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标准二十四品之飘逸】入化与遁隐,中国画中的四种隐藏

书画艺术之窗 2022-11-18 11:15:36

二十二、飘逸

落落欲往,矫矫不群。缑山之鹤,华顶之云。

高人惠中,令色氤氲。御风蓬叶,泛彼无垠。

如不可执,如将有闻。识者期之,欲得愈分。

飘逸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超越、入化和遁隐,就像入化以超越为基础,最高层次遁隐又以入化为基础。化与隐本身便有着密切联系,形化为神,神化为形换个角度来理解便是形隐于神,神隐于形。所以飘逸之所以时时欲逸而不见,不可捉摸,藏而不露,实以其化而不止也。遁隐自身不足以成其隐,因为无所显则无所隐,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飘逸,显隐之谓也,飘是显中有隐,逸是隐中有显。

以中国画为例,其中的隐藏可分为四类。一是细节性隐藏。比如范宽将自己的名字隐藏在《溪山行旅图》中的一片树叶上,从而构成了一个有趣的细节。二是遮蔽性隐藏,即以此物遮藏彼物。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这两类都是具象的有形的隐藏。

三是象征性隐藏。中国画中的老人与孩童实际上代表着一种生命的轮回,这便是将某种理念隐藏在象征性的文化符号中。四是概念性隐藏。这往往表现为哲学性的相反相成,比如浓淡、疏密、曲直、明暗等等,其背后体现的其实是精神的运动变化。这两类都是抽象的无形的隐藏,其所引发的联想却可能更为丰富,一幅高水平的绘画作品,即使不留意物象,也能使人从线条变化和虚实对比中玩味无穷。

飘逸中所指的遁隐主要是后三类隐藏的融合运用,因为虽然抽象的无形的隐藏更为高级,但如果将之直接生硬的罗列却又是枯硬的,它们必须建立在感性的形式之上才会产生奇妙的艺术性。

比如太极图,当其最初被构思出来时无疑是具有超越性的,但此后便成为一种对于阴阳变化的哲学图示概括,成为一种更偏重于实用性的工具。如果在艺术创作中直接原样照搬,则它只是一个文化符号,并无太多艺术性可言。

但如果对其稍作变化,将其僵硬的几何线条换作直中有曲,枯润相生的笔墨线条,或将其中的线条乃至阴阳两鱼代之以简明的物象,则艺术性便随之增加。

更进一步,甚至可以脱离太极图外形的羁绊,以更丰富的物象和笔墨来展现阴阳的莫测变化,因为两笔便可成一太极,甚至笔笔之中都可以有阴阳,如又有一个似又不似的太极图若隐若现于这些物象之外,则其艺术性或者说飘逸性又会远高于前者了。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美学标准二十四品之飘逸」翻飞入于化境才成其为真飘逸

「美学标准二十四品之飘逸」自带超越属性,洒脱自然,曲尽其妙

4 阅读: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