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斩颜良的事迹,人所共知。
与其“温酒斩华雄”、“斩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等小说虚构的事迹不同,关羽斩颜良,是真的斩了颜良!
而且,史上的“关羽斩颜良”之战,比小说中来得更为精彩。
“斩颜良”之战,是曹操与袁绍决战的开局之战。
因此,此战胜负,是双方将帅集体斗智斗勇的结果。
曹操之略199年,曹操与袁绍的大战已经不可避免。
为了进行这场决战,曹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199年八月,曹操北渡黄河,亲自视察了白马对岸的黎阳一带的地形。
随后,曹操对决战定下了基本方略。
曹占区与袁绍占领区,主要屏障是黄河。
然而,曹操认识到,黄河渡口较多,防御时分兵把守,势必要将本就不足的兵力分散,这对自己是不利的。
因此,曹操遂决心将黄河防线作为第一道防线,而将主要战场设定在官渡!
如此,九月开始,曹操就分兵驻官渡;十二月和次年一年,曹操更是两次率主力进驻官渡,构筑阵地,修建城垒,进行战场建设。
同时,对于黄河防线,曹操决心只以之为迟滞、破坏袁绍大军渡河为任务,只安排了较少的兵力进行防御。
当时,重点渡口有两个:延津和白马。
曹操以于禁率领2000步、骑兵在此;又以东郡太守刘延守白马。
如此,曹操军团形成了以官渡为依托,以白马、延津为前沿的态势。
显然,曹操此时的战略意图是:虽不能阻止袁绍渡过黄河,但是,趁袁绍进行渡河作战,给袁绍的先头部队以重大打击,挫袁绍的锐气,为官渡决战创造有利条件。
关羽能够斩颜良,正是在这个战略方针的前提下形成的。
于禁之功然而,就在曹操精心准备,大战一触即发期间,刘备在徐州叛变了。
曹操决心先解决掉刘备,便在袁绍虎视眈眈下,远离许昌,东征刘备!
大家都知道,此时,袁绍集团发生了一个争论。
田丰劝袁绍趁此时间,立刻大举南下,直袭许昌,一战而定!
只是,袁绍推说幼子有病,此时没有心情大举用兵,拒绝了田丰的建议。
因此,人们常常讥袁绍“见事迟”,不肯采纳田丰奇谋。
实际上,奇袭不奇袭,意义并没有那么大。
袭击也好,强攻也罢,你袁绍始终要先渡河才行!
这段时间,袁绍的主要行动是:进攻延津!
刘备以徐州叛,太祖东征之。绍攻禁,禁坚守,绍不能拔。——《三国志.于禁传》
当时,袁绍的大军在邺,曹公主力原本在官渡。
因此,袁绍要南下,主要的渡口是两个:白马、延津。
其中,对于进攻方袁绍来说,夺取延津的意义是更大的。
延津距离官渡、许昌的距离都相对比较近,如能以之为黄河南岸的基地,形势是十分有利的!
事实上,后来沮授就建议袁绍大军驻延津,分兵去攻打官渡,如胜最好,不能胜也能立于不败之地;而后来官渡之战时,袁绍的粮草所在的乌巢也是在延津的。
因此,如果袁绍能趁虚击败只有2000人的于禁,夺取延津,那形势将是十分有利的!
当时于禁的条件,可是比后来的白马之围更为恶劣!
毕竟,当时谁也不知道曹公征刘备要用多久,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而于禁所能依靠的只有手上的2000人!
然而,于禁不愧为良将,坚守城池,击退了袁绍军!
如此,于禁不但粉碎了袁绍趁机而进的企图,而且,为曹军保留了从侧翼威胁袁绍的出入口!
曹公的节奏曹操在迅速击败刘备后,回到了官渡。
官渡,距离延津非常近!
当初,只有于禁率2000人守,袁绍尚不能克,如今,曹军主力已经回到靠近延津的官渡,袁军哪里还有机会呢?
于是,袁绍大军驻黎阳,决心以白马为渡河目标!
而曹公的反应,则非常讲究!
二月,绍遣郭图、淳于琼、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绍引兵至黎阳,将渡河。夏四月,公北救延。——《三国志.武帝纪》
曹操并没有迅速去救,而是让刘延坚守了两个月,才开始出兵去救!
我们知道,当年一月,曹操已经击败刘备,回到了官渡。
所以,当时的曹操,并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
显然,曹操拖了2个月才发兵救白马,意思很明显:让袁军顿兵城下,变成疲惫之师!
如此,一来,曹操以白马为自己争取了两个月的宝贵时间,进一步加强对官渡主战场等地的准备;
二来,袁绍军在顿兵白马两个月后,锐气已失,利于曹操以袭击等手段“出奇制胜”!
后来张辽、关羽的袭击能一战而胜,与袁绍军的疲惫状态自然是分不开的!
荀攸之谋此时,荀攸又提出了一条建议:声东击西。
咱们做出要从延津渡河袭其后的样子,吸引袁绍军西来,然后我军急速袭白马之敌!
荀攸之策,又是极为关键的。
袁绍与曹操已经到了决战之时。
因此,袁绍攻白马,曹操必来救,这自然是袁绍所能料想到的!
所以,如果曹操直接去救黎阳,那么,实际上就是人家袁绍“围点打援”,袁绍掌握着主动权。
只有以出其不意的方式来应对,才可能打乱袁绍的部署,从而争取到战役主动权!
于是,曹操采纳了荀攸的建议,大军扑向延津,做出了要渡河从侧后攻击袁绍的架势!
说到这里,我们就能认识到:当初于禁守住延津,实际上是守住了曹操“出奇”的出入口,是多么的关键呀!
然而,于禁的表演,还远不只如此!
于禁、乐进之猛荀攸之策虽好,但是,还面临一个问题。
只是做出要渡河侧击的样子,就真的能忽悠到袁绍吗?
袁绍虽然用兵不及曹公,但也不是笨蛋呀!
何况,你曹操在延津有于禁阻击,他袁绍在延津北岸也有防备部队呀!
你曹操敢让于禁守延津,自己跑去打刘备,那么,你如今渡河去打袁绍,难道袁绍就非要匆匆忙忙率大军西来吗?
这个时候,于禁和乐进的表演开始了!
复与乐进等将步骑五千,击绍别营,从延津西南缘河至汲、获嘉二县,焚烧保聚三十馀屯,斩首获生各数千,降绍将何茂、王摩等二十馀人。——《三国志.于禁传》
于禁与乐进,率领5000人马,渡河进攻,连战连胜,斩首俘虏各数千,还迫降了袁绍的二十多位将领!
袁绍攻曹操,于禁以2000人坚守退敌;曹操攻袁绍,则袁绍“别营”“各数千”(加起来可能有一万吧)转瞬间灰飞烟灭!袁绍,就问你服不服?
如此,袁绍在西面的守备部队,是真的被曹军重创了!
所以,曹操不只是“示形”,不只是做了假动作,而是真的表现出摧毁袁绍侧翼保障的架势来了!
这个情况下,袁绍当然只有大规模调动西来了!
如此,整个战役的主动权,已经为曹操所掌握了!
颜良独任袁绍在分兵西进时,对围攻白马的部队也做了调整。
我们前面提到,袁绍攻白马,是派出了三位指挥官:郭图、淳于琼、颜良。
排名先后,则郭图为第一,颜良第三。
当时,袁绍想要将军队分三都督,沮授、郭图、淳于琼,“各典一军”。
显然,郭图、淳于琼的地位,都比颜良要高。
然而,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应对侧翼威胁,袁绍将郭图、淳于琼都调走了,此时,只剩下了颜良一个人独任。
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三国志.袁绍传》
此时,沮授一针见血地指出:颜良虽然骁勇,但是,他性促狭,不可独当一面呀!
袁绍不听,仍然让颜良独任!
沮授说颜良性“促狭”,“促”,就是急躁,遇事沉不住气;“狭”,就是视野狭窄,不能统辖全局。
如此性格而独当一面,颜良之死,也就难免了!
张辽的特长曹军在成功调动袁绍后,迅速扑向白马。
直到曹军距离只有十余里时,颜良才发现了曹军。
提到十余里才发现曹军,很多专家、朋友都不忘在字里行间称这是颜良的失误,认为颜良麻痹大意,侦察不力。
实际上,古代时(这里没有汉末三国时期的资料,我们姑且引用唐代的资料),战术侦察的范围大概也就是10-20里,颜良此时反应过来,还真的不算“无备”。
所以,不是颜良表现不佳,实是他遇到的对手太猛了!
他遇到的对手,是张辽、关羽!
颜良率军前来迎战!
曹操派出了张辽、关羽为前部,对颜良发起冲击!
关羽虽然在演义中斩将极多,但是,在正史上,这次杀了颜良后,后来好像也没有什么“取上将首级于万军之中”的表演。
张辽则不同。
后来,他在万军冲突中,弄死了蹋顿;再后来,在对号称十万大军的东吴军冲击中,又差点弄死了孙权!
可以说,汉末三国,张辽应该是最擅长“取上将首级”的将领了。
而张辽所率的并州骑兵,也同样是最擅长制造出混乱的。此前,在吕布时期,他们一举冲垮了青州兵,还两次差点弄死曹操!
而张辽和并州军,最常见的作战法,就是通过冲击把对手打乱,然后冲向敌人首脑!
以关羽、张辽的一贯表现看,此时,曹军能够冲乱颜良军,并逼近颜良本人,应该张辽是起到了重大作用的!
关羽的冲击:勇冠三军对勇冠三军颜良之军,是已经顿兵两个多月的疲惫之兵;张辽、关羽之军,是精选专门来突击的精锐之师。
颜良军虽多,但是,张辽、关羽的冲击,自然能使颜良军陷入或长或短的混乱!
颜良,勇冠三军之人。
像这样的勇将,要安稳形势,最常见的方式,就是靠前指挥,身先士卒!
因此,颜良位置靠前指挥,是自然之事!
何况,颜良“促狭”,着急嘛,肯定要顶上来!
如此,关羽就望见了颜良的麾盖!
于是,关羽飞马而出,直接冲向颜良,于万军之中刺颜良于马下,斩其首级而还!
问题来了,关羽的武力,真的就比颜良高这么多吗?
不好说。
整部《三国志》中,“勇冠三军”只出现过两次。
一次是孔融用来形容颜良、文丑,一次是刘晔用来形容关羽、张飞。
可见,关羽、张飞、颜良、文丑,皆是当时个人勇武顶级的将领了!
你看现在奥运会的武力项目比赛,打到半决赛、决赛,有几次是“秒杀”的?
所以,关羽刺颜良,仍然是一次袭击。
这话怎么说呢?
颜良,此时是全军的主将,他的主要职责是指挥全军!
所以,他虽然位置已经靠前了,但他的注意力毫无疑问是在指挥上的!
而关羽,此时并不是主将。
曹公遣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三国志.关羽传》
即便是在关羽传中,张辽也排名在关羽之前,可见,张辽是承担主要指挥职责的!
所以,关羽心无旁骛,看准机会,飞马而出,全力以赴地要取颜良首级!
高手对决,即便双方实力相当,但如果一方心有旁骛,那么,胜负是可以在瞬间决定的!
如此,自然关羽也就迅速斩杀颜良了!
军事斗争,始终是指挥艺术、战略能力的对决。
斩颜良,使关羽扬名立万。
但实际上,斩颜良,是曹操之略、荀攸之谋、于禁之严、乐进之猛、张辽之壮,与关羽之绝伦共同作用的结果!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三国志惜墨如金,短短二十几个字,描述一场战争,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