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飞志,诗人、国画家,就读于中国美院。现为杭州溪山书画院院长、安徽利辛政协书画院副院长、浙江美协会员、杭州书协会员、浙江陆俨少艺术研究会会员、安徽利辛县政协委员、浙江诗词楹联协会会员、浙江民进开明画院画师、西泠艺苑国学院讲师、浙江省百姓学习之星、安徽合肥之友书画院副秘书长、杭州西泠书画研究院理事等。
文州才子 江南俊彦——国画家潘飞志印象文/王佩智
文州不在江南,且离江南甚远。但是有个年轻的文州人却在江南有上乘表现,在绘画、诗赋、鉴赏及大型活动主持等方面,都风生水起,项项精彩,在业界很有名声,备受注目,这个人就是青年国画家潘飞志。
潘飞志,字鸿鹄,号问松子,斋室溪山草堂,安徽亳州利辛人。利辛古称文州,先古遗存遍地,民风淳朴。飞志是七十年代生人,天资聪颖,年少志高。其父乃乡贤,秉承家第门风,农耕之余,笔墨丹青几十年,方圆十里八乡颇有知名度。得其父传,受家庭熏陶,门第影响,自幼就喜欢绘画艺术,不曾放弃,寒来暑往,临池不辍。少时常以人生应有“鸿鹄之志”之句激励自己,遂名“飞志字鸿鹄”,以铭其远大抱负之志向。这是他的目标和梦想,梦想有多大,心就有多大,他带着“鸿鹄”之志的梦想起飞了。在大学读书期间,他就开始参加省市绘画展赛活动,颇获名家好评,这更坚定了他从事艺术创作的最初信念,几乎所有的空闲都用来临摹和创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断的“修炼”中,他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收获了荣誉和鲜花。
这个从文州走来的年轻人,本世纪初,毅然来杭州书画界开拓创业,一头扎进江南的沃土中,开始了从无到有的奋斗历程。“爱向云山觅宗师,个中甘苦心自知”,他四处遍访名师益友,勤奋临摹古画,积极汲取艺术养份。先后求教于孔仲起、吴山明、童中焘等诸位大师,得窥六法,画艺精进。为了进一步提高艺术修养,在中国美术学院学习期间,受林海钟、茹峰、张伟平、张谷旻、陈磊等教授悉心亲授,其学养、见识和开阔的视野都得到很大的提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在多个大展赛获奖。他的作品重传统,求创新,广受好评,被国内外多家美术馆收藏,艺术上取得了令人赞叹可喜的成就。
飞志绘画,古色古香,大气磅礴,百看不厌。徐徐展读之,“萧疎野趣生,逶迤白云起”,一幅唯美的山乡景色扑面而来,充满着鲜活的野趣生态,让人无法移目它处,他用浓抹淡妆造就了气吞山河的大势。山水之美,重在意境,山川浑厚,草木华滋,尽显胸襟之浩荡,以达图阔之高远。飞志说:“山水有平远之境,山遥水阔,风烟俱清,可抒胸襟;有深远之境,松泉深谷,云锁雾绕,可发幽思;有高远之境,雄浑巍峨,气冲霄汉,可壮情怀。”他对绘事深有心得,认为:“书画一卷,取于形质,成于笔墨,归于自然。承乾坤之象,得阳刚之气,始发于胸,而意存乎心、谓之神;写山川江何之势,借坤阳之气,运水墨成万物之形,谓之韵。故绘事疏密变化,刚柔并济,窥物华之质而凝于纸,寄兴畅神也。”他的刻苦用功,他的艺术天赋,他的领悟,成就了他在绘画艺术上的成功。
从“读懂”入手,从不同层面领悟表现造型、线条、色彩的特色的内涵,因而他对画风、画技、画艺的理解深刻而精道,下笔如有神助。他的山水画,自然流畅,布局精妙,师古而不泥古,具备深厚的功力。他对艺术真谛的理解,感悟如此之深切,难能可贵。他的作品,既有宋元古韵,灵润挺劲,又使人耳目一新,不落俗套。
在浙江美术界,飞志已经有相当的知名度,他的画风如其人其貌,透露出文质彬彬的书卷气。他深研绘画之道,创作颇丰,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除绘画造诣深厚之外,还长期致力于绘画理论研究和教学。绘画不光靠练就能画好的,所需条件甚多,因为绘画除了是一门视觉艺术之外,毕竟还是一种文化行为,品高与学富是绘画必备的条件。作品首先要看其张扬的气息及其迎面的感染力,其感染力就是透过作品的一种学养,这就要靠文化修养来支撑。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古人认为,写诗是文人士子必备的文化素养,锻炼德性,增长才智。而学礼则品节详明,德性坚定,故能立。多年以来,飞志在刻苦研习绘画的同时,精读古典文学,很早就有自己诗文《七月流云》《墨香诗草》结集出版。所以,在他高古儒雅,灵动大气的绘画作品中,处处体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力求彰显意境之美。他的画与诗日益出类拔萃,使得对艺术的理解相得益彰,互为滋养,从而拥有不一样的艺术理念的感悟和更加丰富的表现格局,内涵愈加独到深刻。
诗,是洗涤灵魂、检验才能的一种语言,给人以启迪。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他的诗,有时让人心潮澎湃,有时让人心静如水,其驾驭语言的功夫,堪称轻车熟路,运用自如,但绝不哗众取宠。作为他的朋友,我能经常读到他的诗,虽不是“语不惊人誓不休”的那种,但古朴里有清新,哲理中见睿智,常常为他的才华折服。画上题自作诗已成为常态,二者可谓珠联璧合,不遗余力地诠释着他的才性。无论是旧体诗的四言、五言、七言、五律、七律等,还是现代体的新诗,他都信手拈来,出口成章,才惊四座。
飞志绘画上的诗句很励志,充满了正能量:“疏疏落落皆是趣,诗书自不负年华”,“原是乡野蓬蒿人,幸有诗书指迷津。风雨未改来时路,留取桃源自避秦”,“写诗岂为沽虚名,晨临沧海夜揽风。工拙不计平仄少,一吐块垒荡襟胸 ”,“诗画自不负年华,宜将溪山做君家”等……让人咏读之余,品味不已。
有位评论家说过,要想成为艺术家,情乃艺术之本,艺术之源,无情未必真丈夫,有情才有高于生活的大手笔,情乃人间第一要物。于是,他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把自已的情感乃至对生命、对世界的认识都融进笔下,给人展示一个多彩而丰富的世界。对飞志来说,这些,在他的绘画和诗赋作品中都会有所体现。
俗话说:艺多不压身。有一定文化知识铺垫,再加上思维敏捷、口才表达能力强,他经常应邀主持许多艺术品鉴会。在书画鉴赏会上,面对众多名家的书画作品,三个小时里他滔滔不绝,妙语如珠,给人以知识艺术的享受。这不仅仅是词句的表达与宣读,更是情感和思想的呼应和共鸣。
他在从艺的生涯里,经得起打磨,耐得起寂寞,不好高骛远,着眼于一点一滴的耕耘收获,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扎扎实实地前进。国学大师钱穆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决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功”,飞志做到了,他刻苦努力的在“寂寞”中日积月累他的“笨功”,从而成就了他后来能够自由地厚积薄发,光彩闪烁。对于未来,他淡定地说:“书画带给我们的是美好、喜悦、恬静,是云淡风轻的优雅人生。文化需要传承,艺术重在分享,作为一位书画工作者,应弘扬传统文化,以艺术之美感召育人”。
2017年10月他受浙江电视台《现代艺术》栏目之邀作客演播厅,录制艺术访谈节目,纵横古今,畅谈文化,对中国传统艺术既有深情的回顾,又做了热情的展望。
飞志喜爱音乐,唱歌、也写歌,这些对他的艺术创作都有帮助和提升。2016他应邀创作《浙江中小企业经济发展促进会会歌》,在浙江中小企业年会上唱响,成为大会之亮点。其中有两句歌词:“脚踏实地勤耕耘,海阔天空任翱翔”,也正是他自已对未来的期许写照。
认识飞志很偶然,虽交往不多,但愈交愈有味道,进而不仅仅局限于乡党的情谊了。他不亢不卑,风度翩翩,文质彬彬,儒雅大方。他谦谦君子,对朋友有求必应,待人接物,始终透着浓浓的皖北汉子的厚道质朴,和气而自尊,诚恳而大度。他的学识渊深、才华广泛,同他一起交流,很容易找到共识促谈的话题。总之,他是一个谦虚为人、善于思考、刻苦学习的人,是一个格调高雅、努力奋斗、追求目标的人。
欣闻飞志要出作品集,以总结这些年来的艺术成果,很高兴写了以上的话,算是谈点对乡党的看法。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相信飞志的今后的道路更宽广,艺术成就更进一步。
己亥春 王佩智于西泠印社
潘飞志中国画作品醉倚东风
紫气东来
多吉多利
丰硕
空谷幽兰
笑口常开
一吃荷花满院香
迎春纳吉
春华秋实
小窗春雨一枝新
五月佳果
春风得意
冠上加冠
喜事多多
紫气东来四季春
溪桥幽居
源远流长
溪上胜境
潘飞志诗词近作《题桃源图》
原是乡野蓬蒿人,
幸有诗书指迷津。
风雨未改来时路,
写取桃源自避秦。
《临海偶得》
每有佳兴对古城,
千载依旧草青青。
巾山烟霞东湖月,
披襟登临总不同。
《元日清供图》
案头烟霞万卷书,
山翁元日论耕读。
招饮有期诗相送,
愿与梅花度岁除。
《草堂对酌》
炉添松枝火如霞,
供得野梅已著花。
寒夜对饮须浅醉,
暗香分明处士家。
《画禅》
境在虚实有无间,
画里墨痕带雨烟。
人间听禅向何处,
流水落花满青山。
《水云间》
谷雨春深尚微寒,
临池不觉夜阑珊。
启窗踽踽酒渐醒,
所思多在水云间。
《感怀》
一遇名利必争先,
最善阿谀谎连篇。
天下若复归周室,
几人采薇首阳山?
《兰亭幽思》
兰渚山下发幽香,
棠棣春晖润泽长。
华庭芝兰生祥瑞,
代代手培传馨芳。
《绍兴叶翁赠兰有怀》
四围青山迎远宾,
画里桃源气象新。
多谢叶翁好雅客,
赠我溪山一堂春。
《溪山留客》
留君酌酒对潇湘,
从此溪山画卷长。
小楼枫红侵绿暗,
归时还拂茶橘香。
《梅花一开即知音》
百里阡陌绕野村,
远山隐隐淡墨痕。
此身合向江南住,
梅花一开即知音。
《钟馗》
谁借妙手神韵追,
威名贯耳起云雷。
豹头环眼降妖孽,
剑气冲霄纳福回。
《山色最宜托诗心》
独怜碧波不染尘,
山色最宜托诗心。
一曲潇湘云水阔,
唤作溪畔牧牛人。
《咏牡丹》
应倾浊酒对碧霄,
笔下国色压夭桃。
瑶台开遍千万朵,
不输东风半片娇。
《游嘉兴南湖》
草堂只在南湖上,
山色水光相与清
鸥鸟不来鱼不起
风飘落英读书声。
《小咏》
片叶亦沾烟霞云
阶庭芝兰是前身。
寸心不让纤尘到.
岂可一日无此君。
《题画》
极目松外烟水遥,
粉桃尽将兵戈消。
隔溪欸乃寻不见,
人在驿路石板桥。
《画山逃禅图》
画山岂是空逃禅,
泛舟为避车马喧。
云深不识来时路,
误入桃溪幽谷间。
《景宁诗草》
清泉绕树汇鹤溪,
草色迷离烟水低。
墟舍炊烟廊桥远,
四面云山与天齐。
《独钓板桥》
婉转云山意清醇,
独钓板桥月作邻。
烟水不碍访戴路
阶苔更添一帘春。
《苕溪秋色》
有客景行感逝波,
滩声如何扣舷歌?
云山依旧苍苍在,
极目秋林萧瑟多。
编辑|丹青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