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股东权益之于国企:华发股份的“明股实债”、大悦城的“微薄”获利

白丁财说及消费 2022-04-15 18:38:42

少数股东权益这东西,很值得琢磨。

前些年,一众房企为了销售规模的快速增长,纷纷拉拢合作方共同开发项目,使得其少数股东权益暴增。

而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随着“三道红线”的提出,摆在房企面前的任务,又多了一条,就是降杠杆。

于是乎,少数股东权益又被赋予了优化负债指标的“使命”。

但是,少数股东权益千好万好,也有有“代价”的,就是要分走利润的。

只不过,这个“度”不好把握:分得少了,就有了“明股实债”的嫌疑;分得多了,就是侵蚀了利润空间。

今天,我们借用两大国企——华发股份和大悦城,来讲讲少数股东权益的门道。

华发股份:甘冒“明股实债”嫌疑

华发股份成立于1980年,是珠海两家龙头国企之一。

虽贵为国企,但是在2020年年底,华发股份还“三道红线”全踩,在一众央企、国企之中,表现最差。

于是乎,整个2021年,华发股份的工作重心,就是降杠杆、优化负债指标。

功夫不负有心人,仅用时一年时间,华发股份的“三道红线”就全部归于绿档,展示了其国企的高效。

但是,华发股份的绿档达标,有明显的“猫腻”。

近年来,华发股份为了追求规模增长,也频频引入少数股东权益来合作开发。

到了2020年年底,其少数股东权益已经高达423.92亿元。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2021年,华发股份的少数股东权益继续暴增至750.73亿元,同比增长达77.09%。

少数股东的权益不仅对房企的规模扩张产生影响,同时也是优化负债指标的“小能手”。因为少数股东损益的大增,能够在短时间内做大所有者权益。只要所有者权益这个“分母”足够大,债务就不是什么大事。

只不过,引入如此规模庞大的少数股东权益,是要付出利润的“代价”的。毕竟,少数股东也不是做慈善的,投入资金的目的就是要获利的。

而根据华发股份的年报显示,其少数股东的相应权益被完全忽视了。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华发股份的少数股东损益,占所有者权益的比例已经高达78.30%。而同期,其少数股东损益占净利润的比例,却只有31.69%。

两者的差距,接近五十个百分点。

这就是典型的“明股实债”。

也就是说,少数股东投入资金,却无法获得相应的利润分成。这其中的差额,或许就得靠华发股份支付的利息来找补。这其中的操作,隐蔽而危险。

堂堂国企,却背负起“明股实债”的嫌疑,观感不好。

大悦城:“微薄”利润的苦果

华发股份是“克扣”少数股东的利润分成,而另一家国企——大悦城地产,却是被少数股东硬生生拿走了八成以上的利润。

同为国企,境遇却是天壤之别。

大悦城,是中粮集团旗下的地产平台,也是正儿八经的国企。

虽贵为国企,但是大悦城的规模发展,却是远远落后于其他竞争对手。

有鉴于此,在2019年的业绩发布会上,时任公司董事长的周政公开表示,“公司对于2021年销售业绩破千亿的目标有坚定的信心”。

决心得喊出来了,大悦城自然要施展开拳脚,大干特干。而少数股东权益,同样成了大悦城追求规模扩张的“不二法宝”。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大悦城的少数股东权益还只有51.14亿元。而一年之后的2018年年底,其少数股东权益居然飙升至202.54亿元,足足增加了3倍。

而在2019年-2021年期间,大悦城的少数股东权益分别为231.30亿元、272.95亿元、332.53亿元,继续呈现增长势头。

少数股东权益是涨上去了,但是大悦城的规模增长表现得却是差强人意。

2021年全年,其销售额录得719.1亿元,距其千亿目标,足足差了300亿元。

销售规模没涨上去,大悦城的利润表现更是没法看了。

数据显示,在2020年,大悦城的归母净利润为-3.87亿元,而同期其少数股东损益却高达15.10亿元。

也就是说,大悦城的少数股东独享获利,把亏损“无情”地留给了上市公司股东。

到了2021年,情况稍好,其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录得1.08亿元。但同期大悦城少数股东损益却录得6.60亿元,占净利润总额的比例,超过了80%。

1.08亿元的归母净利润,对于国企大悦城来讲,真是过于“微薄”了。

但是,如果考虑到,2021年大悦城的少数股东权益占所有者权益的比例,几乎也是80%。那么,看似“不合理”的利润分配,却是合理的。

堂堂国企,辛辛苦苦奋斗一年,利润大头却被装进了少数股东的腰包,令人唏嘘不已。

0 阅读:37

白丁财说及消费

简介:专注地产领域及消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