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的诸城,财政收入捉襟见肘,工资发不出,企业停工,街头巷尾弥漫着失落的情绪。
而就在这片经济萧条的土地上,一个年仅36岁的年轻市长陈光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将全市的国企“卖”了。
他顶着巨大的压力,将诸城的288家国企改制为股份合作制,成为全国首个“卖光”国企的改革先锋。
一时间,外界质疑声四起,香港媒体甚至给他取了个带有讽刺意味的绰号——“陈卖光”。
他背后的故事,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未解之谜?

1970年国家发布新政策,支持知识青年下放到农村去再接受教育。
为响应国家号召,年仅17岁的陈光主动请缨,去到了偏远的农村,体验了最基层的生活,
也深刻认识到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下乡两年后,陈光被选拔到县供销社工作,开始接触基层经济管理工作。

在供销社期间,他勤奋好学,努力钻研业务知识,很快就成为了单位的业务骨干。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国大地。
陈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大学,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涯。
在校期间,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知识,特别是对经济学和管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毕业后,陈光婉拒了留在省城的工作机会,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工作,希望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乡后,陈光先后在乡镇和县级部门工作,逐步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
1991年,38岁的陈光被任命为诸城市市长。当时的诸城,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全市282家国有和集体企业中,大多数处于亏损状态,有些甚至难以支付工人工资。
财政收入捉襟见肘,干部教师的工资都难以按时发放。

第二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全国改革开放注入了新的动力。
陈光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遇,决定在诸城推行一场大规模的国企改革。
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将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把企业的净资产卖给内部职工,让职工成为企业的主人。

这个方案一经提出,立即引发了巨大争议。
面对质疑,陈光没有退缩。
他多次召开座谈会,耐心解释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改革的速度和规模之大,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
短短15个月内,诸城282家国有和集体企业中,90%以上完成了股份制改造。

职工们不仅继续在企业工作,还成为了股东,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这场改革被称为"诸城模式",成为全国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案例。
从质疑到肯定诸城改革的效果很快显现出来,改制后的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经济效益明显改善。

数据显示,诸城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91年的17亿元增长到1996年的72亿元,财政收入从0.85亿元增加到3.2亿元。
企业职工的收入也随之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
尽管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还是有很多人依旧持有质疑的态度。
甚至还有一些媒体对诸城的改革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有的香港媒体还给陈光贴上了"陈卖光"的标签,暗指他通过改革把国有资产"卖光了"。

面对这些质疑和批评,陈光保持了冷静和坚定。他说:"改革的成效不是靠争论出来的,而是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为了证明改革的正确性,陈光主动邀请各方来诸城考察。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诸城改革的真实情况,质疑声逐渐减弱,支持和肯定的声音开始增多。

诸城改革的成功不仅得到了地方的认可,也引起了中央的高度关注。
1996年,国务院派出调查组对诸城的改革进行了全面评估。
调查组深入企业一线,与职工和管理层进行了广泛交流,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
最终,调查组得出结论:诸城的改革是成功的,为国企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1997年,陈光被调任山东菏泽市,先后担任市长和市委书记。
相比经济较为发达的诸城,菏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欠发达地区,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当时的菏泽,国有企业普遍亏损,很多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职工工资难以保障,经济发展举步维艰。

面对这样的局面,陈光没有畏缩,而是决定在菏泽继续深化改革。
然而,菏泽的情况与诸城有很大不同。
由于经济基础薄弱,菏泽的职工普遍缺乏资金,无法像诸城那样通过内部职工购买股份的方式来改革国企。
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思考,陈光提出了一个新的改革思路: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为那些陷入困境的国企寻找新的"东家"。

他带领政府团队积极寻找外地投资者,希望通过引入外部资本和先进管理经验来盘活这些企业。
这个做法在当时被一些人称为"卖企业",甚至有媒体讽刺陈光为"陈送光"。
但陈光并不在意这些说法。
他说:"我们的目的不是卖企业,而是救企业。
只要能让企业重新运转起来,能让职工有工作、有收入,这就是成功的改革。"

为了推进改革,陈光亲自带队到全国各地招商。他常常连续几天奔波于不同城市之间,与潜在的投资者进行洽谈。
在谈判中,陈光不仅介绍菏泽的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还详细分析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帮助投资者看到企业的发展潜力。
陈光的诚意和努力打动了许多投资者。

在他的推动下,菏泽的多个国企成功引入了外部资金和管理团队。这些企业通过改革重组,逐步摆脱了困境,重新焕发生机。
数据显示,在陈光主政菏泽的5年里,全市企业亏损率从90%降至12%,工业利润突破10亿元大关。

虽然已经退休,但陈光并没有停下为山东经济发展奋斗的脚步。
他积极参与各种研讨会和座谈会,继续为山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近年来,陈光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山东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中,尤其关注山东酒业的发展。
他深入调研了山东各地的酒厂,了解当地的生产工艺、市场需求和发展瓶颈。
陈光认为,山东作为中国古代酒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酿酒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但长期以来,山东酒业在全国市场上的影响力并不突出。
为此,陈光多次组织省内外酒企负责人、酿酒大师和行业专家进行座谈,深入探讨如何提升山东酒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他提出了"传承创新、品质为先"的发展理念,建议山东酒企在保持传统工艺精髓的同时,积极引入现代科技和管理方法,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在陈光的建议和推动下,山东多家酒厂开始了技术改造和品牌升级。
一些老字号酒企重新梳理了自身的文化传统,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新产品。
同时,一些新兴酒企也通过创新工艺和营销模式,逐步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到2022年,山东酒业已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多个品牌在全国范围内打响了知名度。

信源
新浪新闻:2008-11-14 《第159期:对话“陈卖光”》

人物周刊:2008-04-23 《陈“卖光”今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