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这座位于四川盆地南部的城市,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秦代时,自贡地区分属巴、蜀二郡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自贡及其下辖县区的名称不断演变,每一个古称背后都承载着一段独特的历史。

自贡市——盐都、富义厂、富荣盐场
自贡因盐而兴,素有“盐都”之称。其名称源于自流井和贡井,这两个著名盐井见证了自贡盐业的辉煌发展。
东汉章帝时期,自贡地区已开始生产井盐,著名的富世井和大公井便是当时的代表。北周武帝时,因盐置县设镇,以富世井为名置富世县。唐贞观年间,在旭川盐井所在地,以井命名置旭川县,隶属荣州 。贞观二十三年,因避太宗李世民讳,改富世县为富义县,隶属泸州。至此,自贡地区初步形成东富义、西荣州两个以井盐业为中心的经济区。
宋代,因避太宗赵光义讳,改富义监为富顺监,富顺之名始于此。当时,自贡地区的盐业经济蓬勃发展,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柱。明代,富顺盐业中心西移,与贡井盐场相距仅5公里,两地在产、运、销方面联系密切,“前明以来,本属一厂,名曰富义”。
民国时期,随着盐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市区人口的大量增加,设市之举势在必行。1939年8月,四川省划出富顺县第五区和荣县第二区的产盐区,取著名盐井自流井和贡井第一字合称自贡市。此后,自贡市在盐业、化工、机械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四川重要的工业基地。
自流井区——自流井
自流井是自贡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国井盐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地区。其起源于明代嘉靖年间,因“岩崩卤流”而被发现,是一口自然露头的盐卤井。人们以这口井为基础,将该区域开发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工业性水气田(水指卤水,气指天然气) ,后来逐步发展成为制盐行政区域。
自流井的发展见证了自贡盐业的繁荣。在古代,盐业是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自流井的盐卤产量高、质量好,吸引了众多商人前来经营。随着盐业的发展,自流井周边逐渐形成了繁华的商业街区,人口聚集,经济繁荣。在自贡设市时,自流井因其重要地位,荣耀成为市名的首字。
贡井区——公井、贡井
贡井区原名“公井”,因区境内留存有1400余年前的大公井而闻名,是井盐发祥地之一。北周武帝时期,以盐井名命名为“公井镇”行政区域,大公井是一口因自然露头而开挖出来的大口浅井,以此为中心,该地区开挖出十余口盐井,成为四川著名的井盐产区。
宋代庆历、皇祐时期,四川发明了“卓筒井”,贡井地区是“卓筒井”发祥地之一。“卓筒井”是人类小口径井索取地下深层资源的开端,这种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贡井地区盐业的发展。
明嘉靖年间,“公井镇”正式更名为贡井。关于改名的原因,一种说法是“公”“贡”两字同声共韵,采用谐音取名;另一种说法是,“贡”字含有“上也”等含义,地理位置“公井”在上,自流井在下,取贡字可显示历史功绩。还有一种民间传说认为,贡井所产之盐质纯味佳,作为朝廷贡品,故改“公井”为贡井,但这一说法迄今难有实据。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9月1日,自贡建市,贡井地区为自贡市第三、四、五区。1953年1月,自贡二区改称贡井区,隶属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拥有众多历史遗迹,如东汉年间的“大公井”、被誉为世界奇迹的千米深井东源井、旭水河艾叶至平桥段的“八里秦淮”、“行遍天下路,难见城中瀑”的平桥飞瀑奇观等,这些都是贡井区悠久历史的见证。
大安区——无明确古称(但与盐业发展紧密相关)
大安区虽无明确的单一古称,但它在自贡盐业发展历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大安区是自贡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盐业资源和悠久的制盐历史。
在自贡盐业的发展过程中,大安区的许多地方都与盐业生产息息相关。例如,这里分布着众多盐井,盐工们在这里辛勤劳作,为自贡盐业的繁荣做出了贡献。同时,大安区还拥有一些与盐业相关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迹,如盐运古道、盐商会馆等,这些都是大安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沿滩区——无明确古称(在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
沿滩区同样无明确的单一古称,它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沿滩区地处自贡市东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在历史上,沿滩区的经济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随着自贡市的发展,沿滩区逐渐融入城市经济体系,其工业、商业等领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如今,沿滩区已成为自贡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拥有多个产业园区,涵盖了机械制造、化工、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荣县——荣州、旭川
荣县历史悠久,古称荣州、旭川。唐贞观元年(627年),在旭川盐井所在地,以井命名置旭川县,隶属荣州。此后,荣州的建制在不同朝代有所变化,但一直是该地区的重要行政区域。
荣县的盐业在历史上也有一定的发展,旭川盐井是其重要的盐业生产基地。除了盐业,荣县的农业、手工业也较为发达。在文化方面,荣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荣县大佛等,这些都是荣县历史文化的瑰宝。
富顺县——富世县、富义县、富顺监、富顺州
富顺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周武帝时期,当时以富世井为名置富世县。唐贞观二十三年,因避太宗李世民讳,改富世县为富义县,隶属泸州。
宋代,因避太宗赵光义讳,改富义监为富顺监,富顺之名始于此。元代,富顺监升为富顺州。明洪武四年(1373年),降富顺州为县,富顺县县名至今未变,隶属叙州府。
富顺县的盐业历史悠久,是自贡盐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富顺的盐产量高,质量好,远销各地。同时,富顺县在文化教育方面也有着辉煌的历史,被誉为“才子之乡”,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
自贡市及其下辖县区的古称,是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从这些古称的演变中,我们可以看到自贡地区在盐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这些历史记忆不仅丰富了自贡的文化内涵,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社会、经济、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