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迹的魅力,是能穿透时空的

天成聊旅游 2023-09-27 04:52:15

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型书法展览“意造大观”正在浙江美术馆举行。

这个展览,更像是一场视觉盛宴,是集宋代书法经典之大成。

时间为9月13-10月13,无需预约,上午9点入场,建议早一点来,以免排长队。

我的观展感受

有些东西,你得亲临现场。

看真迹和看印刷品,感觉完全不一样!真迹的魅力,是能穿透时空的。

你看陆游的存世之作《自书诗卷》,

80多岁的老人了,他的书法,看起来依然那么老辣,随意、洒脱;

有起伏、有高潮、有感情的流动。

在美术馆幽幽的灯光下,沉浸其中,耳边仿佛响起了一首交响乐。

每一次欣赏古人的书法,就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悠悠千年,汉字的变化并不大,他们写的每一个汉字,我们都认识。

我与古人,虽隔几个百年,却好像是同一个老师教的。

我们常说,见字如面,字如其人。

欣赏一幅书法作品,仿佛看到书法家正在写字的背影。

假如合理发挥想象力,比看一场电影更过瘾。

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这三位才子作品也放在一起展示。

想象一下,这时候周星驰来看这个展,他们会不会聊起秋香?

书,心之画也,是身体、技术与审美智性的高度糅合。

宋书从尚法转为尚意,凌云高峰深刻融入传统精神内核。

我们再来看蔡襄存世稀作《持书帖》,

我在泉州洛阳桥参观过他的庙祠。

我所知道的蔡襄是一个写楷书写得非常端重沉着的人。

没想到《持书帖》写得如此温淳婉媚,隐隐感觉蔡襄是一个性格两面的人。

一面为官场,一面给日常。宋人之心态,复杂深刻而不单纯。

人性之矛盾,流露到笔尖,有时可反差到极致,如米芾的《天马赋》。

这行书也是绝了!

每个字都耐看,隽雅奇变,时雄时秀,时缓时急,不羁与法度,分分秒秒在量子纠缠。

无声的唱出: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好了好了,不胡思乱猜了。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苏东坡说了,最烦我们这些见字如面,胡思乱猜的。

不过,这就是看书法展的一种乐趣。

我们再来看,赵孟頫的字,《洛神赋卷》。

字是非常漂亮的,收比放多,他似乎对“意”有那么一点点抵抗。

原来只是书上看看的,一卷洛神赋被几页分割开来。

难免有只见树叶不见森林割裂之感。

在这里,一卷平摊,整体与局部,照顾到了观者视觉与呼吸的情绪。

你不能大呼小叫,观者屏息循迹,缓缓移动,默默临摹。

作出一个学生该有的样子,才符合子昂先生的师古气质。

遗憾的是,本次展览苏东坡的真迹,并没有见到。

宋四大家,少了苏的真迹,含金量下降不少。

这就是浙江美术馆还需要努力的地方了。

台北故宫博物院,仅苏轼一人的重要墨迹,就有近30件,借一件也行啊!

实在不行,上海博物馆的苏轼《行书答谢民师帖卷》,完全可以交流一下嘛。

目前苏东坡的字迹,只有拓印。

石刻,本已转手一遍了,再加拓印,又转手一遍。

碾转两遍,胸壑早已千变万化,意造仅剩架子,让你品初。

好在,拓印所传达出的那种古意,倒也不失为独特的审美。

希望人工智能能发挥神通,再现真迹。

本次书法大展的特点:

1、展览等级高规模大堪称精品大观。

从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天津博物馆、湖南博物院等机构所藏的宋元明清历代书法名家作品近100件中,精选出近半数,包括宋代书法碑拓和历代名家墨迹精品。这些作品,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充分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

2、展览板块之间清晰明快。

本次展览分为三个版块,分别是“贞珉萃英”、“我书意造”和“布濩流衍”。

这三个版块不仅名称雅致,而且内容丰富、层次分明。从两宋金石碑拓,到宋元书法,再到明清书法,这种按历史时间线组织的展览方式,让观众能够清晰地看到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3、展览突出了杭州在宋代书法史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杭州作为南宋故都,拥有丰富的书法文化遗产,“宋四家”中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大家与杭州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的作品以及杭州当地的摩崖石刻和碑拓等都为这次展览提供了重要的展品。

4、展览还着重探讨了宋代“尚意”书风的缘起、特征与发展。

这种书风以“宋四家”为代表,突破了唐代以来书法“尚法”的樊篱,推进了书法艺术的进步。同时,宋代书法的“尚意”精神影响了后世书法的创作,形成了中国书法的审美精神。

观展总结

总的来说,“意造大观”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场思想的碰撞和文化的交流。

它让我们重新审视宋代书法及其对中国传统艺术创作的影响,也让我们领略到中国书法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郑在别处,文旅创作者,纷繁世界,与您平行!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