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俊(金融从业者)
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抓手,传统网络金融部的遮羞布,银行APP的MAU(月活跃用户数,即一个月内登录了银行APP的用户数)已近崩盘。根据网络报道,今年上半年,招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的信用卡APP的MAU分别减少了290万、855.4万、6.75万,兴业银行的手机银行APP,MAU减少了197.81万。国有行中,中行承压。截至6月末,中国银行APP的MAU为8986万,较23年末增长了2.4%,但和3月末相比,下滑了25万。
商业银行负责数字化转型的科技部特别是网络金融部都火烧屁股坐不住了,如果MAU的最后阵地不保,部门可就真的保不住了。所以汇报和PPT要加班加点的搞出来,各种场景、AI、小工具,管他有用没用,先都上去再说,毕竟花的是银行的钱,保的是自己的位置。金融科技花的那点钱那叫钱么,那叫创新。
真的不要再折腾了,银行APP也好,手机银行也罢就好好把金融交易功能做好,用户登录上去查询下余额、转个账体验搞好了最实在。成天鼓捣点乱七八糟的功能,还把这些功能放在首页主要位置到底有多少人用?问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但凡非金融交易功能,银行不花钱搞活动的话,还有多少人真的会用?第二个问题是花出去的钱,除了可能的MAU外,真的提升了多少存贷汇交易。我估计总行的产品经理们,除了写需求和产品测试阶段,不搞活动的时候自己部门甚至自己的项目都懒得碰一下,这不是扯淡么!
这不是银行一家的问题,手里握着用户的都想培养客户心智,这想法可以理解,梦里啥都有,但光做梦不行。阿里今年也花了十几亿在支付宝搞短视频内容扶持计划,但你在支付宝里面刷过短视频么?银行APP月活真的不提也罢,好好把金融交易体验做好,把APP做的那些乱七八糟没人用的功能去掉,省下来的维护开发成本投入到真正能产生业务的领域去,客户在哪里银行就应该在哪里不是?
金融无处不在,但就没银行在
这两天股市火了,爱在深秋这个id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但只要刷短视频的朋友一定会刷到股票大盘经济形势分析,我想问下,大家有看到过银行的身影么?我看到过,刷到过宁波银行微信视频,波行的首席理财师帮大家分析美股30年的投资收益,长达3分钟的视频我看完了,懂了一个投资是长期事情的道理,也成功劝阻了我10月10日涨停板冲进去站岗。我的工资卡开户银行、我主要信用卡交易银行甚至我家庭存款理财主要的“金x花”银行都没有出现,我平时休息刷视频的时候都是各路金融分析和知识普及的妖魔鬼怪,银行真的缺席了。
银行在干啥?银行在自high,从搞网上商城开始,到现在的金融场景,各种衣食住行甚至看病求医买房卖房都在往APP里面装,安全要求还提的贼高,不允许链接和跳转都要自研,真正使用的用户是没几个,这APP的安装包是越来越大,钱都花到安装包里面去了。还是那句话,无论哪个银行搞的非金融产品,只要不搞补贴活动,有没有人用?金融无处不在,就是没有银行在。
技术无所不能,就是没用户用
银行最近又借助AI技术“整新活”了,基本是个主流银行都搞AI数字人了,技术的确是不差的,互联网平台主流用的还是2D数字人,但银行都整上3D了,知识产权可控,费用贼高,就是没人用。最多的应用是在手机银行里面的虚拟数字客服,说是提供了新的交互体验。但就银行查个账户、转个账的简单用户需求,还得让客户和假人对话下才能找得到?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刻意,真的不用也罢。
的确一些股份行也推出了更智能的财富助理“小X”。不仅能分析资本市场走势,还能给出资产配置建议,问题是这玩意用户真的会用么,我没有这些银行的内部数据,反正我作为该领先股份行手机银行忠实的余额查询和转账交易MAU用户,我是一次都没用过,也不会和一个银行交易工具的机器人讨论我的资产配置,我亏的已经够多了。所以比精心钻研底层技术更重要的,是找到与技术相匹配的金融场景,以及配套的解决方案,注意是找到而不是创造,不是在银行APP里面创造一个衣食住行场景来吸引客户使用。我建议还是放下身段去用户多的地方去,做好营销和推广,用户在哪里?用户在抖音里,在快手里,在小红书这些里面,找到用户和场景去提供金融宣传和服务,而不是创造。
为客户做产品和营销,而不是为领导做产品和营销,银行APP月活不看也罢。(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头条号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