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贸易战,俄罗斯却被打崩,普京发出决战信号,俄欧大战要来了

宝藏军事馆 2025-04-19 20:47:51
一、美国大打贸易战,实则帮助乌克兰

大家都知道美国打出贸易战,是为了限制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让制造业回流美国,继续巩固霸权地位,可这只是表面的一层,背后是击中了全球能源命脉,间接帮助乌克兰,因为美国宣布新一轮关税制裁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没有出现预期中的断崖式下跌,东南亚、拉美、非洲等“全球南方”国家,成为中国出口的转口基地,人民币结算跟本地化配套体系加速完善,在制造环节遭遇围堵的同时,中国用全球链路完成了出口“转身”。

但真正出现颓势的,是“地处关键能源节点”的俄罗斯,现在俄油出口已连续三周下跌,出口收益降到2023年年中以来最低水平,据彭博社报道,俄乌战争后,俄罗斯原本希望向中国、印度卖油,来缓冲西方制裁的压力,可现在中国因关税战,需压缩外部成本,增加了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直接压缩了俄罗斯能源在亚洲的谈判筹码。

这是美国用“加税”和“地缘制衡”双轨施压,一方面让中国产业链去美元化、再内卷化,一方面强化对欧洲盟友的能源管控,削弱对俄罗斯的依赖,所以这只是表面现象,是中美在博弈贸易,其实是美国在重构一个“不需要俄油、不信任中链”的全球经济结构。

中国用供应链灵活性跟内需韧性,开始建立起“地缘穿透力”,可俄罗斯没有品牌、没有货币、没有全球通道的资源出口国,只能硬生生挤到了全球经济的“排他区”,因为中美打贸易战,中国有越南、泰国、墨西哥、南非可转口,但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却高度集中在管道和特定码头。据国际能源署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俄罗斯对华石油出口平均单价,低于同期沙特15%以上。

在俄乌战争高强度拉锯战下,俄罗斯的开支一路飙涨,据《俄罗斯商业咨询网》报道,2024年国防预算占财政支出比例已突破35%,可能源出口收入却持续萎缩,财政盈余从2023年下半年起,转为大幅赤字,也就是在没有制裁解禁的前提下,俄罗斯正在“靠烧国库”维持战争,如今西方用“绿色转型”和“高储库存货”打压石油价格,俄罗斯如困兽之斗,“兵还在前线打仗,钱却在后院流血”。

如今乌克兰正在大量开发远程无人机和导弹,不断袭击俄罗斯的能源、矿产,现在外资企业也不敢在俄罗斯建厂,即使用人民币结算,也缺乏全球金融流通,既没有美国的规则优势,也没有中国的制造和市场优势,所以中美贸易战博弈,俄罗斯“不是主角却先落马”,美国这一招,可谓是间接帮助乌克兰。

二、中美贸易博弈,对俄乌战场的影响

现在石油收入下降,意味着俄军对先进武器、技术升级及军事基础设施的投入能力变弱,这也是为什么乌克兰方面认为,只要把俄罗斯的石油下滑30%,就可以逼普京认真和谈的原因,因为资金紧张会让军工,无法全力维持强大的军备生产线,特别是在防空、无人机及弹药方面的,缩短俄乌战场上火力悬殊的比例。

这也是俄军在同意美国30天不袭击能源设施后,出尔反尔的原因,毕竟中美博弈贸易战,已经影响俄罗斯的石油出口,可能源停火协议本身只是“战术缓兵计”,从目前来看,对乌克兰更加有利,可以利用协议期间调整火力部署、补充弹药、转移作战重心,一旦乌军用大量攻击无人机袭击俄罗斯本土,防空导弹价格如此昂贵,泽连斯基可以允许基辅被弹药轰炸,可普京敢让莫斯科被炸么?

无论是全球第二军事强国的名声,还是国内政治舆论的压力,普京都不敢这么做,那唯一的办法就是用大量昂贵的导弹,去拦截廉价的无人机,这也是乌军拖垮俄罗斯经济的主要办法,但违反协议,可以摧毁乌克兰的电厂、变电站、输电线路,让克兰军工厂瘫痪,影响乌军的指挥调度、情报传输和前线战场响应速度,甚至引发社会不满、士气下滑,加速战争的胜利。

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乌克兰非常清楚,欧洲的军工产量需要时间,美国重点放在中东和亚太,趁中美博弈阶段,顺势利用全球南方国家对“殖民主义”“大国霸权”的高度敏感,打出一张“去帝国”的反攻牌,现在乌克兰在非洲、拉美和中东,展开了一系列“去标签化”的外宣行动。

一方面基辅反复强调:乌克兰不是西方的殖民代理人,是一个希望挣脱霸权秩序压迫的“民族独立国家”,另一方面在积极“重塑俄罗斯形象”,刻画为“现代帝国主义的幽灵”,对乌克兰发动侵略战争,残害无辜老百姓和儿童,操纵能源出口、扰乱粮食通道、炸毁港口设施,成为破坏全球经济秩序的最大“搅局者”。

目前来看,普京的目标是吞并乌克兰,实现苏联的辉煌,但这个代价是有一个成本的,别看俄罗斯说准备好一场百年战争,可乌克兰军事实力正在快速提升,前线弹药中有40%是自给自足,无论是美国从中东破局,还是亚太打贸易战,对俄罗斯都是有影响的,就看是普京经济先崩,还是泽连斯基先没有人。

三、战场越打越慢,普京发出决战信号

乌军在北约国家加大援助规模,派遣军事官员,提升训练、技术及情报,让俄乌战争陷入一场长期消耗战,俄军在库尔斯克最后两个村庄,打了近一个月还没有收复库尔斯克,在红军城战场上,也是迟迟没有进展,可北约国家却加大援助力度,法国本月宣布额外提供20亿欧元军援,德国为乌克兰启动“长期军援计划”,波兰在东翼部署部队,密切监控白俄罗斯跟加里宁格勒方向。

据雅虎报道,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准备在欧洲国家加大乌克兰援助后,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特别是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将成为首个目标,因为战争打的时间越长,对俄军越不利,一旦给了欧洲军工充足的时间生产弹药,将来俄军死亡的人数只会越多,如果2026年俄军还没有打到双子城,乌军的f16战机到位,就会弥补一些空中劣势,这对俄军更加头疼。

面对当下的局面,如果主动妥协,未来失去的可能是整个“后苏联安全缓冲带”、在欧洲的博弈资本,甚至对中亚、黑海、南高加索的控制力,也就是俄军不继续打下去,局势就会从“地缘对冲”彻底变为“北约主导”,这是莫斯科无法接受的战略真空。

这就是为什么普京明知战争成本高、制裁严、乌军装备升级,在这个时候,普京跟白俄罗斯发出俄欧决战的信号,因为乌军之所以在前线给俄军带来这么大伤亡,一方面是大量的无人机,另一方面就是北约军官,从防空、战斗机到重型武器和情报,现在北约介入的深度,已经超出俄罗斯的承受范围,虽然这不会帮助乌军逆转战场局势,但会让俄军付出越来越多的代价。

因为在2022年普京访问彼得堡期间公开表示:“彼得大帝并不是在征服,而是在收复原本属于俄罗斯的土地。”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乌克兰、格鲁吉亚、摩尔多瓦等地,是俄罗斯的“历史遗产”,不是外部扩张,是“主权再确认”,所以乌克兰不是终点,整个“前苏联空间”都在战略预期中,这不只是“帝国的回声”,更是“历史的加速器”,普京要做的不是彼得大帝的模仿者,是21世纪最危险的历史承继者。

0 阅读:2

宝藏军事馆

简介:用专业的知识,为大家提供有温度的军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