突破四万亿大关、达到大型银行企业分类标准;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和宁波银行总资产分别为38568.56亿元、32269.49亿元和30676.66亿元,位列第二至第四。

值得一提的是郑州银行,2023年末总资产6220.52亿元,数值在苏州银行、青岛银行和齐鲁银行之上;由于今年前三季度增长较慢,9月末规模已经被这三家超越。

而兰州银行、西安银行和厦门银行在17家样本中资产规模相对最小,均未超过5000万元,尚属小型银行。

第二,贷款增长比较。今年三季度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57.71万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RMB贷款同比增长8.1%。分机构看,7家全国性大行RMB贷款同比增长9.63%,而中小银行同比增长只有7.33%。上述17家A股上市城商银行的贷款总额合计13.35万亿元,同比增长12.39%。

各样本中,贷款增速相对最低是的厦门银行2.14%,其次是上海银行和兰州银行;贷款增速相对最高的两家分别是宁波银行19.64%,成都银行22.18%(各样本详情见附图2)。

值得一提的是,三季度末宁波银行个人贷款余额5459.81亿元,同比增长15.20%;成都银行个人贷款余额1327.18亿元,同比增长11.47%;二者均大大高于同期全国本外币个人贷款3.0%平均同比增速,说明零售业务中仍然存在诸多“结构性机会”。

从前期个人贷款类型看,成都银行主要依靠对于经营性贷款的精准营销;而宁波银行一方面保持个人房贷余额相对稳定,另一方面消费贷款增长相对较好。

(附图2)

资产质量变化比较

第一,不良率变化。2024年三季度,17家样本城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合计约141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3亿元;加权平均不良率1.06%,比上年末降低0.03个百分点。不考虑核销等因素,仅从这一数据看,似乎上市城商银行的贷款质量没啥压力。

各样本中,不良率相对较高的两家分别是郑州银行1.86%,兰州银行1.83%;相对最低的两家分别是厦门银行不良率0.75%,成都银行不良率0.66%(各样本详情见附图3)。

(附图3)

第二,关注率变化。三季度末,15家样本机构(不含未披露相关数据的北京银行和重庆银行)的关注类贷款合计约172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22亿元;加权平均关注率1.29%,比上年末升高0.12个百分点。

上述样本中,关注率相对较低的两家分别是成都银行0.43%,青岛银行0.58%;相对较高的两家分别是西安银行5.00%,兰州银行关注率5.54%(相关详情见附图4),这两家机构正常类贷款占比肯定均低于95%。

值得关注的是,贵阳银行关注率3.87%,不良率1.57%,其正常类贷款也略低于95%。

所以,目前上市城商银行实际质量压力还是不小。以贷款质量相对最好的宁波银行为例,尽管三季度末该行不良率0.76%,与上年持平,但是有两个因素需要考虑。一是不良贷款核销金额明显增加,今年前三个季度核销102.12亿元,数额已经超过上年全年;二是关注类贷款占比明显上升,三季度末该行关注率1.08%,比上年末提高了0.43个百分点。

2024年前三季度,金融机构累计核销贷款9255亿元,同比增长24.2%;其中三季度核销3360亿元,同比增长20.1%。从更大的核销力度看,目前信贷资产质量的实际压力并不算小。

(附图4)

资产收益增长比较

第一,营业收入视角。2024年前三个季度,17家样本机构实现营业收入合计3837.36亿元,加权平均同比增长3.93%。各样本中增幅相对最高的是西安银行9.69%,相对最低的是贵阳银行-13.71%。

其中,实现利息净收入合计2621.77亿元,同比增长0.37%。各样本中,利息净收入增幅相对最高的是宁波银行16.91%,相对最低的是郑州银行-18.10%(各样本详情见附图5)。

一方面,今年前三季度上市城商银行利息净收入在营收中平均占比68.32%,说明其仍然是营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从增速看利息净收入增长缓慢可能是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共性问题。

将营收增幅与利息净收入增幅比较,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利息净收入与营收均呈现同比下降,包括郑州银行、贵阳银行和厦门银行3家机构。其中,由于利息收入下降幅度大于利息支出降幅,郑州银行前三季度实现利息净收入73.85亿元,同比下降18.10%,

第二种类型是利息净收入下降而营收增长,包括上海银行、南京银行、长沙银行、重庆银行、苏州银行、齐鲁银行和西安银行7家机构。

例如,上海银行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利息净收入249.88亿元,同比下降8.29%;不过由于投资收益105.84亿元,同比增长139.42%;最后营收呈现0.68%的微弱正增长。

第三种类型是利息净收入增长且营收同比增长,包括北京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成都银行和青岛银行6家机构。

第四种类型是利息净收入增长而营收同比下降。这个只有兰州银行一家,前三季度该行利息净收入45.44亿元,同比增长0.13%;实现营收60.53亿元,同比下降3.02%。主要原因是投资净收入同比下降6.06%。

(附图5)

第二,净利润视角。前三季度,17家样本机构实现净利润合计1622亿元,同比增长6.51%。各样本中,净利润同比增幅相对最高的是杭州银行18.63%,相对最低的是郑州银行-19.65%(各样本详情见附图6)。

杭州银行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38.70亿元,同比增长18.63%,一方面得益于利息净收入、投资收益两类营收的较好增长,另一方面得益于计提信用减值准备同比下降27.47%。毕竟该行同期拨备覆盖率已经高达543.25%,比宁波银行的还高(后者同期拨备覆盖率404.8%)。

前三季度,在减值损失计提金额同比减少15.65%的情况下,郑州银行实现净利润22.89亿元,同比下降19.65%;这与该行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直接相关。

野叔认为,在贷款政策利率、机构平均收息率较快下行的情况下,如果机构无法强化贷款营销、做到“以量补价”,同时无法提升贷款质量、做到“以质保效”,那么利息收入就会面临同比下降的可能。

当下这种创收盈利的挑战,在贵阳银行也有明显体现,在上海银行及厦门银行也有一定体现。

(附图6)

野叔的结语

撇开强化风险管理来“以质保效”不说,当前想要商业银行淡化“规模情结”和“速度情结”真的较为困难,不然如何在利差收窄、中收难增的情形下实现“以量补价”?

即使是央妈要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虽然在6月份还在说自己会“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但是现在一方面不得不加大净投放、保持M0相对较快增长,另一方面还在推出“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和买断式逆回购等新工具。

当然,随着加杠杆重点向公共管理部门转移(住户部门相对减杠杆、企业部门相对稳杠杆),传统的信贷增量是比较有限的,特别是零售贷款业务条线,这就是意味着银行竞争越来越卷;从高管到员工不得不对自己的知识能力体系进行“结构化提升”,以此应对银行对“结构化机会”的争抢现实。

下一个争抢高峰时刻,就是2025年旺季开门红营销。(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头条号立场)

0 阅读:0

董希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