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部队失散,娶了个美貌妻子,12年后立下大功,活捉一国军军长

瑛悦谈历史 2025-03-05 08:51:23

1949年初春,祁连山深处的一处煤窑旁,一名中年男子正弯腰背炭。他皮肤黝黑,身形瘦削,乍看与普通山民无异。但若细瞧,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掌,分明曾握过枪杆;那深邃的眼神中,藏着一股久经沙场的锐利。

此人名叫任廷栋,曾是红军西路军的一员猛将。

12年前,他在一场惨烈战役中与部队失散,流落至此,隐姓埋名,娶妻生子。

然而,命运的齿轮在这一天悄然转动——几名狼狈的国民党士兵突然闯入深山,为首的竟是他恨之入骨的仇敌:马家军将领韩起功!

“老天有眼,这血债该还了!”任廷栋攥紧了拳头,一个蛰伏十余年的复仇计划,就此展开了。

被俘出逃:韩起功你等着吧

1916年,任廷栋生于安徽霍山一户贫农家庭,自幼便目睹了当地地主对百姓的欺压,也就此生出了一团反抗的热火。

14岁那年,红军来到了霍山,就此霍山人民迎来了救星,他听着“解放人民”的口号热血沸腾,于是参加了红军。

1936 年,此时我军内对蒋介石“围剿”,外对日寇侵略,为了能团结一切力量,获取苏联的援助,红四方面军组成西路军,踏上了河西走廊,试图和苏联达成军事联系,任廷栋也在这支队伍当中。

但这一路可比唐僧取经还要难,西北的马家军接到了蒋介石的命令,就像一群恶狼,疯狂地对西路军展开攻击。

西路军的战士们虽然悍不畏死,但敌人以逸待劳、装备精良,这令西路军损失惨重。

1937年,此时西安事变已经爆发,但马家军却依旧在围堵西路军,其中以“青马”的外姓将领韩起功最为疯狂。

韩起功本是军阀马步芳家里的一个厨子,这人不仅有手上功夫,还有嘴上功夫,靠着溜须拍马让马步芳非常喜欢他,任命他为了马家军300旅的旅长。

此时他正奉命在倪家营阻击西路军,靠着强大的火力和充足的补给,西路军的阵型逐渐被冲散了,很多战士都丧生在了韩起功的屠刀之下。

任廷栋也被马家军俘虏,和战友们一起被关押在张掖县城。

这里的牢房阴暗潮湿,弥漫着一股腐臭的气味。敌人对他们进行了残酷的折磨,想从他们嘴里得到红军的情报。

皮鞭、烙铁、竹签、枷锁、老虎凳…

一件件令人闻之色变的刑具被用在了西路军战士们身上,甚至还有剖腹挖心、活剥人皮这种反人类的兽行。

任廷栋也被多次拷打,身上伤痕遍布,几乎没有一处囫囵地方,多次昏死过去。

但他咬紧牙关,一个字也没有说,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逃出去。

经过长时间的拷打,看守们也对战士们放松了警惕,而任廷栋也发现牢房的砖墙并不连续,有一段是用木桩围起来的,且因为前几天下了雨,所以木桩底部的泥土被泡湿了,非常容易挖掘。

他和几个战友一商量,一个越狱计划就这么出现了。

一天夜里,趁着看守值班时打瞌睡,任廷栋和战友们见机不可失,用藏起来的几只破碗小心翼翼地挖开木桩底部的泥土,然后将木桩拔出来从缺口钻出,就这么逃了出去。

看着身后的牢房,任廷栋暗暗咬紧了牙:韩起功,你这畜牲,给我等着吧!

平凡爱情:煤窑里的烟火人间

任廷栋和战友逃出张掖后,一路风餐露宿,终于到了甘肃临洮县的上营村。

这里地处偏僻,四周环山,是个相对安宁的小山村。任廷栋望着这个陌生而宁静的地方,心中涌起一丝希望,他决定在这里暂时安顿下来。

面对村里人的询问,他声称自己名叫林海滨,逃难至此,便被留在了村里的煤窑挖煤。

每天天还没亮,任廷栋就跟着其他矿工下井。煤窑里又黑又闷,弥漫着刺鼻的煤尘,空气仿佛都凝固了。他弯着腰,在狭窄的坑道里艰难地挥动着镐头,一镐一镐地刨着煤。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和煤尘混在一起,弄的他灰头土脸。

休息的时候,他就坐在煤堆旁,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眼神中透着疲惫和迷茫。

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呢?

他时常想念着远方的部队,想念那些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不知道他们是否还在战斗,是否还活着。

在煤窑里,任廷栋结识了做饭的厨娘彭秀英,每天她都会早早地来到厨房,生火、做饭,忙得不亦乐乎,每次给任廷栋打饭时,任廷栋也只是接过碗憨厚着笑一笑,便算是道谢了,和其他与彭秀英嘻嘻哈哈开玩笑的煤工完全不同。

这样的表现让彭秀英对任廷栋非常感兴趣,给他盛饭时总会勺子一抖多出一些,还会关切地问上一句:“大个子吃的完吗,要不要再来点。”

任廷栋一开始有些不好意思,总是红着脸接过饭菜,轻声说一句:“谢谢。”

日子久了,两人渐渐熟悉起来,彭秀英的笑容和关心,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进了任廷栋冰冷的内心世界。他开始主动和彭秀英聊天,讲讲自己在外面的见闻,彭秀英总是听得津津有味。

一次在任廷栋下井出来后,彭秀英偷偷从怀里扔给他一张烙饼,这让任廷栋非常感动。

这不是只有听评书才会出现的朱重八和马皇后的情节吗?今天竟然在自己身上出现了。

彭秀英的母亲看出了女儿的心思,也看这个“林海滨”憨厚老实,对他印象也很不错。

在母亲的支持下,任廷栋搬到了彭秀英家里,在这么一间普通的小屋里,他们举行了甜蜜的婚礼。

没有华丽的礼服,没有丰盛的酒席,只有几个工友的祝福,但他们却觉得无比幸福。

婚后,他们过上了平凡而安稳的生活。彭秀英操持着家里的大小事务,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任廷栋则更加努力地工作,希望能让妻子过上好日子。

他们还育有子女,孩子的笑声,为这个贫寒的家增添了许多生机和欢乐。

任廷栋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足且留恋,然而命运的齿轮却在不经意间再次转动,一场意外的相遇,打破了这份平静,也让他尘封已久的记忆和使命,再次涌上心头。

命运转折:和敌人的关键偶遇

1949 年,解放战争的局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胜利的天平逐渐向解放军倾斜。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如同丧家之犬,四处逃窜。

而在甘肃临洮县的上营村,任廷栋依旧过着他平静的矿工生活,对外面世界的巨变还浑然不知。

这一天,任廷栋像往常一样,扛着锄头,准备上山出工,谁知刚到山腰,不远处就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打破了山林的宁静。

任廷栋心中一惊,停下脚步悄悄地躲到一棵大树后面,只见几个衣衫褴褛、神色慌张的国民党兵,正朝着他这边走来。

他们的枪随意地扛在肩上,身上的军装破破烂烂,满是尘土,一看就知道是刚经历了一场大败仗,狼狈逃窜至此。

“兄弟有水吗,我们都快渴死了。”一个国民党发现了树后的任廷栋,也不惊讶,就这么有气无力地喊了一声。

任廷栋走了出来,看着这些疲惫不堪的国民党兵,心中虽然充满了警惕,但还是出于善良,带他们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回到家后,任廷栋给他们倒了水,还拿出一些干粮给他们吃,这些国民党兵显然是饿坏了,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吃着吃着,这些国民党兵似乎放松了警惕,其中一个甚至落下泪来,几人也任廷栋聊起天来。

交谈中任廷栋知道了外界的情况,同时也听到一个名字:韩军长!

“我们是韩军长的人,韩军长的队伍散了,只好带着我们逃到山里来了。” 国民党兵道。

“韩军长?哪个韩军长?”任廷栋追问道。

“韩起功军长啊。”国民党兵说。

听到“韩起功”三个字,任廷栋的眼神瞬间变得冰冷,心中的仇恨如同一把烈火,熊熊燃烧起来。他怎么会忘记这个名字呢?

当年在河西走廊无数战友倒下的一幕,在张掖县城被俘战士受刑的一幕…纷纷呈现在任廷栋眼前。

那些惨烈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你们韩军长现在躲在哪里?”任廷栋强忍心中的怒火,尽量平静地问道。

国民党兵们并没有察觉到异样,其中一个人用手指了指西边的大山,说:“就在那边的山里,具体位置我也不太清楚。”

任廷栋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等这些国民党兵吃饱喝足离开后,他独自一人坐在院子里,脑海中不断地浮现出当年战友们牺牲的画面。

他握紧了拳头,心中暗暗发誓:“韩起功,你这没人性的屠夫,今天既然被我知道了你的下落,就绝不能让你再逍遥法外,我一定要为死去的战友们报仇!”

当晚,任廷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妻子彭秀英察觉到了他的异样,关切地问道:“你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任廷栋看着妻子,犹豫了一下,还是把事情和盘托出。

彭秀英听后,轻轻握住任廷栋的手:“我知道你不是一般人,你要是决定了就去吧,我会在家里照顾好自己和孩子的,不管你是林海滨还是谁,我都等你回家。”

任廷栋感激地看着妻子,紧紧地握住了她的手。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任廷栋就悄悄地起床,告别了熟睡的妻子和孩子,朝着张掖城的方向奔去。

劝降敌人:活捉曾经的死仇

任廷栋马不停蹄地赶到张掖城,找到了军管会。

他站在军管会的门口,心中有些忐忑,但一想到战友们的血海深仇,便鼓起了勇气,大步走了进去。

治安科科长范江海接待了他,任廷栋将自己的经历,以及韩起功的藏身地点,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范江海听后,心中十分震惊,他没想到,眼前这个朴实憨厚的农民,竟然有着如此传奇的经历。

他立刻将这个重要情报汇报给了首长,首长们经过商议,决定采取劝降的策略,而任廷栋无疑是最合适的劝降人选。

“任廷栋同志,组织决定派你去劝降韩起功,你有信心完成任务吗?”首长看着任廷栋,目光中充满了信任和期待。

任廷栋挺直了腰杆,大声说道:“首长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务!”他的声音坚定有力,仿佛带着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

1949年9月20日,任廷栋带着军管会的劝降信,和一位姓苏的解放军战士,再次踏上了前往深山的路。

在得知有解放军出现在山林中后,韩起功顿时吓得脸色苍白,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躲在这深山老林里,还是被解放军找到了。

经过一番思索,韩起功派人将任廷栋二人带了过来。

任廷栋看到韩起功,心中的怒火一下子燃烧起来,他死死地盯着韩起功,仿佛要把他生吞活剥了,但他还是记着自己的任务,没有立刻发作,而是从怀里掏出劝降信,扔在韩起功面前:“这是我们解放军给你最后的机会,希望你不要不珍惜!”

信中,我军向他阐明了当前的形势,指出国民党已经大势已去,抵抗只会徒增伤亡,只要他放下武器,投降解放军,就可以得到宽大处理。

韩起功看完信,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他沉默了片刻,突然一抬头:“我要是不投降呢?”

任廷栋向前走了一步,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韩起功,你不要执迷不悟了!现在解放军已经解放了大半个中国,你们国民党的残余势力,就像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你要是继续负隅顽抗,只有死路一条!”

韩起功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犹豫,他看着任廷栋:“我当年杀了那么多红军,你们真的会放过我吗?”

任廷栋道:“只要你真心投降,解放军是会既往不咎的,但如果你还想着反抗,那你就别想有好下场!当年你对红军犯下的罪行,血债累累,你以为能轻易逃脱吗?但只要你现在回头,还能为自己争取一点机会。”

韩起功陷入了沉思,他想起了自己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心中感到一阵恐惧。

他知道,自己已经走投无路了,如果不投降,迟早会被解放军抓住,可是他又担心自己投降后会遭到报复。

就在韩起功犹豫不决的时候,任廷栋继续说道:“韩起功,你看看你现在众叛亲离的样子,你再这样坚持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呢?就靠你这山洞里几条破枪?你现在连个山贼都不如!”

韩起功听了,心中一阵悲凉,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韩起功终于低下了头:“好吧,我投降。”

任廷栋听了点了点头:“这就对了,识时务者为俊杰。你放心,只要你遵守承诺,解放军一定会遵守约定,给你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

就这样,任廷栋成功地劝降了韩起功。他带着韩起功和他的部下,走出了山洞。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任廷栋的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他终于为死去的战友们报了仇,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韩起功投降后,任廷栋立下了大功,他的英勇事迹在部队中传开,得到了部队首长的高度赞扬,被任命为张掖县自卫军营长,后来又担任了八区区长,始终保持着一颗红心不变色,为百姓们谋福利。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而韩起功在投降后被关押在临夏军分区,他在这里天天晚上睡不着觉,不是担心我们解放军秋后算账,就是会梦见以前被他杀害的战士们来“索命”,好几次试图越狱。

1951年,在被移交甘肃河州监狱后,竟然还鼓动犯人们发起暴动,最后被依法执行枪决,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参考文献:

任廷栋智擒敌军长韩起功——人民网

4 阅读: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