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9月22日,毛主席在中南海会见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曾两次改变自己命运的表兄王季范。双方一番寒暄后,毛主席面露悲痛:
“九哥,德恒去了,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我毛泽东也不会忘记的。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照顾好他的一双儿女,有难处尽管说,我们是一家人。”

毛主席口中的“德恒”正是王季范的独子,早年参加革命被敌人所杀。而王海容正是王德恒的女儿,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年轻的外交部女副部长。
她生前为副部级待遇,一生都没有结婚,唯独去世那天有些特殊……
多次帮助毛主席的“九哥”毛主席和王海容的关系还要从王季范说起,王季范在家族排行第九,毛主席亲切地称他为“九哥”。因为从小聪明好学,再加上为人正直、乐于助人,所以备受大家喜爱。

毛主席十分崇拜王季范,更是将他当成自己的楷模。通过接触,王季范发现毛主席志向远大,身上具有不同的潜质,于是每当他虚心向自己请教的时候,王季范总是耐心讲解,还鼓励他继续求学,学习新思想。
1910年,在王季范的影响下,毛主席向父亲提出去新学堂读书的想法,没想到却遭到父亲的反对。毛主席无奈,只能请王季范给自己说情:“表哥,现在只有你能劝得动我父亲了。”
而王季范也没有辜负毛主席,他先是向姨夫解释读书的好处,随后动之以情。最终,毛主席的父亲同意他继续求学。

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期间,毛主席接触了很多先进思想,经常和蔡和森等人讨论问题,还组织和领导了一些学生活动,因此时常惹出麻烦事。还是王季范出面为毛主席周旋,多方沟通才转危为安。
从第一师范毕业后,毛主席走上革命道路,和王季范的交往也不曾中断。不管是组织新民学会,开办文化书社,还是组织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等,王季范都提供了不小的帮助。

1927年毛主席领导秋收起义前,曾专门来向王季范告别,说自己要出一趟远门。令毛主席和王季范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一别竟是20多年,两人再次见面是1950年。
毛主席培养教育王海容1950年9月,在毛主席的邀请下,王季范北上,并于第二天前往中南海和毛主席见面。他们已经20多年没有见面了,因此见到九哥的第一眼,毛主席就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九哥,咱们终于又见面了!”

王季范同样激动,他眼中包含热泪:“是啊润之,其实我早就想来看你了,但担心会影响你工作。”毛主席连忙向一旁的李敏、李讷等人介绍说:“这位是我的九哥,在我青年时期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如果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我。”
吃饭期间,毛主席和王季范回忆往事,谈古论今,聊的非常欢畅。
后来毛主席邀请王季范登天安门城楼,参加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国庆观礼。借此机会,毛主席告知王季范一个噩耗:“九哥,当初你把德恒交给我,可是我辜负了您,我没有保护好他……”

当时的王季范已经60多岁了,且王德恒是他唯一的孩子,尽管白发人送黑发人很是伤心,但他却反过来安慰毛主席:
“润之你不要这样说,你为了革命几十年东奔西走,许多亲人都血染战场,如今你又将岸英送去朝鲜战场。若论牺牲,谁的牺牲都没有你大。德恒能为全天下百姓的幸福作牺牲,我们身为他的家人,应该为他感到光荣。”

王季范的深明大义令毛主席感动不已,他说:
“九哥,德恒是个好伢子,这也是你做父亲的功劳。我现在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德恒的一双儿女,他们是烈士遗孤,你要保重身体,照顾好他们啊!”
毛主席口中的“烈士遗孤”指的就是王海容、王起华姐弟俩。王季范本就喜欢天真活泼的王海容,晚年失子后,他将所有的悲痛都化作对遗孤的疼爱,希望王海容和王起华能有一番作为。

由于王季范一直都是毛主席的座上宾,经常约他去中南海见面,每次王季范都会带着孙女一起去,渐渐地她也和毛主席熟悉起来。王海容不仅可以随意进出中南海,还能在丰泽园小住,和李讷成为无话不谈的亲密朋友。
这天,毛主席和王季范祖孙俩在中南海闲聊。毛主席突然问起王海容:“海容啊,你就快中学毕业了吧?”王海容点点头,说:“是啊,今年就要毕业了。”
毛主席继续问:“那你毕业后有什么打算吗?”王海容摇摇头,说:“主席公公,我还没有想好呢,还不知道接下来要去干什么。”毛主席笑着说:“你可以去考大学嘛!现在国家很需要人才,你毕业后可以为国效力嘛!”

王海容看了爷爷一眼,有些犹豫地说:
“我也想考大学,但是我成绩不好,不一定能考得上。更何况现在正是国家资源紧张的时候,培养一个大学生要花不少钱呢!如果我考不上的话,完全可以去当工人、当农民,也可以为国家效力!”
毛主席没想到王海容小小年纪就想的这么多,十分高兴地对王季范说:“九哥,你不仅有个好儿子,还有个好孙女。海容小小年纪就考虑的这么多,长大的肯定会有一番作为!”

王季范谦虚地说:“润之,海容还很年轻,有很多事都不懂,还劳你费心多教育教育!”毛主席摆摆手,说:“九哥,咱们都是一家人,就不要那么客气了,什么费心不费心的,教育培养他们姐弟俩,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王海容去世那天很特殊1957年高考冲刺,王海容名落孙山,她没有气馁,而是前往北京化工厂当徒工,丰富自己的经验。北京化工厂的经历令王海容印象深刻,更是根据体会写了一篇长文。

王海容写的这篇文章内容朴实,文字没有多加修饰,但她心里没底,于是给毛主席的秘书叶子龙写去一封信,希望毛主席抽空可以帮自己修改一下。
两个月过去了,王海容一直没有收到毛主席的回信,这令她有些不安。10月中旬的一天,她突然接到通知说是毛主席要见她,王海容忐忑不安的心平添了几分期待。

10月17日下午,王海容准时来到中南海,刚进门就看到毛主席正在看自己的稿子。毛主席不仅仔细阅读了全文,还对这篇文章进行了大量修改。修改后,毛主席递给王海容,顺便拿起了香烟。
王海容为毛主席点着火后,便开始一页一页翻看,发现上面除了有修改的痕迹外,还多了很多毛主席重新写的段落。毛主席在修改文章时,用“黄毛丫头”来形容王海容,足以看出他对表侄孙女的喜爱。

后来王海容也没有辜负毛主席和爷爷的期望,不仅考上北京师范学校,还被派到北京外国语学院进修,毕业后被分配到外交部办公厅工作。
1970年夏,王海容被任命为外交部礼宾司负责人;1971年被任命为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1972年升为外交部部长助理;1974年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当时的她仅36岁。

1984年,王海容被任命为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保留副部长待遇,直到2004年才正式退下来。她一生都没有结婚,而是和亲人生活在一起。2017年9月9日,王海容因病去世,巧合的是这天也是毛主席离开我们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