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博物馆开馆,整合中东风脚步不停

新汽车 2025-03-27 14:11:20

作者|沈天香

编辑|李国政

出品|帮宁工作室(gbngzs)

位于秦巴山脉北麓、汉水之畔的十堰,诞生了一座承载中国汽车工业基因的新文化地标——东风汽车博物馆。该馆于2025年3月26日上午举办开馆仪式。

东风汽车博物馆在原第二汽车制造厂(二汽)车架厂辊压车间的老厂房基础上,历时4年改造而成,是我国中部地区首座汽车博物馆。总面积为2.1万余平方米,通过1800余件珍贵展品、超万幅历史图片,全景式展现东风汽车自力更生、自主发展的奋斗历程,浓缩了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时代图景。

“东风汽车博物馆记录着一代代建设者艰苦卓绝的奋斗。”东风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杨青在开馆仪式上说,“建设东风汽车博物馆,是为了总结展示东风的奋斗之路,反映中国汽车工业和现代化建设的沧桑巨变,凝聚建设汽车强国的奋进力量。”

为纪念开馆,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特意篆刻两枚印章,一枚是深切缅怀饶斌等老一辈汽车人的“车魂永垂”;另一枚是对东风汽车寄予深切希望的“加速发展新能源车辆”。两枚印章寓意东风汽车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发来寄语,赞扬为东风汽车建设和民族汽车工业体系建设而付出艰辛努力的一代代建设者,并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他希望东风汽车继续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贡献更大力量。

东风汽车博物馆以照片、手稿、文件、实车、模型、原件等丰富的展品,串联东风汽车56年的技术革新与精神传承,很多展品都由捐赠而来。

帮宁工作室向该馆捐赠了《拓荒》《东风》《大国车志》《日产在中国》等书。这些专著不同程度地记录了东风汽车的发展历程,均由帮宁工作室创始人葛帮宁主笔。从业二十余年来,她先后采访了100多名汽车人,在书中以生动个体、亲历故事、翔实史料,记录那些激情燃烧的奋斗岁月。

在开馆仪式上,东风汽车副总经理、党委常委张祖同和尤峥向葛帮宁等捐赠者颁发证书。

此次东风汽车博物馆开馆还表明,尽管当前身处整合进程中,而且面临大事不定、大局不明,但东风汽车并没有被动地停下来,而是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创业激情不减,奋斗脚步不停。

讲述大山中崛起的汽车城

一座东风汽车博物馆,半部中国汽车工业奋斗史。

该馆展示了东风汽车56年发展历程和自力更生、自主发展的精神文化,也展示了中国汽车工业如何以举国体制的国家创业、在三线建起一座汽车城,又如何坚持开放发展、从大山走向世界的奋斗历程。

走进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展现东风建设历史进程的背景浮雕和群像圆雕,上面写着“打汽车工业翻身仗”。这是东风诞生之时,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是东风五十多年来始终不变的初心。

博物馆以“打汽车工业翻身仗”为展陈主线,设置“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中国二汽、工业之光”“走出大山、兴国逐梦”“开放合作、发展跨越”“汽车强国、卓越东风”等5个单元,以及“强军有我”“科技跃迁”“三线岁月”等3个专题展区,系统梳理了东风汽车与中国汽车工业同频共振的发展脉络。

1969年,在国家“建设第二汽车厂”的号召下,十万建设者挺进十堰的深山峡谷,以“打汽车工业翻身仗”为使命,在芦席棚里造车,用肩扛手抬的原始方式,在21条山沟中建成24个专业厂。“靠山、分散、隐蔽”的三线建设原则,让二汽在备战背景下,扎根十堰,开启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之路。

选址三上两下,最终定址十堰。通过“聚宝”(聚人才、设备、技术)与“包建”(全国30多家工厂协作),二汽在1975年成功下线首辆EQ240军用越野车,填补了中国军车空白,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赢得“功臣车”美誉。

改革开放后,二汽率先突破体制束缚。1980年,邓小平视察时提出“搞民用产品”,为企业发展指明方向。面对“停缓建”危机,二汽创造性地提出“自筹资金、量入为出”,通过利润递增包干、横向联营(组建全国首个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全面质量管理等改革,在1987年成为国内首个年产量突破10万辆的车企,创造“二汽速度”。

“军转民”战略催生了EQ140中型卡车,一度占据国内公路运输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1990年,二汽EQ153重卡下线,打破了中国“缺重少轻”的局面,被誉为“发财车”。1992年,二汽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开启集团化发展新篇章。

为适应市场需求,东风开启“二次创业”。1984年襄阳基地奠基,1993年武汉基地落子,形成十堰—襄阳—武汉的“千里汽车走廊”。1992年与法国雪铁龙合资成立神龙汽车,1999年与日产汽车战略合作,后者为中国汽车业最大合资项目。

2003年,东风总部搬迁至武汉,标志着从山沟工厂向国际车企的跨越。

故事还在续写中。

截至2024年底,东风累计产销汽车超5000万辆,上交税费6700亿元,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中彰显央企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嘱托,激励着东风人在汽车强国建设路上继续奔跑。

从芦席棚里的马灯,到如今智能化生产线上的数字之光,“马灯精神”始终是东风人的灵魂。饶斌、黄正夏、孟少农等创业者的雕像矗立馆中,与历代劳模代表的事迹共同诠释东风人的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核。

展区将东风汽车的建设和发展,放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和国家建设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和时代背景下,饱含对历史的敬畏、对奋斗的致敬。

开馆后,博物馆将作为集展示、收藏、教育等功能等于一体的汽车文化主题体验区和红色教育基地,成为展示中国汽车工业文明和科技进步的重要窗口。

从历史深处驶向未来

东风汽车博物馆开馆,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宣言——东风人在这里找到情感和力量的源泉,不断向前。

进入新时代,东风汽车以新能源、智能化为引擎,向科技型企业转型。

2021年,发布“东方风起”计划和科技创新“跃迁行动”,实施“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推进经营从依靠合资业务转向合资与自主并重,布局新能源品牌、平台、产品和关键资源,战略转向新能源赛道。

在杨青带领下,2023年8月16日,东风汽车宣布实施东风乘用车新能源“跃迁行动”,拉开内部整合的序幕。至2024年底,通过实施自主研发“跃动工程”、商用车“跃升工程”、零部件“跃创工程”,以及“4+2”业务布局、总部职能调整等行动,东风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公司治理。

2024年,东风汽车终端市场销售新车255万辆,其中自主品牌137万辆,同比增长35%;新能源86万辆,同比增长64%。同时,经营效益逆势同比改善超72亿元,自主新能源乘用车单车平均毛利转正,同比改善75%。

目前,东风旗下新能源品牌矩阵全面开花,特别是,岚图梦想家成为高端MPV销冠,猛士917开启电动越野新赛道,东风风神、奕派、纳米先后月销破万。

科技方面,自主研发的马赫动力、固态电池、氢燃料技术(东风氢舟)等成果引领行业。2024年,东风汽车发明专利量质齐升,新增发明专利授权1800多件,累计拥有有效专利2.44万件,连续3年获中国车企专利创新指数第一。

国际化发展也蹄疾步稳,加速从“中国东风”向“世界东风”转变。目前完成多款海外车型开发,产品覆盖欧洲、南美、中东、东南亚等区域的100多个国家。2024年,东风海外出口汽车25万辆,同比增长6.4%,岚图、猛士、纳米等表现突出。

从十堰大山里的“马灯精神”,到如今的智能化转型,东风瞄准成为汽车强国建设中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始终以科技创新为底色,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东风汽车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注入了澎湃动力,为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在开馆仪式上表示。

2025年,又是东风的一个大转折和大跨越的关键节点。一方面,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另一方面,今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东风和长安汽车启动整合。

在央企整合大形势下,东风汽车不等不靠,而且主动作为,此次东风博物馆开馆即为行动力体现之一。

这家造车央企今年要实现自主新能源高质量跨越100万辆,将投放7款全新乘用车,形成至少2款年销过10万辆的“大单品”车型;打造全新商用车新能源平台,投放3款商用车新能源基础车型。同时,发力智能化下半场,加快发展并掌控具身智能技术和端到端大模型、OS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

目前,这些规划正在稳步落地中。

3月25日,在股东双方东风集团和Stellantis集团协力支持下,神龙汽车融入东风新能源事业版图,发布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HEDMOS示界”。首款车型“示界06”定位于A+级纯电智控SUV,瞄准10万~15万元级主流大众市场,计划今年二季度预售。

此举表明,神龙汽车开启合资车企转型新模式,在新能源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帮宁工作室还了解到,虽然与长安的整合方案未定,但东风汽车正在推动公司“十五五”规划。

让历史告诉未来。东风汽车博物馆——这座东风人的文化家园、中国汽车工业的精神丰碑,将收藏更多东风汽车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以及民族汽车自主发展、接续奋斗的新故事。

0 阅读:36

新汽车

简介:有品质的汽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