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伦悲剧——朱瞻基一天诛杀九位藩王

岁月如初雪 2024-12-19 10:18:48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之中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王朝,明太祖朱元璋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直接在中央上废除了丞相,将权力分为六个部分,直接对皇帝负责,并设立内阁,从这时开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了空前强化,但对于明朝而言,开端也是没落的过程。

因为明朝的皇帝以“奇葩”著称,从太祖皇帝朱元璋开始就有许多奇葩的举动,例如他的重拳反腐,让后续明朝失去了官僚根基,接下来的多位皇帝要么沉迷于女色,要么专心于炼丹,甚至不乏有被雷劈死者,游泳淹死者,这并不利于明朝的发展。

不仅对外,明朝的许多皇帝对宗族也十分心狠手辣,例如皇太孙朱允炆,从登上皇位开始就大肆削藩,最终导致明成祖朱棣起兵造反,朱允炆等一干宗族被杀死,后续的朱瞻基更是创造了人伦悲剧,短短一天的时间内就杀死了九位藩王。

朱棣口中的好圣孙

在西周宗法制的影响下,中国古代一般奉行“嫡长子继承”制度,这原本是历朝历代心照不宣的存在,明朝时期原本也该如此,朱元璋将自己的长子朱标用心培养,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不曾想他却中途亡故,很不甘心,朱元璋直接跨代任命自己的孙子为皇帝。

朱允炆顺利登上皇位,而此举也开启了明朝跨代立继承人的传统,朱棣也像自己的父亲一般,将嫡长孙朱瞻基清定为继承人,按正常的历史发展来看,朱元璋是因为太子意外去世,才在孙子中选皇位继承人,但朱棣的儿子朱高炽尚存,为何也要从孙子中选取?

这就和朱棣的经历有关。

昔日父亲朱元璋立朱允炆,其削藩政策引起了诸多叔叔的不满,所以在公元1395年,朱棣以靖难的名义起兵造反,进攻南京,打败侄子朱允炆,成功夺取皇位,对于朱棣而言,孙子继承皇位后被推翻,是他亲手而为。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朱棣对立储的事情非常重视,甚至为此感到焦虑,夜不能寐,在明朝诸位皇帝之中,朱棣的子嗣并不多,满打满算也只有四个,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和第三子朱高燧都是正妻所生,第四子朱高羲不仅是庶出,而且英年早逝。

所以明成祖朱棣,总共也只有三个儿子,如果不出什么意外,为了避免昔日类似的争端发生,他将会直接立自己的长子朱高炽为继承人,不曾想这个儿子的表现,却让他并不满意,此人不仅体态臃肿,而且性格柔弱,和“大明战神”朱棣格格不入。

朱棣见这种情况,并不想将他立为太子,因为朱棣觉得朱高炽和自己的性格相差甚远,将来并不一定能治理好国家,相比之下,二儿子朱高旭二儿子朱高煦能征善战,还多次救了自己的性命,杀伐果决,更加适合皇帝的人选。

但朱元璋在《明皇祖训》中下了明确规定“立嗣以嫡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朱棣大可以不遵守这里的说法,但恐怕日后有人以此为据,起兵造反,那么大明江山将陷入危机之中,所以朱棣只能遵守父亲朱元璋的规定,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

做出这一决定看似简单,但原因十分复杂,并且是多方面,首先是晁凯诺做出这一决定看似简单,但原因十分复杂,并且是多方面,首先是朝中文臣多次上奏皇帝,应当设立太子,并且以封建礼法和朱元璋祖训逼迫。

其次是朱高炽的确有可取之处,他的行动虽然迟缓,身体肥胖,且不擅长武功,但头脑十分聪明,以德治为主,处理政务能力也十分出色,并非不能成为一个好皇帝,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

或许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存在竟然让爷爷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父亲,根据史书记载,朱棣与手下亲信讨论太子的事情,淇国公说,汉王朱高煦功高,应当利为太子,又问解缙,他却表示“皇长子仁教,天下归心”。

朱棣听了这些话之后有所犹豫,但后者立刻强调“好圣孙”,这一句话直接让朱棣下定决心,将皇位传给了朱高炽,也就是说,朱棣实际上不太愿意将皇位传给自己的长子,只是因为朱瞻基的存在,他太过喜欢这个孙子。

为了让朱瞻基日后能顺利继承皇位,所以才选择立诸高赤为后继之君,否则自己的疼爱的孙子就无法继承未来的大明江山,这就是朱瞻基,连父亲的皇位都是沾了自己的光,而朱高炽成为太子之后,关于皇位的争夺并没有结束。

朱瞻基的危机感

朱棣虽然确立了皇太子的人选,但由于朱高炽的平庸,一场新的激烈斗争拉开了序幕,从永乐2年到20年后朱棣死于战争途中,关于皇位的争夺,从来没有停止过,朱高煦因为朱棣没能兑现自己的诺言感到十分愤懑,不满意的情绪溢于言表。

早年朱棣也曾对他承诺过太子的位置,但后来不知怎么的竟然被册封在云南这样的偏远地区,很明显是为了减少他对朝廷的直接威胁,朱高煦竟然直接站出来反对,表示“我有何罪?贬斥千里以外”,是朱高炽出面苦苦相求,他才被留下。

后者对于太子的维护行为,不仅不知道感激,反而用早年唐朝的李世民做对比,通过各种借口扩充自己的军队,最终在永庆14年九月,被人以私立护卫,大造兵器诬告谋反,朱棣要将他斩首,又是朱高炽出面维护才得以幸免。

但他依然没有悔悟,在朝堂之上,一直对朱高炽保持针对,也就促使永乐年间朝廷一直没有安定可言,加上朱高炽柔弱的做法,一直不能让朱棣满意,所以这场争夺才持续了如此之久。

朱瞻基的转变与手段

朱瞻基作为皇太孙,早年父亲的柔弱和皇位的危机,他都看在眼里,而朱棣也对他进行了专门的培养,每次出征都把朱瞻基带在身边,开阔了眼界,永乐十一年,皇家举行了射箭比赛,朱瞻基拈弓搭箭,连发连中,让人们刮目相看。

后来的对对子环节,朱瞻基的表现依然出色,文武双全的他深得朱棣喜爱,作为皇位的第二继承人,对威胁父亲的存在,朱瞻基没有忍让,并且采取了咄咄逼人的反攻姿态,如早年几人同行时,父亲并不在乎招手的嘲讽,但朱瞻基就敢骂回去。

并且因此记仇,真正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根据学者考证,永乐十年朱高煦的谋反案件,和永乐二十一年朱高燧的谋反案件,全都非比寻常,事情发生得太过巧合,实际上是皇太孙朱瞻基的一手策划,由此可见他的厉害之处。

朱瞻基不比自己的父亲,他可不是柔弱的样子,从早年的所见所闻,朱瞻基就意识到,自己的叔叔一辈将来一定是最大的威胁,甚至可能影响到自己的皇位,甚至不排除起兵逼宫的可能,所以很早就在暗中集结力量。

不仅是在文武大臣之中,甚至一些掌握实权的宦官,朱瞻基都会前去拉拢,当父亲表现出柔弱的状态时,他就会表现出强硬,两者相互配合,让朱高炽在权力斗争风浪中保证了自己的地位,他当上皇帝之后,首先解决的就是威胁皇权藩王问题。

朱瞻基从南京赶回北京继承皇位之时,朱高煦曾派人劫杀,但是并未成功,双方展开了大战,朱瞻基最终后发制人,冷静应对,亲自带大军开赴乐安,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就平定了叛乱。

而这只是一个开始,二叔的叛乱被平定之后,起到了杀鸡儆猴的明显作用,先后有五个藩王献出了自己的大量护卫军队,朱瞻基还大量抽调各地藩王护卫队前往边疆地区,对其力量进行了削弱。

程度之强烈令人咂舌,朱瞻基也被认为创造了人伦的悲剧,因为有王府,甚至连办婚礼都感到人手不足,与国家抗衡更加不可能,到宣德末年,只剩下八位藩王留有少量的军队,很多都内迁,实力被极大削弱。

朱高煦造反,朱瞻基自然不会留他,虽然当时对他的造反行为没有做出处理,但后来却被报复,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而对于朱高煦的儿子,朱瞻基担心死灰复燃也满怀仇恨。

其实从朱瞻基身上,能看到昔日朱元璋的影子,就像是当年处理贪官一样,只不过朱瞻基的矛头,竟然对准了自己的血脉宗族,这样的举动或许是明太祖朱元璋也不会原谅吧。

参考文献

[1]铁茅.“好圣孙”朱瞻基助父登帝位[J].政府法制,1996,(12):56-57.

[2]赵中男.论朱瞻基的历史地位[J].求索,2004,(11):227-231.DOI:10.16059/j.cnki.cn43-1008/c.2004.11.080.

[3]宣德皇帝朱瞻基:明代首位废黜皇后的天子[J].东方收藏,2010,(08):94-9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