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去世当夜,皇太极闯进美艳庶母房间,干了一件很残忍的事

瑛悦谈历史 2025-02-27 08:40:43

1626年9月30日深夜,那是一个看似平常却又注定不平凡的夜晚,后金国都沈阳城一片死寂。

67岁的努尔哈赤在清河温泉疗养无效后咽下最后一口气,这位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生命也是走到了尽头。

而他最宠爱的美艳大妃阿巴亥,正独自在寝宫对着铜镜卸妆。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划破寂静——34岁的皇太极带着四大贝勒破门而入,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举动,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是让人大跌眼镜,堪称是残忍至极。

这场持续到天明的"宫斗大戏",简直是足够让《甄嬛传》掩面、《宫锁心玉》落泪、《步步惊心》学习几千回,皇太极用实际行动告诉了后人们——和我比,你们那“四爷八爷谈恋爱”的勾心斗角简直是弱爆了,都好好学着点吧。

阿巴亥,这位传奇的女子,究竟有着怎样的身世和经历?皇太极又究竟对她做了什么事情呢?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权力争斗和宫廷阴谋呢?

让我们回溯阿巴亥的一生,来寻找一下答案。

爱甩锅的老父怀疑我的夫,我的命怎么这么苦

阿巴亥出生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这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她的家乡乌拉部是女真各部中的一支。

在阿巴亥三岁的时候,她的父亲满泰为了争夺地盘,和叔叔布占泰一起联合其他部落,向当时势力逐渐崛起的建州女真发动了进攻。

这是一场离谱的战争,因为在开战前就能发现双方实力悬殊,开战后乌拉部很快就被建州女真打得落花流水,阿巴亥的父亲满泰,这位看不清形势的首领也在这场战争中被打得闻风丧胆。

战后满泰还觉得自己没错,疯狂甩锅,对部下越来越暴虐,最后被人乱刀砍死,小小的阿巴亥就这样失去了父亲,被叔叔布占泰收养。

12岁那年,她的命运再次发生了重大转折,为了维护部落之间的和平,布占泰决定将出落得亭亭玉立、美貌出众的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

这对于阿巴亥来说,无疑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她要嫁给一个比自己大很多的男人,而且这个男人还是自己的杀父仇人。

但在那个时代,女子的命运往往不由自己掌控。阿巴亥只能含着眼泪,踏上了前往建州女真的道路。

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后,起初的日子并不好过,她害怕努尔哈赤是自己的杀父仇人,努尔哈赤也担心阿巴亥会突然行刺或者下毒为父报仇,这都住一起的两口子那是真的既不和、也不熟。

但很快,阿巴亥就凭借着自己的聪慧和美貌打消了努尔哈赤的顾虑,赢得了他的宠爱,还先后为努尔哈赤生下了三个儿子,分别是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在努尔哈赤众多的妻妾中,阿巴亥脱颖而出,成为了他的心头最爱。

甚至在后来,阿巴亥取代了孟古哲哲,成为了努尔哈赤的大妃,也就是正妻。

然而阿巴亥的得宠,却引来了其他人的嫉妒和不满,其中尤甚者就是皇太极。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他从小就聪明好学,有着远大的抱负,在努尔哈赤的众多儿子中,皇太极一直认为自己最有资格继承汗位,但阿巴亥的出现让他觉得自己有了威胁。

阿巴亥的三个儿子,尤其是多尔衮和多铎,深得努尔哈赤的喜爱,如果阿巴亥对努尔哈赤吹吹枕边风,汗位花落别家,那是皇太极绝对不能容忍的。

为了争夺汗位,皇太极开始暗中积蓄力量,他联合了其他一些对阿巴亥不满的贝勒,一起对付阿巴亥。

阿巴亥也察觉到了皇太极的敌意,她知道自己和儿子们的地位,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她并没有退缩,因为她知道自己身后还有儿子们,这一退不会是就此尽释前嫌、和和美美,而是子随母贱、粉身碎骨,这点事情这个聪明的女人绝对是拎得清的。

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斗争开始了,但这一开局,阿巴亥就陷入了逆风。

美艳小妈俏儿子,最终还是原谅她咯

后金天命五年(公元 1620 年),努尔哈赤的小妾德因泽突然爆出了一个惊天大瓜:“臣妾要状告阿巴亥私通,秽乱六宫,罪不容诛!”

努尔哈赤一听也是皱起了眉头:“宫规森严,德因泽不得信口雌黄!”

“臣妾若有半句虚言,便叫五雷轰顶,永不超生!”

原来在一次努尔哈赤外出打仗时,阿巴亥派人去给努尔哈赤的次子代善送去了一碗面条,代善还就这么吃了。

美艳小妈关心儿子,这种事情在今天的一些文学作品中都是很多狗血情节的引子,更别说在当时那个规矩森严的时代了。

后来更是有人看见阿巴亥在深夜去了代善的府邸,这可真是几乎实锤了二人之间的关系。

大晚上的,你来这忙活什么玩意儿。

后来在宫廷议会时,阿巴亥和代善更是眉来眼去,真的就是不背人了。

努尔哈赤非常生气,他觉得自己受到了背叛,原本打算直接处死阿巴亥,但念在她为自己生下了三个儿子的份上,最终还是心软了,只是将阿巴亥休弃,让她离开了自己的身边。

代善,也因为这件事情,失去了努尔哈赤的信任,他的太子之位也被废除了。

这件事情最大的赢家,那就是皇太极了。

阿巴亥和代善一起废了,这可真是双喜临门,就此皇太极更加表现自己,赢得了努尔哈赤的信任。

阿巴亥被休弃后,她带着三个儿子过上了隐居的生活,但阿巴亥并没有放弃,她一直在等待着一个能够重新回到努尔哈赤身边的机会。

终于机会来了,努尔哈赤在失去阿巴亥后,渐渐地发现自己还是离不开她,他开始怀念阿巴亥的温柔和体贴。

在阿巴亥被休弃一年后,努尔哈赤去见了她一面,这次阿巴亥用尽浑身解数,不久后努尔哈赤就将她接了回来,重新恢复了她大妃的地位。

阿巴亥重新回到努尔哈赤身边后,她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她知道自己和儿子们的命运,都掌握在努尔哈赤的手中,为了保住自己和儿子们的地位,她开始更加小心翼翼地行事,在努尔哈赤面前,她表现得更加温柔贤惠,深得努尔哈赤的欢心。

天命十一年(1626年),就在阿巴亥以为自己和儿子们的地位已经稳固的时候,努尔哈赤却身患毒疽突然去世了。

努尔哈赤的去世,让整个后金政权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各个贝勒都开始蠢蠢欲动,争夺汗位的斗争也变得更加激烈。

皇太极作为争夺汗位的主要人物之一,他知道要想顺利登上汗位,就必须除掉阿巴亥这个绊脚石,不然她下面的三个儿子对自己的威胁着实有点大。

于是,在努尔哈赤去世当夜,他带着一群人,闯进了阿巴亥的房间。

别怪我,你的儿子让我睡不着啊

当努尔哈赤的遗体还在返京路上时,阿巴亥的寝宫已被火把照得通明。皇太极甩出一卷"遗诏",上面赫然写着要这位37岁的大妃殉葬。

阿巴亥攥着努尔哈赤生前送她的东珠耳坠,突然笑出声:"先汗以前还说要与我白头偕老,今日就成了催命符?"

后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后为国乱,预遗言于诸王曰:“俟吾终,必令之殉。”——《太祖武皇帝实录》

阿巴亥听到这个消息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怎么也没想到,皇太极竟然会如此残忍,为了争夺汗位,不惜对自己下此毒手。

她也猜测了这份遗诏的真伪,也想要反抗,但她知道,自己根本不是皇太极的对手。

她看着自己年幼的儿子们,心中充满了无奈和不舍,她知道如果自己不答应殉葬,皇太极是不会放过她的儿子们的。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阿巴亥展现出了她的坚强和勇敢,她没有哭哭啼啼,也没有向皇太极求饶,只是平静地对皇太极说:“我愿意为大汗殉葬,但你必须答应我,要好好照顾我的三个儿子。”

皇太极答应了她的要求。于是,阿巴亥在穿上了最华丽的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后,上吊自尽了。

历史总爱开黑色玩笑。这个被称作"满洲第一美人"的乌拉那拉氏女子,12岁嫁入汗宫,二十多年间连生多尔衮三兄弟,却在权力更迭的瞬间沦为牺牲品。

据《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记载,她最终自尽时也是"泣涕涟涟",满文老档里"诸王胁迫"的墨迹至今未干。

阿巴亥的悲剧,早在她生下多尔衮时就已注定——努尔哈赤晚年实行"八王共治",却把正黄、镶黄两旗精锐交给阿巴亥的三个幼子。

这就像给幼儿园小朋友发了核武器按钮——15岁的多尔衮掌正白旗,13岁多铎领镶白旗,12岁阿济格握镶红旗。

皇太极看着眼红啊!

他虽是四大贝勒之一,但手里只有正白旗(后改镶黄旗),阿巴亥三个儿子合起来,自己绝对不是对手。

更糟的是,努尔哈赤临终前拉着阿巴亥密谈数小时,谁知道是不是在安排托孤?这出"临终托孤疑云",堪比清宫版《权力的游戏》。

阿巴亥的死,意外造就了清朝两位关键人物。

第一就是多尔衮。

阿巴亥的死,对于她的三个儿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尤其是多尔衮,当时他只有 15 岁,还只是一个孩子,他无法接受母亲突然离世的事实,心中充满了悲痛和愤怒,他知道母亲是被皇太极等人逼死的,他对皇太极等人恨之入骨。

在母亲的葬礼上,多尔衮默默地站在一旁,泪水不停地从他的脸颊滑落。

他看着母亲的遗体,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为母亲报仇雪恨。

然而他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现在还没有足够的实力与皇太极抗衡,他只能选择隐忍,等待时机的到来。

后来多尔衮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对当年母亲殉葬的那段历史进行了删改,他指使亲信大学士刚林、祁充格二人,将《太祖实录》中阿巴亥殉葬的内容删去,改成了自愿殉夫,他还追封母亲为孝烈武皇后,试图为母亲正名。

第二就是孝庄太后。

若阿巴亥活着,恐怕就没布木布泰(孝庄)辅佐顺治、康熙的机会了。

并且历史学家发现,乾隆年间重修实录时,刻意删除了所有阿巴亥的记载。这个被抹去痕迹的女人,却像幽灵般影响着清宫每一个重大转折。

当阿巴亥的白绫悬上房梁时,沈阳城响起第一声鸡鸣。

皇太极在晨光中走向八角殿,他或许没想到,这个被他逼死的女人,其子多尔衮将来会为他儿子顺治打下大明江山。

历史就像一锅大乱炖,把爱恨情仇、阴谋算计炖成一锅,飘出五味杂陈的香气。

而阿巴亥的东珠耳坠,至今还在沈阳故宫的展柜里幽幽发亮,仿佛在诉说那段被雪藏的往事。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那个充满权谋与争斗的时代,人性的丑恶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皇太极为了争夺汗位,不惜对自己的庶母下此毒手,他的行为虽然让他登上了权力的巅峰,但也让他背上了后世的争议。

而阿巴亥,这位美丽而又聪慧的女子,她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无奈。她在权力的漩涡中苦苦挣扎,最终还是成为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在权力面前,亲情、爱情、友情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人们为了争夺权力,不惜牺牲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3 阅读:561
评论列表
  • 2025-04-25 18:53

    满清十大酷刑、闭关锁国、不思进取、文字狱、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剃发易服、驱使奴隶、鞑子一人管十家,银乱中国女子,欺男霸女、康熙乾隆六下江南挥霍奢靡、四库全书篡改禁毁15万册古籍、隐藏满清罪恶事实、抹黑明朝历史、禁锢思想、打断人民的脊梁骨、误人子弟,误导国人成为奴隶、阉割中华文明,使我国回到漆黑蒙昧的原始社会、凡有水旱,坐视不管、重徭役、纵贪官污吏,官以贿得邢以钱免,腐败,卖官鬻爵,贪赃枉法国库空虚、圈地运动,百姓流离失所、民族压迫、宁与外邦不与家奴、割地赔款、不战而败、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百年屈辱、祸国殃民、扼杀维新、残暴专制、种族灭绝、赵州之屠、畿南之屠、潼关之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江阴八十一日、常熟之屠、四川大屠杀、金华之屠、南昌大屠杀、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汾州之屠、大同之屠、广州大屠杀、潮州之屠……几乎将明朝全境上下屠了个底朝天,整个华夏大地十室九空!屠杀人数甚至比日本鬼子侵华战争死亡总数多出数倍!中国文明领先世界几千年,直到满清统治时期才急剧衰落到世界贫穷国家。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亡国的四个时期之一,洗满清和洗日寇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