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夏天,日本鬼子纠集了大量兵马,朝着八路军的太行和太岳根据地又发起了猛烈攻击。为了给八路军来个狠的,他们这回可是下了不少功夫,用的是“聚拢兵力,到处‘清剿’”的打法。
敌军老是调动兵马搞虚假行动,编造一堆假消息来忽悠根据地的军民。他们还偷偷派了好多特务混进根据地,更过分的是,还整了支特务队伍,打扮成八路军的样子,主要目标就是攻打八路军的总指挥部还有129师的师部。
日军两万五千多名精兵强将在太行山北部发起的清扫行动收获颇丰,他们成功突袭了麻田地区的八路军大本营。紧接着,八路军大本营、中共中央北方局的一些部门,还有第三八五旅的部分队伍,都被日军包围在了十字岭那片区域。
为了帮总部机关逃跑,士兵们跟日军拼了命地打,好在大家齐心协力,总算是让总部机关摆脱了日军的包围。但这次打仗,八路军损失可大了,像副总参谋长左权、前方总部的大秘书张友清等好多高级领导都在战场上牺牲了。
虽然日军没能完全打掉八路军总部,但这次行动成果还算不错,让日军信心大增。他们很快就计划了新的扫荡行动,这次的目标锁定了同在太行山的129师。
那时候,129师的指挥部就在涉县。经过前面的几场仗,刘伯承手头能用的队伍不多了,就只剩下师部直接管的那些兵,还有新编第一旅的一小部分。说白了,能拉出去打仗的人手真的挺紧的。
以前八路军总部遇到的事儿,给其他队伍都提了个醒。所以,刘伯承一听说日军打算围攻他们师部,他就得赶紧想办法,带着大伙儿冲出日军的包围。
日军不光人数上占优势,他们的空军还能一直进行侦察。另外,日军已经把控了山西的大片区域,这样他们的后勤补给就很顺畅。
八路军挨了这次重击后,好多队伍都断了联系,一时间没法一块儿商量打仗的事儿了。刘伯承手头就这点人马,他得想法子别让日军给全包了饺子,同时还得琢磨怎么领着大家甩掉日军的尾巴。
以前,八路军经历过很多次敌人的大搜捕,攒下了不少应对的门道。刘伯承瞅了眼下的情况,马上就制定了一个挺有魄力的计划。
他没把大部队都堆在内线,只是留了点人守卫师部这些重要地方。多数兵力都变成了机动部队,跑到外线去行动。刘伯承给他们的指令很直白,就是让他们去骚扰敌人,把敌人的步调给搅乱了。
这一法子立马就见效了,有了老百姓的帮忙,那些散布在周边的队伍开始不停地给敌人的交通线找麻烦,还从后面给敌人来了一下子。
好多部队瞅准时机,一下子干掉了好多当地的敌伪势力,这让日军一开始扫荡就碰了钉子。日军没办法,只能分出人手去处理后方的事儿。外围的部队就跟日军玩起了“躲猫猫”,拖住了大批日军,给里面的总部机关帮了大忙,让他们轻松了不少。
但这招并没有真正解决麻烦,日军稍作休整后,还是向129师的指挥部发起了猛烈攻击。那会儿,原本在太行山北面执行扫荡任务的日军,开始往太行山周边的交通要道上集结。
那时候,涉县、潞城等地的敌人全都行动起来,明显看出他们在悄悄设下包围圈,打算把太行山南部129师的指挥中心给死死围住,让其无路可逃。
敌人有了新动作,刘伯承立马觉得之前的安排得改改了。再用外线部队去骚扰敌人,已经挡不住敌人主力去攻击咱们内部了。现在,他得赶紧把内部的机关和队伍都带出来,领着大家早点跑到外线去打仗,这样才能不被敌人给包围住。
李达给刘伯承详细讲了讲那边的情况,好消息是,新一旅二团在邯长路北边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之后,他们为了帮总部突围,挪到了黎城宋家庄那边。那地方挺好,从上往下能盯着邯长路,还能给黎城边上的敌人据点添堵,而且离师部也就三十来里地,方便跟师部一起行动。
刘伯承瞅着这形势,琢磨了一下敌军周边队伍的动向,心里有了数,觉得敌人已经把师部给团团围住了。现在,二团在宋家庄那块地方,简直就是打破这个僵局的金钥匙。
如果敌人打算把师部逼入绝境,他们很可能会从那边发起攻击,把师部的所有逃跑路线都封死。师部想要安全撤走,关键就得在那儿打开一条出路,所以他果断决定,马上动手。
刘伯承的预测果然没错,到了第二天,日军就开始有所动作。涉县和黎城那边的日军,休整完毕后立马就出发了,同时,南边的林县日军也开始动起来了。
日军总共出动了1万5千士兵,主要攻击方向是邯长路以南和清漳河两岸地区。他们的包围重点是黎城、平顺和涉县交界的几个地方,包括涉县的黄岩、东西达城,还有平顺的黄贝坪。129师面临的时间压力非常大,刘伯承立刻进行了战斗安排。
他让新一旅和三八五旅的主力到邯长线周围活动,等日军开始扫荡,部队就得马上跑到外线去,专门打敌人的屁股后面。这两个部队得瞅准敌人后方的空子,互相配合好,一起保护师部冲出去。
李达把刘伯承对战争形势的看法,传达给了下面的各个部队,让他们盯紧敌人的动作。各部队一听敌军要动手了,都不敢放松,都按照师里的安排行动起来。没多久,他们就瞅见了敌人的队伍,原来日军的先锋已经从黎城出发,往宋家庄那边去了。
那时候,刘伯承指挥师部在黄岩地区安顿下来,新一旅二团动作迅速,占领了宋家庄前沿阵地,这样一来,师部就多了些筹备的工夫。
刘伯承和师部的伙伴们一起回顾了八路军总部之前反扫荡的经历,从中吸取教训。他觉得,为了躲避这次敌人的围剿,师部和其他重要部门得撤到涉黎公路北边的地方去,这样才能摆脱敌人的包围。
要做到这点,师部可不容易搞定。
八路军总部撤离时碰到那么多险情,主要是因为总部跟作战部队有所不同。总部里头啊,不光有部队的各种机关,还有地方局等好多部门呢。
129师的指挥中心虽然没有像大总部那么庞大,但把师里的各部门和新一旅的各部门加在一起,也有不少不是直接打仗的工作人员。
以前,八路军总部在突围那会儿,碰到了人多挤一块儿、队伍太显眼的问题。这样一来,部队走起路来就慢了,敌人一眼就能瞅见咱们。
刘伯承让手下的人分成两队走,撤离时别挤一块,尽量走小路,别往大道上跑,还有,尽量别在白天行动,晚上赶路更安全。他还定了个计划,说突围的关键是要挑涉县和黎城那两拨敌人的中间地带冲,因为那边防守松点。
搞定这些安排后,刘伯承打算和李达一块儿,他俩亲自打头阵,带着前面的队伍,给后边的战友们清道路。这法子确实挺大胆的,但刘伯承的主意,大家也拗不过他,只能这么着了。
动手之前,刘伯承和李达对梯队做了些改动,把部队里的精兵强将都调到了前面的梯队。这个梯队里头,有搞作战计划的、侦察的、通信的、还有管机密的参谋,再加上电台、警卫队,还有个做饭的班,总共几十号人。一路上,侦察分队会派出好几个侦察班,到处瞅瞅有没有敌人的动静。
同时,刘伯承也提到,日军在这次扫荡时,会在包围圈还没完全形成的时候,悄悄在八路军必经之路设个小队或中队,临时封锁。这些小队伍靠着电台啥的,随时跟大部队通气。咱们行军时,可得瞪大眼睛,留意这些日军的封锁位置。
所有准备工作都做完了,刘伯承领着先头部队开始冲出去。在他们的保护下,前后部队行进得很顺畅,没费多大劲就抵达了平顺县的黄贝坪。
部队刚一到黄贝坪,日军的大队伍也动身了。他们排成一串串的攻击小队,一路找八路军的踪影。日军越来越近,但刘伯承让大家别急,他觉得如果太早动手,可能会让敌人发现咱们。
日军压根儿没想过,他们朝思暮想的129师指挥部,其实就躲在离邯长路不到三十公里远的黄贝坪。为了拖住敌人脚步,给队伍打开逃跑的通道,刘伯承指挥三八五旅不停攻打邯长路,专门挑那些日军在这条路上设的封锁点下手。
时机一到,部队就再次出发。为了方便行动,刘伯承下令部队简化装备,轻装上阵。在当地老百姓的帮助下,他们把很多文件和物资都藏了起来。接着,他们加快了步伐,一路小跑往黄岩那边赶。走了好几个小时后,他们成功到达了张汉村。
这会儿,咱们队伍离日军包围的那个紧要关头的地方已经不远了。大伙儿稍微歇了口气,又开始往前走。不过这一片地方地形复杂,还在日军的包围圈里,为了不引起他们注意,咱们行军时连灯都不能开。
结果,队伍在坑洼不平的路上行进得愈发艰难,大家只能靠抬头看星星来认路。李达瞅见队伍走得这么费劲,就建议大伙儿先停下来歇歇,等天亮再继续赶路。可刘伯承却说:“咱们这么多人,这才走了没多远,就几十里地。小鬼子那边特务多得很,咱们肯定藏不住。要是在这儿过夜,很可能就被偷袭了。让大家稍微眯一会儿,咱们连夜撤回张汉。鬼子打死也想不到咱们会杀个回马枪吧?”
谁都没料到刘伯承对形势的分析如此精准,他的看法还真是一点没错。日军派了不少密探,整天到处找八路军的影子,他们在各地设的封锁哨卡,也是轮流换班的。
要是停下来歇脚,日军很可能会摸到咱们大队人马的位置。而且在这不认识的山路上瞎转悠,不光会浪费力气,还可能撞上敌人的陷阱。
于是,按照刘伯承的指示,部队掉头回了张汉村。这时候,日军已经跑到黄贝坪那些地方了,守在外围的部队已经和日军打上了。侦察兵也发现,有一千多敌军正往这边靠近,敌人开始搜山了。
宋家庄附近的部队,立马就跟敌人干上了,把敌人的火力都往那边引。敌人还真上钩了,主攻方向就变成了宋家庄。守在那儿的战士们豁出去了,死命地挡着敌人,给师部赢得了好多宝贵时间。
刘伯承指挥着师部,一路朝北往杨家庄那边突围。敌人一瞅见八路军的影子,立马就派了大批人马猛扑过来。宋家庄那边守着的部队,一边开火一边往后撤。结果,北边的日军占领了宋家庄,接着又追着八路军不放。
敌人一直在屁股后面紧追不舍,大家跑得都快断气了,终于发现了个没人的小村庄。大家累得嗓子都快冒烟了,却找不到一滴水喝。战士们急眼了,连脏水都想直接往嘴里灌,刘伯承眼疾手快,赶紧拦住大家,让他们先用毛巾过滤干净再解渴。
后来,有个战士翻出了点酸菜汤,想给刘伯承喝,好让他恢复点力气。刘伯承却非要战士们先喝,大家坚持之下,他只勉强抿了一小口。就这样,部队在撤退路上稍微歇了歇脚,接着又往前走了。
这时候,他们的处境更加艰难了,敌人已经把控了杨家庄,正顺着大路找寻八路军的影子。刘伯承二话不说,带着队伍就加速前进,可没想到,前头的小分队因为太过慌张,一瞅见敌人就开了枪,结果敌人立马察觉到了他们的行踪,也迅速进行了反击。
刘伯承领着队伍爬上一个山头,一眼就瞅见对面坡上有一拨人正往这边移动。开始大伙儿还以为是自己人掉队了,等他们靠近点儿一看,原来是日本鬼子。
到了紧要关头,刘伯承冷静地发号施令,叫大家悄悄绕路走,别开枪。大伙都躲进了牛楼垸沟,然后往西北的天寨垴和杨家庄后岭撤退。他领着队伍一路撤退,最后抵达了黄岩村那边。刘伯承还派侦察兵去找路,结果通过一个放羊的当地人,发现了一条隐秘的小路。
他马上指挥队伍走那条小路,经过一番艰难的跋涉,队伍总算是甩掉了敌人的追赶。就这样,刘伯承像变魔术一样,带着129师的各个部队成功逃离了日军的包围,完成了这次让人难以置信的大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