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十字坡的秘密:施耐庵仅用两字,揭开张青夫妇的真面目

岁月如初雪 2024-12-19 10:20:35

小说《水浒传》所讲述的故事家喻户晓,作者施耐庵将当时身为社会反面角色的“土匪流寇”渲染成了正面形象,主要描写他们的水泊梁山之上,肆意潇洒地生活以及替天行道的英雄事迹,而其中的故事情节,直到今天依然被我们津津乐道。

在解读梁山好汉之时,我们不能只看到武松打虎时的勇猛无比,和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时的豪放,还应该注意到故事中隐藏的官僚斗争和尔虞我诈,在梁山之上不仅有大口喝酒大口吃肉,还有派别对立和阴险狡诈,每一个经典的故事桥段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十字坡,据说这里是张青和孙二娘买肉包子的场所,无论是谁前来,一旦中了蒙汗药,就会被迷晕杀死,做成人肉包子来售卖,打虎英雄武松就险些中计,众人都只知道武松金蝉脱壳,却不知道十字坡隐藏的秘密,早就被作者施耐庵用两个字写清楚。

十字坡的传奇性

小说的目的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故事情节的搭建,《水浒传》也不例外,此书主要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来揭示小说本身的传奇性,而其中起到辅助作用的就是场景的描写,如“武松景阳冈打虎”,“血溅鸳鸯楼”等。

如果将小说中的场景与现实性相结合,那么从总体上就会表现出与现实背离的特点,比如第十六回讲述“智取生辰纲”的故事,一行人从河北的大名府走到京城开封,从当时的情况看,开封位于大名府南方稍微偏西的位置,而抢劫生辰纲的位置是“黄泥岗”。

根据被劫前后发生的事情,杨志在压缩过程中,无论如何也不会经过“黄泥岗”这处地界,言下之意,这是为了满足故事情节的需要对地理位置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偏离,也是水浒传中“虚实相生,真假结合”的体现。

但从整体效果上来讲,并不是所有的地点都存在偏离性,如果所有的场所都脱离实际,那么小说本身就会被架空,所以在野猪林和十字坡的故事之中,所有的地点都是真实的。

十字坡的故事发生在水浒传第27回中,“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当时武松正处于一种特殊情况,因为杀了人而做了两个月牢,随后向孟州出发,这一点就能从侧面证明武松本人的警惕性。

更重要的是,当时正是夏季六月前后,即使每天在太阳出来之前的早晨赶路,大约也只能行进50里左右,如今一行人走了20多天,来到千里之外的孟州境内,随后便是与孙二娘相遇的情节,书中对这部分的描写十分详细。

武松一人早进途中曾经偶遇一个樵夫,并询问对方为何地,最终得知,这里是孟州道,山岭前面的大树林边就是十字坡,而这位樵夫也是点到为止,并没有详细说明十字坡会有怎样的遭遇,但武松在此时却已经有了警惕心理。

因为十字坡的名号,武松早就已经听说,在文章第17回中,鲁智深告诉杨志自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并且送林冲直到沧州,后来被高太尉迫害,也曾路过十字坡,而鲁智深居然没有武松那般聪明,根据他自己所说,他在孙二娘的店里喝完酒后被蒙汗药放倒。

幸亏丈夫张青回来及时,看到鲁智深的禅杖之后十分吃惊,很快用解药把他救醒,通过这件事,鲁智深不仅和张青,孙额娘等人建立了很好的关系,还在十字坡留宿了一段时间,随后才来到二龙山宝珠寺。

十字坡上的凶险

继鲁智深后,武松也随着两位官差来到此地,因为天气酷暑难耐,三人一致决定走下岭去找些酒肉吃,并且远远望见了土坡下面有数十间草屋,背靠小溪设立,更重要的是,旁边还有一家酒店,这就将其人的馋虫勾了出来,当场决定去痛饮一番。

几人在店中喝酒吃肉的情节便是全文的高潮,很明显两位官差没有察觉到异样,面对孙二娘的热情招待,他们完全放松了警惕,不仅开始大口喝酒,还出言调戏孙二娘,但武松却始终紧绷着神经,开口就问“这馒头是狗肉的还是人肉的”。

就这一句话,让氛围瞬间剑拔弩张,其实这并不是武松在信口开河,而是他早就听说江湖上有关于孙二娘卖人肉包子的传言,后者见武松如此,很快进行了辩解,但是前者根本就不相信,只能佯装倒酒喝酒,武松也不紧不慢痛饮了一番,殊不知这是将计就计。

孙二娘以为武松中了蒙汗药,正要用手去提他,不曾想对方瞬间暴起,一个反制就将自己压在身下动弹不得,千钧一发之际,“菜园子张青”已经站在了门外,随着二人的赔礼道歉,整个故事发生了转折,武松也知道二人并非等闲之辈,所以选择了握手言和。

这种突然的转折难免让人感到奇怪,武松作为曾经的打虎英雄,名号传播自然十分广泛,像张青和孙二娘之类的人不可能不知道,如今再看到此人相貌不凡之后依然选择动手,就表明夫妻二人对武松有必杀之心,即使后来道歉也无济于事。

但为什么路过十字坡遇到孙二娘和张青时却选择了不与计较,要知道眼前两人是要谋害自己的性命,能在剑拔弩张的情况下,突然态度发生转折,只能说一点,武松或许是发现了十字坡上的秘密,其实这一点施耐庵在文中用两个字就交代清楚了。

作者施耐庵的诠释

施耐庵在刻画孙二娘这一角色,将此人定义为“寻找女性意识的大胆尝试”,从一开始进行的外貌描写,就能看出孙二娘“眉横杀气,眼露凶光”,从穿着打扮来看,作者对孙二娘的刻画和其他的女性形象存在一定的不同。

“憨态可掬”,“像杀猪一般”,“拍拍手叫”,等神态和动作似乎并不像是在描写一个女性,这种外向和野蛮的性格几乎超越了水浒传中的大多数男性,这样的刻画要打破了人们对宋朝女性的固有认知,值得一提的是,孙二娘并不只是一身蛮力。

对孙二娘行为的默认,或许也是武松在征讨方腊返回之后,选择皈依佛门的原因,可能是为自己的承诺不予赎罪,也可能是为了自己当年过多的杀伐而赎罪。

参考文献

[1]赵敬鹏.论《水浒叶子》与图像的独立叙事——以孙二娘绣像为中心[J].天津社会科学,2023,(05):138-144.DOI:10.16240/j.cnki.1002-3976.2023.05.020.

[2]周凡舒.《水浒传》中的女英雄——对传统女性形象的突破与重塑[J].青年文学家,2024,(14):179-181.

[3]杜贵晨.《水浒传》“十字坡”探源[J].济宁学院学报,2012,33(01):5-8+15.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