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曾志要求恢复待遇,省委书记亲自登门:毛主席给你两个选择

行走的洛阳铲历史视频 2025-04-26 16:09:13

1972年刚开头,广州军区的人就帮曾志搞定了回陕西临潼的事儿,她在广东农村待的这两年多,眼看就要画上句号了。曾志心里还琢磨着,这次说不定是周总理的意思,自己的情况能有点好转呢。但没想到,后面的事儿直接把她的这点希望给打破了。

曾志离开广东后,他的日子还是笼罩在一片灰暗之中。

到了西安后,曾志就直接住进了西安宾馆。头两天,她那儿冷清得很,既没人来探望,也没人找她聊天。就宾馆里一个女服务员,在第二天一早跟曾志说了声,说晚上宾馆有个给外地客人准备的晚会。

那天,曾志整整等了一天,就盼着有人能给他送票来,告诉他晚会的事儿。可到了晚上,连服务员都走了,就留下曾志一个人,在房间里孤零零的。

说实话,曾志对这类活动并不怎么上心。但从这么个小插曲里,他就察觉出了当地人对他的政治看法,这让他这位老革命心里头觉得特别憋屈,简直是莫大的侮辱。曾志琢磨着,这哪是记性不好给忘了,明显是有人在背后使绊子呢。

曾志实在是气不过,立马坐到桌子旁边,拿起笔就给省委书记写了封信。信里讲了自己在宾馆被瞧不起的事儿,还说了自己对去临潼干休所生活的害怕。信寄出去以后,曾志左等右等,啥回音也没有,结果等来的是省委派来的人和她聊天。

说了下陕西省委对曾志的安排后,隔天曾志就被安排去了临潼的休养所。

到了临潼,曾志受到的待遇跟西安宾馆那会儿大不一样,大家一见到他就特别热情。没过多久,曾志的女儿和侄女也被安排到了干休所,这样方便照顾他。临潼的干休所是专门给军队和中央部委的人准备的,那儿环境特别好,又安静又干净,特别适合调养身体。对于已经六十多岁,身体和精神都有些疲惫的曾志来说,这儿简直是再合适不过了。

有空的时候,曾志和他侄女就在房子周围种上菜和果树,想吃新鲜的鱼和肉了,就写个条子让管理员去买。跟两年多前在广东那会儿比起来,曾志现在感觉自己挺满足现状的。

曾志在临潼度过了差不多整整一年的日子。那时候,他的各种事务得由四个不同的地方来处理,特别麻烦。所以,曾志心里琢磨着,要是能把这些杂七杂八的事儿都交给干休所来管就好了。不过呢,要实现这一点,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他得是个军人。

因此,曾志拿起笔来给毛主席写了封信,表达了想把自己的组织关系转到军队的愿望。没过多久,省委书记就派了人把曾志接到了西安,直接告诉她毛主席的决定:

要是想在西安待,省委那边可以给安排个差事,要是不乐意,就调回北京去。

一听到“回北京”这事儿,曾志心里头那个惊讶,简直跟做梦似的,以前想都不敢想。眼瞅着机会来了,曾志立马就应声说:“赶紧给毛主席和周总理带个话,我回北京干活,乐意得很!”

按照陕西省委的安排,曾志一家坐上了去北京的火车。他们在中组部安排的住处待了几天,之后汪东兴就来找曾志聊天。他说到了北京后,曾志就不用再上班了,算作离休,生活费用由中组部负责,问曾志乐不乐意。

曾志答应了,心里明白这是毛主席在特别关照自己,她对毛主席的感激真的说不出口。

在井冈山那时候,曾志就已经认识了毛主席,两人的交往从那以后持续了差不多五十年。1928年湘南那边闹暴动,后来曾志就跟着起义的队伍往井冈山跑。到了酃县的一个祠堂,她头一回见到了毛主席。

井冈山会合后,毛主席瞧见曾志肚子都挺老大了,估摸着有七八个月了吧,立马就说让曾志去后方歇着,等娃生了再回来干活。他还二话不说,把自己的马都让给了曾志。这么着,曾志就去了井冈山后方的留守地方。

1929年,第三次对抗“会剿”的时候,毛主席写了张纸条,把在后方总医院干活的曾志,调到了自己身旁,跟着军队一起走,负责做老百姓的工作和宣传。那段时间,曾志有幸能亲耳听到毛主席的教导,这些教导对她的一辈子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在往新地方转移的路上,有个男同志提议让全部女同志都留下,曾志一听就直接顶了回去,还骂那些男同志是“想让别人替自己动手”。这话确实是说得有点重了,毛主席一听这话,立马站起来,满脸不高兴地说:

曾志,你可真是个女中豪杰!难道就只有你在乎女同志的事情吗?

看到毛主席发了火,大伙儿都默不作声了。到最后,毛主席还是听了曾志的劝说,硬是一个女同志也没让留下。

古田会议一完事儿,毛主席又被大家选为前敌委员会的头儿,打算回队伍里去。但那时候,贺子珍肚子里有娃六个多月了。所以,毛主席就去找曾志,想让她帮忙照看照看贺子珍。曾志一听这话,立马就急了,对着毛主席就喊开了:

我有自个儿的活儿要干!哪腾得出空来照顾她生孩子啊!

其实,曾志误以为毛主席是让她放下手头工作,全心去照料贺子珍。看到曾志一脸怒气,毛主席也动了气,坚持说就是这个意思。他俩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了好久,后来毛主席才搞清楚曾志是误会了,脸色也好了些,澄清道并非让她全职照料,只是希望她多下。

曾志意识到自己搞错了,脸上有点挂不住,连忙跟毛主席说了声对不起。这次,是曾志头一回,也是唯一一回对毛主席动了气,之后每次回想起这事儿,他心里都挺不是滋味的。

1954年,在筹备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广州市委提议让曾志去当人大代表。可这名单交到陶铸手上后,他为了照顾一个马上就要调动的同事,把曾志的名字给划掉了。曾志知道这事后,非常生气,直接表达了自己的不乐意。但陶铸最后还是没听曾志的。

曾志心里头憋屈了好久,因为那件事情,可她又怕人家误会她是在抢功劳、要好处,所以一直憋着没敢跟别人说。后来,她想了想,干脆给毛主席写了封信,把自己的委屈一股脑儿都倒了出来。

过了五年,第二届全国人大会议召开的时候,毛主席在查看人大常委会的名单,结果没看到曾志的名字,于是他就拿起笔,亲自给加上了。加完后,毛主席还很有深意地讲了一句:

曾志是个心眼儿好的同志,他总是对人太好,结果就像好马容易被人骑一样,好人往往也容易受欺负!

1966年,曾志跟着陶铸去了北京养身体,可没想到,一场大的政治风波说来就来,陶铸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那时候,曾志想回广州,就去找了毛主席,但毛主席说,让她还是留在北京继续养病,别回去了。

多亏了毛主席的庇护,曾志才得以在那场政治风波里躲过一顿狠揍。

1973年,曾志回到北京后,心里老惦记着能再见毛主席一面,跟他说说自己这些年受的冤枉。但遗憾的是,这事儿还没办成,毛主席就过世了。等那场政治风波过去,陶铸的名声终于被正了回来,曾志的工作也重新找回了。

之后,曾志的女儿多次问妈妈,爸爸在那场政治风波里吃了那么多苦,她心里有没有埋怨过毛主席。曾志严肃地回应说,自己跟了毛主席五十年,不是因为私人感情啥的,而是因为信念。毛主席就是她在革命路上的领路人。

说完后,曾志安静了一小会儿,然后深深地吸了口气再缓缓吐出,接着说:

“没啥好埋怨的,主席到了晚年,毕竟是个老人,身体也不好,生病是难免的嘛!”

杨光军讲述:红军女战士曾志的清廉一生在2014年第三期《人民公仆》杂志上,杨光军详细叙述了红军女战士曾志的故事。她的一生,可以说是清廉的典范。曾志,这位红军中的女战士,始终坚守着清廉的品格。她从不追求个人的奢华与享受,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她的革命生涯中,无论是面对艰苦的战争环境,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她都保持着一种朴素无华的生活态度。杨光军在文章中提到,曾志的清廉不仅仅体现在她的个人生活上,更体现在她对工作的严谨与负责上。她从不利用自己的职权谋取私利,对待每一项任务都兢兢业业,尽心尽力。这种清廉与敬业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总的来说,曾志的一生就是一部清廉的教科书。她的故事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清廉的底线,为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奋斗。杨光军的这篇文章,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曾志的清廉一生,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清廉对于一名共产党员的重要性。

赵连军讲述了一位大胆的女性——曾志,她竟敢直接和毛泽东唱反调。这事儿记录在《红广角》2013年第三期的文章里,页码是11。

晓农写了篇文章,讲的是曾志和贺子珍两人姐妹情深的故事。这文章发在2007年第一期的《党史文苑》杂志上,占了9到13页的位置。文章里详细描述了曾志和贺子珍之间的深厚情谊,她们在生活中相互扶持,共同经历了许多风雨。这份姐妹情,不仅仅是血缘上的联系,更是心灵上的契合和相互的理解。晓农用平实的语言,将这段历史故事娓娓道来,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那份跨越时光的深情厚谊。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