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本文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寻求线下医师帮助。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很多人一听到“冠心病”,立刻想到心绞痛、胸闷、甚至猝死。
确实,这种病不好惹,但也不是没有办法应对。医生常说,冠心病的治疗除了改变生活习惯,药物也是关键的一环。
那到底有哪些药物可以帮助改善心肌缺血,减少心绞痛呢?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心脏这个“发动机”每天都在辛苦工作,给全身供血供氧。但是,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像是老旧的水管,里面堆积了“水垢”(斑块),导致血流不畅,心肌供血不足。

时间长了就容易出现胸闷、心绞痛,甚至心梗。这个时候,药物的作用就像是“润滑剂”或者“清道夫”,帮助血管维持通畅,减少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很多人得了冠心病之后,医生都会开一些药。
有人可能不太理解,觉得自己平时没啥不舒服,干嘛老吃药?其实,冠心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可能没有明显症状。
但血管堵塞的过程却在悄悄进行。
等到真的出现严重问题,比如心肌梗死,那就不是吃几颗药能解决的了。所以,按时吃药非常重要,不能觉得没症状就擅自停药。

说到冠心病的常用药,大致分为四类,分别是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降脂药、硝酸酯类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
先说抗血小板药物,这类药的作用是防止血小板“抱团”。
简单来说,就是预防血栓的形成。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已经狭窄,如果再形成血栓,那无疑是雪上加霜,甚至可能直接堵死血管,引发急性心梗。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最常见的抗血小板药。
阿司匹林是经典的“老药”,每天低剂量服用,可以有效降低心梗和中风的风险。氯吡格雷则适用于对阿司匹林过敏或者有高危因素的患者。

很多人担心长期服用这类药物会导致出血风险,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但医生在开药时都会权衡利弊,尽量让风险降到最低。
所以,服用这类药物的朋友,一定要定期检查,避免出现消化道出血等副作用。
再来说说他汀类降脂药,这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
血脂异常是导致冠心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高胆固醇容易在血管壁上堆积形成斑块。
导致血管狭窄甚至堵塞。他汀类药物不仅能降低胆固醇,还能稳定已经形成的斑块,防止它们破裂引发血栓。

常见的他汀类药物有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这类药物一般需要长期服用,有些人担心副作用,比如肌肉疼痛、肝功能损伤等。
其实,大部分人服用后没有明显不适,少数人如果出现肌肉酸痛。
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或者更换药物。第三类药物是硝酸酯类,这类药主要用于缓解心绞痛。最典型的就是硝酸甘油,冠心病患者可能都会随身带一瓶。
一旦出现胸痛,含在舌下,很快就能缓解症状。
原理很简单,硝酸酯类药物可以扩张血管,增加心脏的供血,迅速改善心肌缺血。不过要注意,这类药物不能滥用,否则可能导致血压过低,引起头晕甚至晕厥。

有些人长期使用硝酸酯类药物,会出现耐药现象,就是说药效变差了,这时候医生可能会调整用药方案,比如换成长效制剂,或者联合其他药物治疗。
最后是β受体阻滞剂,这类药的作用是减慢心率、降低心脏的工作负担,让心脏“省点力气”。
冠心病患者的心脏供血本来就不够,如果心率过快,心脏的耗氧量增加,就更容易诱发心绞痛。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慢心率,减少心脏的氧耗。
同时还能降低血压,减少心肌梗死的风险。
常见的药物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需要提醒的是,这类药不能突然停用,否则可能导致心率反跳性加快,引发严重的心血管事件。

如果需要停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少剂量。除了这四类常用药物,冠心病患者可能还会用到其他药物,比如调节血糖的药、高血压的药等。
这些药物的选择因人而异,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很多人对长期吃药有抵触心理,担心副作用,或者觉得自己没啥症状就偷懒不吃。这其实是很危险的想法。
冠心病是个“慢性病”,它不会一下子把你怎么样。
但如果不管不顾,任由血管越来越狭窄,终究会出问题。按时服药、控制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把病情稳定下来,减少突发状况。

当然,光靠吃药还不够,生活方式的调整同样重要。戒烟限酒、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这些都是基础。
如果光吃药,其他方面完全不管,那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总之,冠心病的治疗是个长期过程,药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却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自己的健康。
遵医嘱按时吃药,减少心绞痛的发作,让心脏更“舒坦”地工作下去。

参考文献: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22》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阿司匹林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他汀类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中国药理学通报)
《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中国循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