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4次参加高考,先后考上复旦、北大、清华,都因一恶习被劝退

瑛悦谈历史 2025-04-17 10:51:07

他是学校光荣榜上的常客,是自己家乡的高考理科状元,更是连续三年分别收到复旦、北大、清华三所名校录取通知书的超级牛人。

但他同时也是最不听话的“问题学生”,是让人无可奈何的“堕落少年”。

之所以他的人设如此诡异,是因为他的大学生涯每次都只能持续一个学期,然后就会被校方给无情劝退。

他究竟是如何做到前后反差这么大的呢?

看不上复旦大学的狂妄中专生

“你知道吗?今天转学到咱们班来的是个中专生,而且还是被原来学校给强制退学的。”

“真的吗?那他能跟得上学习节奏吗?”

2000年春节刚过,岳池中学的两个高一学生正凑在一起小声的说着八卦。

他们口中的主人公张非,此时正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略显茫然的看着陌生的环境。

这个1983年出生于四川广安的少年才16岁,2年前他听从父母的安排考上了家乡的一所邮电中专学院。

进入中专后,没人管的张非直接玩疯了,一头扎在电子游戏的世界里再也没有出来。

这样浑浑噩噩的过了两年,忍无可忍的学校强制给张非办理了退学手续。

父母差点被张非得这个骚操作给气死,但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最后还是强忍着怒火找人把他安排进了岳池中学。

毕竟张非还没有成年,父母也不可能放任他外出打工,所以上高中读书成了张非唯一的出路。

在重新进入校园之前,父亲和张非做了个男人之间的约定,表示只要张非能够考上一个好大学,就再也不会管他玩电子游戏的事情。

可能是这个约定让张非看到了希望,也可能是之前两年的胡闹让他成长了些许。

反正在进入岳池中学后,张非的学习非常努力,到了高二的时候,他的成绩已经稳居全班前五,是老师们看好的名校苗子。

2002年,19岁的张非第一次参加高考。

临上考场之前,母亲一个劲儿的给张非加油,但他却转过头看了一眼自己的父亲,笑着说道:“男人一定要说话算话。”

高中三年扎实的积累,让考场上的张非发挥的特别稳定。

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胸有成竹的张非不顾老师们的劝阻,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大学,第二志愿填报了复旦。

就在老师和家长们都在为张非的任性而生气无奈的时候,没过多久,张非竟然收到了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这让他的父母非常高兴,恨不得打电话通知所有的亲戚朋友。

可结果张非却表示他只想到北京去上大学,远在上海的复旦大学,根本就不在他考虑的范围内。

他的这个狂妄举动引来了不少非议,但最终张非还是固执己见,无奈父母亲只好同意让他再复读一年。

此时就连张非自己也不会想到,这才仅仅只是他屡战高考的开始。

只在北大待了一学期的高材生

张非虽然贪玩,但却是个执行力很强的人,因此新的学期还没有开始,他就已经投入到了紧张的学习中。

那段时间,张非连电视都没有心思看,一心只想好好学习,在2003年的时候考入北京大学。

上天总是不会辜负勤奋努力的人,2003年高考的时候,张非感觉非常棒,很轻松的就做完了所有的试卷。

高考结束后的第三天,学校开始统一估分,张非很自信的告诉班主任,他这次至少能考600分。

有了这个分数作参考,张非三个志愿都写上了北京大学的名字。

老师对这一切早已经见怪不怪,只是警告别的学生不要学习张非这种坏毛病,然后就听之任之了。

几天后,高考成绩出炉,张非考了606分。

因为2003年的高考题目比较难,所以这个成绩是能够稳稳得到北京大学青睐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不久张非便收到了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这一次他的父母亲没有着急办酒席,先是和张非进行了确认,这才喜滋滋的开始通知亲戚朋友们。

九月份,张非在父母殷切的希望下背起了自己的行囊,意气风发的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

对其他人来说,进入北京大学这样的顶尖学府,梦想将会真正的启航。

可张非不这么想,他只觉的自己终于又一次自由了,终于可以痛痛快快的打电子游戏了。

于是报到完毕的第二天,张非就从高中时期刻苦努力的好学生,变成了一个沉迷电子游戏的“不良少年”。

起初,张非还能凭借着自己聪明的头脑和高中的积累跟上课程,可随着他对电子游戏越来越痴迷,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辅导员发现了这个苗头后曾多次找张非谈心。

每次张非总是答应的很好,第二天也会努力的去做一个好学生。

但张非的学习热度持续不了三天,就又会固态萌发,重新沉迷在电子游戏的世界里。

慢慢的辅导员对他彻底失望,再也没有跟在张非得屁股后面苦口婆心的劝他。

很快大一的上半学期就临近结束,张非迎来了自己在北大的首场考试。

当试卷发下来的时候,张非傻眼了,卷子上面的很多题目他完全看不懂。

这种情况下想要不挂科是根本不可能的,但让老师和同学们都没有想到的是,张非竟然足足有7门必修课不及格。

大学生挂科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一次性挂7科在北大过往的历史中还真的凤毛麟角。

因为挂科实在太多,最后按照学校的规定,张非被强制退学。

接到学校通知的时候张非特别后悔,不知道回去应该怎么面对父母。

这事要搁在别人身上,可能会连续好久都缓不过气来。

但张非不是一般人,他经历过劝退,所以很快他就收拾好了自己的心情,下定决心要回去再复读一年,把自己丢掉的东西重新给拿回来。

清华首个被劝退的理科状元

人的承受能力都是练出来的。

张非的父母第一次得知儿子被劝退的时候,差点没有气死,恨不得把张非回炉重造。

有了上一次的经验,第二次遇上同样的事情,张非得父母表现的十分冷静。

当得知张非准备再次复读的时候,父亲表情莫名的看了他好几秒,这才幽幽的问道:“这是最后一次吗?”

张非被父亲问的一愣,仔细的想了想,然后不确定的小声道:“应该是吧。”

懒得再继续跟不靠谱的儿子掰扯,张父转身就去联系可以提供复读机会的学校。

虽然张非连续两年都证明过自己,但北大劝退他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本市的学校都不愿意给他提供机会。

最后张非只能在隔壁的南充十一中就读。

高三的课程对张非来说没有什么难度,他学习的异常轻松。

有的时候张非觉得书本上的知识一点挑战性都没有,想要再去玩电子游戏提提精神。

这种念头冒出来的时候,他脑海中就会出现父母失望的表情,还有自己离开北大时落魄的样子。

所以张非总能够第一时间把这个邪恶的想法给掐断。

随着讲台上高考倒计时的天数越来越少,张非的心情越来越平静,毕竟这样的场面他足足经历过三次了。

在离开学校的最后一天,很多人都把自己的书撕了个粉碎,只有张非默默的收拾好了课本。

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做,可能是想要留个念想吧。

高考的前一天,父母都来到了南充,很平静的把他送进了考场。

看着儿子的身影逐渐远去,张非得母亲有些疲惫的说道:“这一次不管娃儿考的怎么样,我都不会再办酒席了。”

“还办个什么,亲戚们都笑话了咱两回了。”张非的父亲黑着脸说完,干脆躲到一边抽烟去了。

让老师和父母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张非竟然考了703分,成了这一年南充市的理科状元。

如此高的分数,国内的大学基本上任张非挑选,最后他选择了清华大学。

暑假过完以后,张非轻车熟路的又一次来到了北京,进入了清华大学数理基础科学专业。

虽然来的时候父母各种的耳提面命,张非也在心里面连下数次决心。

可随着大学生活的慢慢深入,没人管的张非又走上了曾经的老路。

为了不被学校劝退,这一次他很聪明,会经常抽空看书,考试的时候一科也没有挂。

但张非忘记了大学有个硬性规定,那就是每学期都必须要修满学分。

对经常缺课的张非来说,大一的学分想要修满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所以张非第三次被劝退。

这下子张非在自己的家乡彻底出了名,很多家长都把张非当成反面教材来警戒自己的孩子。

接连两次亲手葬送自己前程的张非,还能够重振旗鼓再次证明自己吗?

还好没放弃

不管张非多么的贪玩,他都只是个23岁的少年,有着很强的自尊心。

因此面对家乡人的非议,他退缩了,想要离开这个让他伤心的地方。

就在张非准备要把自己之前的书本和资料都付之一炬的时候,父亲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如果真的就这么放弃,那么你的失败就成了再也改变不了的事实。”

看着父亲满是血丝的眼神,张非苦笑了一下:“从我走出清华校门的那一刻,一切就都无法在改变了。”

“不,你说错了,只要你再次考上清华,并顺利的毕业,你就依然是成功者。”

父亲说完,把一张单据放在了桌上。

在关上门的那一刻,他沙哑的声音继续传来:“我已经在南充十中给你交了复读的钱,至于去不去,你自己看着办。”

此时已经是2007年的2月份,距离高考只有3个月的时间。

对其他的学生来说,这点时间想要重新复习是肯定来不及了。

但张非之前足足参加过三次高考,高三的很多课程,他早就熟记于心,三个月对他来说,绰绰有余。

第二天一早,张非精神饱满的出现在了父母的面前,盯着他们的眼睛说道:“爸妈你们放心,我保证再也不会让人笑话你们了。”

说完张非背起书包离开了家。

在窗户上看着儿子坚定离去的背影,张父双眼微红,自言自语的说道:“我相信这次你肯定会让我们骄傲自豪的。”

三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张非第四次坐在了高考的考场。

这一次他的发挥依旧非常的稳健,最后考了667分,是2007年南充市的理科第二名。

填报志愿的时候,张非选择了清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

当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再一次到来的时候,张非一家三口终于如释重负的松了口气。

“儿子,事不过三,你已经23岁了,再不能任性了,这将是你最后的一次机会。”

乖乖的等父亲把话说完,张非点了点头,十分郑重的说道:

“爸妈你们放心,我已经不是从前的自己了,这一次我一定会把清华大学的毕业证给你们拿回来。”

张非这一次确实痛改前非,到了学校以后表现的非常好,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自己的学业,顺利拿到了本科文凭和学士学位证。

张非得故事被媒体曝光以后,很多人都叫他“四川考霸”或“高考钉子户”。

得知此事后,张非有些哭笑不得,他奉劝别人千万不要学他,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有他这么擅长考试。

在张非看来,自己的成功不是一次次的考入了高等学府,而是他面对失败的时候从来都没有选择放弃。

结语:

说实话成绩有的时候并不能代表一切,这些年高分低能的人层出不穷。

与其羡慕学霸的屡考屡中,还不如在机会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就牢牢抓住,然后奋力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前行。

毕竟像高考一样公平的机会,在步入社会以后就再也没有了。

现实生活中,懂得抓住机会,懂得克制欲望的人,才能够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张非:我不是“考霸” 是个需要帮助的人——郑州晚报

"考霸"张非:辍学清华北大 再被清华录取——央视网

揭秘"高考奇人"张非:高考奇才还是职业考生?——央视网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