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张学良抵抗,能打赢日军吗?从当时数据对比中,能看到他的处境

扶苏过去录 2024-05-19 08:35:02

«——【·前言·】——»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时任东北军总司令的张学良发布命令,要求东北军部队保持克制,守在营地,不许外出、挑衅日本人,不得开第一枪。

并将部队从关东铁路附近撤退到沈阳周边,将主力调往北平、天津、山海关以及锦州一线,随时准备放弃抵抗,逃跑入关。

当时,所有东北军与警察部队共有约30万人,大部分接到命令后都迅速脱离与日军的接触。

很快张学良就接到蒋介石发来的实质放弃东北的命令,随后迅速率领东北军入关,将东北三省和三千万东北人民扔给了日本侵略者。

张学良的不抵抗,让日军直接就得到了整个东北地区。

日军就以东北为依托,悍然发动了对整个中华民族的侵略战争,导致中国人民历经了足足八年的艰苦奋战,才最终将日本侵略者赶了出去。

足足三十万东北军队,一枪不发将整个东三省拱手相让给日本,这是最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可却在张学良的指挥下真实的发生了。

张学良以及东北军的做法深深的伤害了中国的民众,并极大地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狼子野心。

翻开历史,九一八的发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非常沉重的伤害。

每每看到历史记载中死亡的中国军民数量,都让人对张学良以及东北军感到愤怒和惋惜。如果当年张学良能够不要放弃抵抗,凭借30万东北军,也未尝不能与日本一战。

当然历史不可能有如果,张学良以及东北军究竟有没有能力同日本一战,我们只能根据当时的史料记载来推断一二。

东北军的战力如何

东北军是张作霖一手组建起来的,在他活着的时候,给东北军打下了非常厚实的底子,这也是他在军阀混战的年代能够做“东北王”的原因。

当时的东北军有飞机约300架左右,其中战斗机150余架,共5个航空兵队。有大小舰只21艘,舰队官兵3300多人,其中主力舰“海圻”号还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巡洋舰。

张作霖死后,张学良接过权柄,发起了一系列的军事改革。

从步兵到骑兵,从炮兵到特战部队,张学良都进行了改编。改编完成后,共有30多个旅,加上海军、空军等特殊兵种,东北军的总兵力达到了30万之多。

其中步兵将领王以哲、丁喜春、赵维祯、李杜等都在东北军之中有显赫的威名。

而以白凤翔、郑泽生为首的骑兵部队,更是张学良的王牌,多次在战斗中扭转战局,屡立奇功。

其他空军、海军、炮兵等也都在整编后有了更强的战力。

在当时蒋介石手中的中央军也就和东北军人数相仿,飞机数量更是不足东北军1/6。光看这些数据,蒋介石的中央军是不如张学良的东北军精良的。

张学良相较于其他军阀,有着更加广阔的眼界和头脑。

东北军除了常规的部队之外,在战备上也制作精良,并且有当时全国最大的兵工厂——沈阳兵工厂。

沈阳兵工厂是可以自主生产武器装备的,这在当时的中国是非常了不起的。

不止如此,张学良的手中的还有巨额的钱财,这也使得东北军粮饷充足,战力充沛。

东北军的战斗力是经过战场考验的。

1927年的直奉大战,东北军出动30多架飞机,对靳云鄂进行了一场残暴的轰炸,直接打懵了这个保定参谋学院出身的老牌军阀。

东北军更是在1930年的中原大战中吓退了阎锡山部,并正面击溃了石友三的六个主力师。

可见当时的中国,东北军的战斗力是很强大的。

在张学良不抵抗撤退之后,日本人笑纳了东北军遗留下来的一切战争物资。

根据当时日本所公布的资料显示:共有大小火炮300多门,战车26辆,飞机200多架,枪支10多万万,机枪5000多挺以及大量的弹药等物资被日本人获得。

这些战争物资都因张学良的命令给白送了,要是能够用来抵抗日本人,相信一定会让日本人付出惨痛的代价。

九一八时日本关东军的战斗力如何

九一八发生之前,日本在东北的正规军只有1.5万人,再加上其他的辅助部队,总兵力不到3万人。

至于武器装备,当时的日本关东军虽然比较先进,但是也并没有强出东北军太多,基本上是一个对等的状态。

按照这些数据来看,似乎东北军是可以轻松拿捏日本关东军的。其实不然,要是真的双方开战,日本对战争的准备是远高于东北军的。

从日俄战后,日本就从俄国手里面拿到了满洲铁路以及旅大(旅顺、大连)的租借权。

早在1921年的时候,日本在“第一次东方会议”中,就已经明确的表示“要在满蒙扶植我方势力”,日本人对于东北的窥觎可见是早已有之。

5月17日,会议更是通过了《关于张作霖的态度》,说的很明白就是要扶持张作霖,实现对满蒙的间接统治。也就是说,日本在这一时期已经在为侵略东北开始做准备。

在“第二次东方会议”中,关东军总司令官武藤信义提出了“必须以扶植在东三省和热河特别区的实力派,作为对华政策的根本”的意见。

会议最终确定了“将满蒙与中国本土相分离的”总方针。

为了能够得到中国东北,日本国内可谓是费尽心机。

时任东北军作战主参谋一职的石原莞尔就曾在1927年至1931年这四年中,先后四次秘密潜入东北各大战略要地进行间谍侦查。

更是在1927年7月亲自制定了《关东军占领满蒙计划》的报告。

由此可见,日本在那一段时间对于东北的布局还有渗透有多厉害。

而当时的中国政府以及张学良都在做什么呢?

1931年7月,当时的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席卷长江下游八省的特大洪灾,受灾人口超过5000万,有40-400万人在这场大洪水中丧生。

国民政府经过连年的内战本就已经国库告急,再加遇上如此严重的水灾,就更让国民政府忙于应付,根本就顾不上东北的局势。

张学良东北军在这一时期也是比较空虚,一少半的军队入关参加中原大战,整个东北的留守部队不足17万人。

而且当时的东北军内部还出现了动荡,政令不一,使得张学良更加没有关注到日本人的侵略意图。

双方的战争潜力

在当时的中国,全国军阀混战,各方势力勾心斗角,根本就不顾及国家和人民的死活。

而张学良作为割据一方的军阀,他赖以生存的手段就是依靠实力强大的部队,这种情况下,张学良的不抵抗命令,就显得不那么突兀了。

至于蒋介石这边,因为他扣押胡汉民,引起了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形式很是严峻。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更是通电下野,为了站稳脚跟,不得已蒋介石还联合了汪精卫在国民党内部的势力。

这个时候的东北,已经基本上快要完全被日本人所占领了。

经历了一次下野之后,蒋介石对中央军愈发的重视,是不可能让中央军到东北去帮助张学良的,这不符合他的政治需要。

至于东北会不会因此被日本分割出去,蒋介石完全没有理会。不然他也不会让张学良彻底的放弃抵抗,带领部队入关了。

各方相互牵扯,都想要保存实力,没有人愿意支持张学良抵抗日本人。

反观日本,为了侵略东北大地,很早以前就开始准备,国内的主站思想高涨,军国主义完全占据了日本政坛。

九一八事变,是经过日本人反复多次的论证之后,才发动的,就连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借口,都是早就准备好的。

不止如此,日本的海军在当时的战斗力比陆军还要强大,如果当时东北军真的没有退缩,日本的海军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战场,参加战斗。

由此可见双方对于战争的准备就不是一个层次,或者说张学良当时就根本没有想着要和日本人打一仗。

因为他也清楚国内的情形,清楚蒋某人的为人,他抵抗的下场多一半会是成为牺牲品,蒋介石是不会对他有什么实质性支持的。

对于蒋介石来说,共产党才是他的心腹大患,至于日本人占领东北,反正中国地盘大,给日本又何妨,否则也不会喊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

«——【·结语·】——»

只是不管怎么说,张学良的不抵抗都是一种无能而又懦弱的表现。

以东北军的武器装备,以及军队人数,就算是不能击败日本,也一定会给日本部队造成很大的伤害。如果真的重创日本人,可能之后的抗日战争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同胞遭受日本人的毒手。

但一切都已经发生了,我们只能在这里缅怀历史,牢记历史,以历史为鉴,不在重蹈覆辙,让中国永远的不再受战争之苦。

参考文献:《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不抵抗原因浅析》、《东北军风雨沧桑四十年》

1 阅读:297

扶苏过去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