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雍正皇帝胤禛,作为康乾盛世承上启下的一代,他整治陋规、建立密折、严禁党争、密立皇储,有效整顿了康熙末年吏治败坏、结党营私、国库亏空、皇子夺位等问题,为乾隆盛世奠定了基础。
雍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他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一年只有冬至、春节、生日这三天休息,在位十三年,共批阅奏折41600余件,其中汉文35000件,满文6600件,每天处理的奏章,批阅字数达到4000字左右。、
雍正是中国历史上争议最多的皇帝,继承皇位有传说他篡改遗诏或无诏继位,民间还传说他谋父、逼母、弑兄、杀弟、诛杀功臣等十大罪行,逼得他亲自撰写《大义觉迷录》驳斥民间传言并全国宣讲为自己正名,并为此诛杀浙江名儒吕留良全家及门人弟子100余人。
雍正也是历史上有名的铁血皇帝。因为康熙生前未立太子,雍正是在与众皇子的激烈竞争中继承皇位。登基之后,为巩固帝位,他将竞争对手大哥、二哥、三哥、八弟、九弟软禁至死,十弟、十四弟一直软禁到他去世、乾隆继位才释放。
康熙末年,由于康熙将二皇子太子之位两度废掉之后,迟迟未再立太子,导致众皇子为争夺皇位而明争暗斗,其中八皇子胤禩(sì)和四皇子胤禛最具实力,八皇子有人数众多的八爷党支持,四皇子也有自己的兄弟亲信力挺,最终四皇子胤禛笑到最后,成功继承皇位。
在当时竞争皇位的众多成年兄弟中,只有十三弟胤祥是力挺雍正的,其余兄弟,包括他的同母弟弟十四皇子都支持八皇子,那么为什么十三弟胤祥能成为胤禛的铁杆兄弟呢?
胤祥生于1686年,在胤祥14岁时,生母章佳氏去世,此后的胤祥由胤禛的生母德妃抚养,因德妃出身低微,且清初时不允许生母抚养自己的儿子,所以胤禛并非是由生母德妃抚养长大,而是由康熙的第三任皇后佟佳氏抚养长大,胤禛经常回去探望生母,二人经常见面,一来二去,二人就成了铁杆兄弟。
胤祥生性淳厚、文武双全,而且重情义、讲义气,虽然贵为皇子,却一点也不蛮横骄纵,康熙视他为最省心的儿子,在12岁时就带他前往盛京祭祖,此后巡视江南、避暑塞外、视察河工等都曾带着胤祥。
康熙四十七年,胤祥受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牵连,被康熙拘禁。此后胤礽二次被立为太子,诸皇子都被加封爵位,但胤祥仍被软禁,以至于在康熙的前14个皇子中,除了幼年夭折的外,只有胤祥一人在康熙在世时没有得到过任何封爵。有人认为,这并不是康熙不喜欢胤祥,而是处心积虑为雍正布置的一个棋子,便面上是把胤祥拘禁了,实质上是为了保护他,避免性情耿直的他卷入是非之中落人把柄遭受陷害,以便为雍正在关键时刻所用。虽然不知康熙是否真是如此安排,但最后的效果真的非常显著,雍正的顺利继位,离不开刚被释放就加入战场的胤祥的功劳,这也更加巩固了 兄弟的情谊。
雍正继位之初,为了稳定政局,任命了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他们是十三皇子胤祥,八皇子胤禩,康熙第一任伯父富察·马齐,雍正的大舅哥、九门提督隆科多。八皇子胤禩虽是雍正继位的主要竞争对手,哪怕雍正登基之后,胤禩仍然不服,但一来他在朝中经营多年,党羽众多,二来康熙临终遗言不许伤害自家兄弟,所以雍正任命他为总理事务大臣;富察·马齐属于八皇子派系;九门提督隆科多虽是雍正继位第一功臣,但从后来雍正对待他的处理来看,他虽是雍正的亲信,但雍正对他是既要重用,又要提防,防止他势力过大,所以,十三弟胤祥是四位总理事务大臣里面雍正唯一真正信赖、可用之人,这一点从雍正安排胤祥负责处理的一些事务上也能证明。
雍正从康熙手中接过来的是一个钱粮匮乏、国库亏空的大清,要想稳定时局,扭转财政亏空成为他继位后的当务之急,雍正就把这副重担交给了胤祥。
雍正初年,清政府新设会考府,胤祥负责审核财政支出,办理清查亏空、收缴积欠的事务。胤祥深知此事至关重要,尽职尽责,认真办理,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稽核、驳回不符合规定的奏销项目近百起,有效防止了营私舞弊的浪费现象。同时,又查出户部亏空银250万两,他采取让有关官员赔缴和逐年补偿的方法解决,即使造成亏空是王公贵族也毫不留情,连敦郡王、十皇子胤䄉,履郡王、十二皇子胤祹等人都被勒令变卖家产清还亏欠,胤祥整顿财政效果显著,使雍正的皇位日益稳固。
雍正三年,直隶爆发水灾,七十四州县受灾,雍正派胤祥治理水患,胤祥兴修、疏浚河道,筑堤置坝,亲自勘查并绘制水域图,无论大河巨川还是小渠细流,都做出详细调查,细心筹划,治水效果显著,深得雍正赞赏,大大造福了人民。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胤祥并没有被自己的功绩冲昏头脑,也并不是冲着赏赐才肯为雍正全心全意办事,其中的原因只是出于和雍正二人的兄弟情谊。也能看出胤祥为人十分聪明,懂得身为臣弟怎样使君王满意和放心,不贪恋某些过分、例外的赏赐,以免引起猜疑嫉妒而不理自己。雍正也没有亏待胤祥,对他也是深信不疑,封他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
雍正八年(1730年),积劳成疾的胤祥病逝,终年4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