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3个老婆和8吨黄金逃亡美国,后挥霍一空,晚年想回家被拒绝

扶苏过去录 2024-05-25 07:53:32

«——【·前言·】——»

民国,中国历史上一个复杂多变而凄美悲凉的时代。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政权频繁更迭,军阀割据不断混战,国家处于水深火热当中。

在这样一个时代之下,有志之士挥洒豪情壮志,虽万死而不辞,用尽全身心力拯救岌岌可危的国家。

却有这样的一个人,他中饱私囊,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作为享乐的资本,将个人的私欲建立在黎民百姓的安危之上,他就是——国民党时期的高级将领,人称“宁夏王”的马鸿逵。

做墙头草,他是专业的

马鸿逵为人处世甚为圆滑,总是非常有眼力见,依附当时有权有势的大腕,墙头草似的,见风就倒。凭借这个,在当时混得风生水起,坐享高位之乐。酒池肉林,贪财好利、娶妻纳妾无数,好不快活。却在他人生终点时,落得个客死异乡、众叛亲离的下场。

1916年,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的局面开始爆发。军阀混战,本质上就是军阀妄图掌控更大的权力,在政治上企图占据主导,实现个人的政治抱负和统治欲望,发动的利益争夺战。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拥有权力欲望的军阀都想分一杯羹吃,全然不顾国家的生死存亡。面对混乱的局势,马鸿逵为了自身利益不断改变立场,懂得到处留有余地,丝毫不讲究个人原则。

1924年,马鸿逵在冯玉祥的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冯玉祥提供了军事支持。

1925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了直系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

马鸿逵作为冯玉祥的亲信将领,被任命为国民军第三军军长,负责西北地区的军事事务。然而,随着冯玉祥势力的衰落,马鸿逵开始寻求新的政治靠山。

1926年,在蒋介石的北伐战争中担任了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的副司令,并在随后的几年中一直与蒋介石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他在甘肃地区的统治也得到了蒋介石的支持。

1928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统一了全国大部分地区。马鸿逵看到了蒋介石的崛起趋势,决定投靠蒋介石。他宣布归顺国民政府,被任命为甘肃省政府主席,成为了西北地区的重要军阀之一。在蒋介石的支持下,马鸿逵加强对甘肃地区的统治。

他为什么会被称为“宁夏王”?

马鸿逵在宁夏地区统治长达近二十年(1933年至1949年),这一时期几乎涵盖了整个民国时期的后半段。

在这段时间里,他通过军事和政治手段使得宁夏在事实上成为了他的私人领地。建立了庞大的地方势力,包括军队、警察、官僚系统等。他通过这些手段加强了对宁夏的控制,并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他的家族成员和亲信也在宁夏地区担任了重要职务,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地方统治集团。

对经济资源和社会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和管理。马鸿逵利用自己的权力,垄断了宁夏的盐业、烟草、酒业等重要产业,从中牟取巨额的经济利益。

同时,他还通过征收重税、苛捐杂税等手段,进一步加剧了宁夏地区的贫困和落后。限制言论自由,打击异己分子,加强对知识分子和进步人士的监控和迫害。

通过宗教手段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利用伊斯兰教对回族群众进行控制和利用。精心策划的军事行动和巧妙的政治策略,逐步削弱了对手的力量,最终在宁夏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在这一过程中,他还巧妙地利用了家族联姻、人事任免等手段,将宁夏的军政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性格底色决定个人命运

马鸿逵的性格底色在他的成长历程中逐渐形成,这一过程受到了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和个人遭遇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马鸿逵(1892年—1970年1月14日),字少云,小名三元,回族,“西北四马”之一,出生地是今天的甘肃临夏。

生于一个官宦家庭,其祖父马千龄因办团练、镇压回族反清军而得到清政府的赏赐,从此马家挤入身封建统治阶级的行列。

自小耳濡目染,颇懂得些许武艺。可生性顽劣,不喜管教约束。成年后进入兰州陆军学习,少年热血壮志,悄悄的加入了同盟会。受其先进思想的熏陶,内心企图推翻清政府腐败统治的种子,暗自迸发生机。

可惜,还未萌芽,就被清政府四处通缉,幸得父亲四处托关系,好不容易,将马鸿逵保下来了。这一次险象环生的经历,差点让他成了刽子手的刀下亡魂,不仅浇灭他一腔热血,还让他深刻认识到了,在绝对的权力中,即使是腐败的清政府,个人的性命也并不足以同权力的力量相抗衡,就这样,他从一个热血少年迅速转变成左右逢源的谄媚小人。

在动乱的局势里,寻找制衡点,也就是所谓的做一半不做一半,凡事留有余地,留有自己生存的余地。

之后,他开始运用自创的“表演艺术”,游走在有权有势的军阀之间,先后成为了袁世凯的亲随,黎元洪的侍从武官,冯国璋的侍从武官,担任段祺瑞的旅长,投靠过冯玉祥,在其大势已去的时候,又跳槽到蒋介石的麾下。

他总是借着上一任“主子”的台子,顺杆而上,紧跟着当时的掌权人。凭借着左右逢迎,让他的事业平步青云,在当中尝到的甜头,让他将这一理念贯彻一生。

但他不曾想到的是,在晚年的时候,在异国他乡咽下人生最后一口气。

漂泊异乡难归故土安魂

1949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马鸿逵在西北战役中战败不断,所谓的马家军在这一刻溃不成军,自己的权势也急剧衰落。

又因他首鼠两端的性格承载不住他与日俱增的欲望,在当时不仅得罪了西北军阀马步芳,还擅离职守被撤职议处。向蒋介石摇尾乞怜,可蒋介石又怎会理会这个已经失去价值的“丧家犬。”他明白再不想办法脱身,小命恐怕会被一刀斩,一切富贵都会离自己而去。

马鸿逵原本想着逃到台湾,安度晚年,可哪会想到,蒋介石过后不久被中国共产党打败,也逃到了台湾。

这下好了,蒋介石内心有气,正巧找不到一个出气筒。逮着马鸿逵就是一顿清算,以剿匪不利为由,大肆将他的职位一革再革。

还企图清算他的家资,来扩充他的资产。看这情势,马鸿逵立马夹紧尾巴,明面上将生病的三姨太送往香港治病,暗地里却将八吨黄金和三个老婆一起偷渡到美国。后又借口三姨太病危,前去探视,实则坐上去往美国的飞机,一去不复返了。

到达美国洛杉矶,开了几个马场,又开始挥金如土,纸醉金迷,沉醉在金钱酒色当中。毫无节制的挥霍,又加上他是外来户,当地的资本见着如此大的“肥肉”,怎么会轻易放过,很快他的钱包以极快的速度干瘪下去。

身无所长,又不像在宁夏可以剥削穷苦百姓。他将赚钱的路子转向了投资,以为轻轻一投,便能瞬间盈利,但他毕竟只是一个墙头草,并没有实际性的能力,一下子赔了很多钱。

他的妻妾难以看下他四处赔钱的败家样,卷走他剩余的大部分财产,自逍遥去了。在这之后,他的生活状态是急转直下,不复从前。

晚年的马鸿逵,穷困潦倒,孤零的守着一个毫无出息的马场。

偶然听闻到,国民党军官有抗战军功的,可得中国共产党批准回归祖国,安享晚年。

他心动了,迫不及待找来纸笔,写下极尽谄媚哀求的信,恨不得立刻逃离这孤冷陌生的地方。但他得明白,百因必有果,自己犯下的种种罪行是建立在工农红军的赤血之上,中国共产党怎会忘却这血淋淋的事实,祖国容不下这种恶贯满盈,不思悔改的罪人。

1970年,伴着萧瑟的秋风,行将就木的马鸿逵,在异国他乡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临死之前,遥望着祖国的方向,不肯瞑目。

«——【·结语·】——»

回首马鸿逵的一生,汲汲营营的算计,虚伪狡猾的嘴脸,左右逢迎的处事,仰仗自身的权势,毫无人性的剥削底层人民,作为享乐的资本,在全民族抗战时,望风而逃,毫无护国意。这样的人还妄想晚年归国,甚是可笑。

参考文献

2013年12月22日09:4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彭德怀挥师西北歼“二马”

0 阅读:17

扶苏过去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