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乱的前因后果

赵静澜阿 2025-02-21 14:51:46

吴三桂

三藩之乱,是指清朝康熙年间发生的三个镇守边疆藩王的反清事件,自康熙十二年(1673年)开始,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结束,历时八年。三藩之乱的结束,标志着清军入关后,经过三十八年的浴血奋战,在“千古一帝”康熙的努力下,终于实现对中原大地的集中统一统治,华夏大地也结束了连年战乱,百姓过上了和平稳定的生活。

三藩之乱主角

清朝初年,总共有四位对清廷立下汗马功劳的汉族将领被封为藩王,清廷派他们镇守边疆,巩固边防,他们分别是镇守广西的定南王孔有德、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仲明。

定南王孔有德

孔有德,奇女孔四贞之父

定南王孔有德原为明末将领毛文龙部将,与同为毛文龙部将、后来的靖南王耿仲明是结义兄弟,毛文龙被袁崇焕诛杀后,孔有德改投袁崇焕部下将领孙元化。

崇祯四年(1631年),孙元化派孔有德率军支援被后金围困的祖大寿镇守的大凌河城,因部队给养不足,将士人心不稳,孔有德发动兵变,回军山东,在结义兄弟耿仲明的配合下攻占登州,孙元化受此牵连被崇祯处死。

崇祯六年(1633年),明军收复登州,孔有德、耿仲明率军10000余人投降后金。由于孔有德带来了后金急需的舰队、大炮和工匠,皇太极对其极为重视,封他为恭顺王,皇太极称帝时,孔有德作为汉官代表劝谏,成为汉族将领在清廷的代表人物。

清军入关后,孔有德追随多铎追剿农民义军和南明武装力量,顺治五年(1648年)被封为平南王,镇守广西。顺治九年(1652年),南明将领李定国攻占桂林,孔有德自杀,其子被俘,后被李定国处死,其女孔四贞逃到北京,被孝庄太后收为义女。孔四贞后嫁给孔有德部将之子孙延龄,康熙因念他是孔有德女婿,派他镇守广西,三藩之乱时,孙延龄起兵反清,后在孔四贞劝说下又降清,后被吴三桂之子吴世琮带兵诛杀。

三藩之乱时,定南王孔有德已死,且没有子嗣继承爵位,虽然他的女婿孙延龄参与反清,但他仅是广西将军,并非藩王,四大藩王仅剩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三位,所以,此次事件史称“三藩之乱”。

平西王吴三桂

平西王吴三桂,1608年出生,1678年去世,今辽宁绥中县人,明末锦州总兵吴襄之子,明辽东总兵祖大寿的外甥。

吴三桂自幼习武,善于骑射,不到二十岁考中武举,从此跟随父亲吴襄和舅父祖大寿驻扎辽东抵抗后金,因作战勇猛、战功卓著,先后被封为守备、游击、辽东总兵等职。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的大顺军进逼京师,崇祯封吴三桂为平西伯,诏他入京勤王,吴三桂率兵行进到今河北唐山时,北京沦陷,崇祯上吊自杀,吴三桂成了无主之将。

此时的辽东总兵吴三桂,虽手握数万辽东铁骑,但父亲吴襄及全家被李自成扣为人质,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下大将刘宗敏掳走,吴三桂本想归顺李自成,但因爱妾被抢,加之李自成在北京逼迫大明降臣缴纳钱财充当军饷,本想投降的吴三桂因此拒绝归降大顺。

李自成招降不成,亲率十万大军进攻山海关,而此时关外的多尔衮统率十万清军虎视眈眈,已成孤军的吴三桂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归顺李自成,要么投降多尔衮,经过权衡利弊,吴三桂最终不顾家人性命,选择投降清廷,引清军入关,大败李自成,攻占北京,并配合清军追剿李自成,消灭南明,被清廷封为平西王,镇守云南。

平南王尚可喜

平南王尚可喜,1604年出生,1676年去世,原为明朝广鹿岛副将,1634年归顺后金,深得皇太极器重,曾追随皇太极征服朝鲜,被封为智顺王。

1644年跟随多尔衮、阿济格入关,追剿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出征湖广,1649年攻占广东后,被封为平南王,驻守广州。1673年,尚可喜本已向康熙申请告老还乡并获康熙准许,但因康熙借机下旨削藩,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反清,尚可喜退休计划搁浅,被康熙封为镇南王,留守广东,牵制反清叛军。

尚可喜坚持效忠清廷,拒绝跟随吴三桂反清复明,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长子尚之信被吴三桂收买叛变,软禁父亲尚可喜,夺取兵权,追随吴三桂反清。尚之信反清后,吴三桂出尔反尔,向他索要重金资助军饷,并派兵占领广东要地,引发尚之信不满,加之反清的靖南王耿精忠、陕西王辅臣先后降清,三藩实力连遭重创,同年十二月,面对清军压境,走投无路的尚之信降清。

尚之信再次降清后,仍未放弃自己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梦想,面降心未降,多次拒不执行康熙派他进攻吴三桂的旨意,于1680年被康熙以谋反罪赐死。

靖南王耿精忠

靖南王耿精忠,今辽宁营口人,他的爷爷耿仲明原为明朝大将毛文龙手下参将,毛文龙是明天启年间的抗金名将,驻守朝鲜东江镇,屡次击败后金,获赐尚方宝剑,但因部队粮饷问题与明廷屡生矛盾,崇祯二年被袁崇焕列十二宗罪诛杀。

毛文龙被杀后,参将耿仲明先是联合结义兄弟孔有德发动反叛,攻占登州,明军收复登州、反叛失败后,和孔有德一起投降后金努尔哈赤,后随多尔衮入关,顺治六年(1649年)被封为靖南王,同年,耿仲明因部下私藏逃奴被人举报,摄政王多尔衮本不想杀他,但还未来得及下旨降罪,耿仲明就畏罪自杀了。

耿仲明死后,他儿子耿继茂继承王位,顺治十七年(1660年)被派驻福建,参与镇压郑成功抗清义军,康熙十年(1671年)因病请辞,其子耿精忠继承王位。

康熙十二年(1673年),平南王吴三桂起兵反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耿精忠起兵响应吴三桂,起兵反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耿精忠兵败投降清廷,参与镇压台湾郑成功之子郑经的抗清义军,接着又进军广东,协助清军平定藩王尚之信的叛乱,被派驻潮州,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以蓄意谋反罪被康熙诛杀。

三藩之乱的起因

清军入关之初,既要镇压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又要追剿南明政权,还要分兵防守所占领土,面临着缺兵少将的局面,在此情况下,不得不依赖投降的明朝将领,新投降的明朝将领清军即不得不用,还不得不防,所以,作为早期投降汉族将领的四大藩王,就成了清廷重要的军事力量,他们帮着清廷镇压农民起义、剿灭南明势力,为清廷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一方霸主。

三大藩王在位清廷征战疆场、开疆扩土的同时,也在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随着农民起义军的被镇压,南明政权的消亡,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三大藩王成为清廷巩固中央统治的严重威胁。

康熙亲政、清除鳌拜势力之后,清廷满族内部矛盾基本解决,少年天子康熙夺回朝政大权,这时,三大藩王就成为康熙巩固皇权、实现中央集权统治的严重障碍。

康熙十二年(1673年),平南王尚可喜以年龄已大、身体不适为由告老还乡,但请求清廷将爵位传给他儿子尚之信,其实早在顺治十二年(1655年),尚可喜就想顺治提出告老还乡,但被顺治挽留,至康熙十二年,尚可喜第十一次申请告老还乡,此时的康熙已经剪除鳌拜党羽,彻底掌控清廷政权,剪除割据地方的三藩成为他下一个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此时康熙接到尚可喜的退休申请,康熙不顾因担心三藩起乱、建议延缓削藩的群臣建议,下旨同意尚可喜告老还乡,但以其子尚可信跋扈难制为由,不准继承,削除平南王爵位,紧接着又下旨同意靖南王耿精忠的撤藩请求,吴三桂为试探康熙,也假意申请撤藩,康熙明知吴三桂是试探自己是否要撤销他的藩位,但此时他的撤藩行动已经开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康熙深知,吴三桂是撤也会反,不撤也会反,所以就借机同意吴三桂的撤藩申请,吴三桂旋即起兵反清,长达八年的三藩之乱由此开启。

平南王尚可喜是真的想退休,但平西王吴三桂可不想放弃割据云南的生活。吴三桂起兵反清,尚可喜的退休计划被打乱,康熙命他暂停退休、继续镇守广东,并加封他为镇南王,协助清廷牵制吴三桂,尚可喜坚持效忠清廷,率军镇守广东,平定内部反清势力,牵制吴三桂大军,直至他的儿子尚之信被吴三桂收买,起兵造反遭到软禁而死为止。

三藩之乱的过程

吴三桂起兵之初,先后攻占贵州全省,湖南衡州,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夺得广州兵权的尚之信、镇守广西的孔有德姑爷孙延龄等纷纷起兵响应,一时间,形势对吴三桂非常有利。

吴三桂在攻占湖南衡州后,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主动由进攻转为防守,开始沿长江部署防御工事,停止北上,康熙趁机集结兵力、逐个击破。

康熙采取对带头人吴三桂重点打击、对追随者打召结合的策略,康熙十五年(1676年)五月,康熙在陕西平凉打败王辅臣,王辅臣投降,康熙十五年(1676年)八月,清军打进福建,靖南王耿精忠被迫投降,这给了康熙十五年二月发动叛变的平南王之子尚之信以巨大震慑,康熙十五年十二月,尚之信主动投降清廷,至此,三藩仅剩吴三桂一藩。

在王辅臣、耿精忠、尚之信、孙延龄等先后被清廷击败而投降后,为鼓舞士气,吴三桂在康熙十七年(1678年)在湖南衡州称帝,建国号周,圆了自己当皇帝的梦想。

但此时的吴三桂已是年老体弱,同年八月,吴三桂病死,他的孙子吴世藩继位,吴世藩年幼,他的岳父郭士图掌权。此时的吴三桂军队是群龙无首、军心涣散、连战连败,吴世藩先是退守贵阳,接着又败逃昆明,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军从四川、贵州、广西攻入云南,围困昆明,昆明城坡,十六岁的吴世藩自杀,他的岳父郭壮图也自刎身亡,至此,三藩之乱结束,康熙完成大清的中央集权统治。

吴三桂的曲折人生

吴三桂作为明末抗金名将,在李自成攻陷北京之前,吴三桂对明廷可以说是忠心耿耿,多次拒绝清廷的招降,哪怕他的舅舅祖大寿亲自招降,他都拒绝降清。

李自成攻占北京后,他父亲吴襄投降李自成,但因李自成攻占北京后对明朝降臣所采取的一些列政策及爱妾陈圆圆被掳,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率军降清。

引清兵入关后的吴三桂,积极配合清军追剿李自成和南明政权,攻占云南,进兵缅甸,俘虏并亲自诛杀了南明的末代皇帝永历,成为割据云南的一方霸主。

康熙剪除鳌拜势力,收回朝政大权后,下旨削藩,吴三桂为维护自己云南土皇帝的地位,起兵反清,但此时的吴三桂忘记了他引清兵入关、追剿南明将领、诛杀南明永历皇帝的这些事,反而又打起反清复明的口号,以此来号召反清复明的明朝遗将追随他起兵反清,但攻占贵州全省、夺取湖南衡阳、形势一片大好之时,却小富即安,停止北上,由攻转守,由此丧失先机,导致陕西的王辅臣、广西的耿精忠、广东的尚之信等先后被康熙逐个打败而投降。

穷途末路之时,吴三桂为了鼓舞士气,在湖南衡州称帝,建国号周,但仅当了几个月皇帝,吴三桂就抑郁而终,结束了他曲折的一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