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随着台海形势的变化,中国与台湾之间的问题变得十分敏感,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发展,竟然也在台海地区搞起了“小动作”,我国对此十分重视,毕竟和台湾搞暧昧只是美国下三滥的手段之一,和中国之间的竞争也不是一朝一夕了。
自从中国多方面崛起,经济科技双向腾飞之后,就已经引起了美国的注意,从关税的提高到科技的封锁,从贸易战到军事体系的相互比拼,如今对台湾问题的疯狂干涉已经触及中国底线,彼此的关系越发紧张,中美战争爆发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在如此剑拔弩张的氛围之下,美方竟然有媒体出面说风凉话,还有专家建议中国不要打中美战争,而是向曾经的大宋王朝学习,直接和美国签订“澶渊之盟”就好,这一番言论引起了国人的不满,其中又发生了怎样的事情?
格雷厄姆及其理论
提出这个观点的是美国专家格雷厄姆·艾利森。
从国人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观点和理解的确比较狭隘,但抛开这项结论不谈,格雷厄姆的眼光是比较具有国际性的。
只不过他对中国的理解产生了偏差,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本人所提出的“修昔底德拉陷阱”,这个看似偏深色的词汇出现在格雷厄姆在2012和2013年所发布的两篇文章之中,他认为这种陷阱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并且在2000多年以后依然保持。
结合当下中美的关系格雷厄姆对修昔底德拉陷阱进行了套用,尤其是在近期,特朗普当选美国领导人之后,这一概念被多次使用,甚至连前国务卿基辛格也强调了这一概念。
在所谓的“修昔底德拉陷阱” 之中,世界格局被划分为崛起国和守成国两个阵营,彼此之间存在着结构性矛盾,这种矛盾对两国影响深刻,并且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甚至可能会对世界新秩序构成巨大挑战,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引发战争。
在格雷厄姆所提出的理论之中,他认为在世界格局里,崛起国的发展必然会对守成国造成挑战,这是无可避免的,而与之相对应的,在感受到崛起国的潜在威胁之后,守成国也会予以一定方式的回击,这就是所谓的“修昔底德拉陷阱”。

目前的中国和美国恰巧正处于这种状态,如果不和平解决自身所存在的问题,那么很有可能就会引发下一场战争,这样的理解看似合理,但实际上却是偏激在一经提出之后就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广泛讨论的广泛讨论。
因为在这个所谓专家看来,修昔底德拉陷阱是可以避免的,但是需要崛起国作出让步,因为他认为守成国并没有什么过错,而对于这些老牌守成国所发起的必要挑战,是由崛起国主导的。
在格雷厄姆所研究的16个类似案例之中,有12个的最终结局都是战争,只有4个未曾爆发冲突,这就表示陷入修昔底德拉陷阱之后,双方并不一定会爆发战争,如果将这一结论引申到中美关系身上,双方依然存在和谈的可能。
如果片面理解为中美之间必然爆发战争,在逻辑上是行不通的,所以最真实的理解应该为“当拥有强大霸主地位的国家受到新兴强国的威胁时,两国之间有很高的可能性爆发战争”,这也正好对应了格雷厄姆所提出的理论以及最终的实验结果。
澶渊之盟的期望
当前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有些战争依然是可以避免的,或许就是出于这种过于理想化的观点,格雷厄姆就当前中美两国的关系提出了一些期望,他认为中美应该充分开发想象力,寻找新型的大国关系。
尤其是在中美两国高层会面之后,认为中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就意味着两国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合作,目的是为了双方都能够生存下去,极端一点来说,中美两国都拥有十分强大的核武器,如果一方全面发动核战争,那么很有可能两败俱伤,甚至同归于尽。
所以他认为两国之间应该寻找新的发展方式,甚至为此还专门学习了普通话以及中国文化,对我国的历史也了如指掌,只可惜最终得出的结论却是,“想让中美之间达成澶渊之盟一般的合作关系”。

原本美好的想法,却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如果此人真正详细了解过我国宋朝的历史,那么就只能证明,他依然是站在美国的立场上高高在上地俯视我国,是希望通过牺牲我国利益来换取所谓的和平,而并不是想为两国的长远发展着想。
澶渊之盟签订的背景是辽宋战争的爆发,大约是景德元年,辽太后和辽圣宗率领20万大军南下征讨宋国。
后者自然奋起反抗,也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整体局面与我军不利,辽军方面由皇帝和太后带领,亲自击鼓,昼夜出战攻城,士气正盛。
宋国方面奋起反抗,虽然战斗十分惨烈,但最终在瀛洲之战中取得了胜利,也算是一次较大的鼓舞,也增强了宋真宗的自信心,在宰相寇准的建议之下,皇帝也御驾亲征。

最初的溃败让辽圣宗更加确定最初“以战逼和”的决策,而宋朝方面因为有了皇帝的御驾亲征,所以在后续的一些作战之中依然保持胜利之姿,最终双方在停战之后也签订了《澶渊之盟》,虽然是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但自从签订开始,讨论就未曾停止过。
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澶渊之盟》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屈辱性,对于宋朝而言,是在获得胜利的情况下决定求和,言下之意,凭借当时宋朝的能力,或许完全有可能全歼来犯之敌,但最终却选择了退一步求和。
美其名曰为了所谓的互惠互利,两国互为兄弟国家,但实际上宋朝在这一场合约之中是吃亏的,因为这项条约虽然规定宋朝为兄而辽国为弟,但实际上,作为兄长的宋国需要每年支付辽国每年10万两白银以及20万匹绢作为岁币。
身为兄长却需要向弟弟每年上供,毫无疑问这项条约是带有屈辱性的,尽管它结束了两国近百年的纷争,还保障了后代的和平,但本身的屈辱性是无法改变的。

结合当今的中美关系,也就是说美国的专家认为,当前的中美依然应该与当年的辽,宋一样发展,签订所谓的盟约来维持长久的和平,但在这场现代的澶渊之盟中,中国和美国谁扮演辽国,谁又是非要吃亏不可的宋朝,这一点并未明确说明。
但作为在世界范围内横行霸道惯了的美国,以及这位专家当前的身份及观点,中国就是他眼中的“挑战主导者”,所以自然是宋朝的身份,美国想以辽国的角色坐收其利,这才是所谓专家真正的目的。
背后的深意
按照这位专家的意思,就是想要牺牲我国利益来和美国达成和平,如果真的按照“澶渊之盟” 签订的背景状况来分析,这已经不再是请求,而是直接的威胁,因为当年的辽国,是通过战争逼迫而来的和平,如今的美国也想要如法炮制,中国绝不答应。
况且现在的中美情况,也并不是像宋辽之间那么简单,两国之间已经牵扯到了具体利益,其他问题的存在很有可能将两国随时拖入战争,比如长久以来未曾得到解决的台湾问题,以及南海问题,这些都有可能成为中美两国将来的爆发点。
要知道,台湾作为历史的遗留,直接关系到我国的领土主权完整,美国近期在台海问题上的不清不楚以及干涉我国内政的表现,就注定了两国之间的矛盾不可能完全化解,如今还想要通过澶渊之盟的模式,牺牲我国的利益,谋取所谓的和平,更是天方夜谭。

或许这个所谓的专家低估了现在中国的实力,在研读历史的时候,只看到了澶渊之盟,不曾去深究辽国的最终结局,殊不知美国想要扮演的这一政权,在不久之后就遭到了宋金两大国家的围攻,最终走向了灭亡。
所以如今的中美关系十分复杂,并不能简单通过一个历史事件来定义,更不能直接要求中国走过去的老路。
中国人向来爱好和平,如果美国也有与中国和平相处的打算,首先应该在某些问题上做出改变,来表明自己的决心,而不是一边干预他国内政,蓄意挑起战争,一边口口声声说着所谓的和平。
参考文献
[1]吴斌.中美需要管控分歧、争取合作[N].21世纪经济报道,2024-07-02(005).DOI:10.28723/n.cnki.nsjbd.2024.002512.
[2]格雷厄姆“不小心”露了美国外交的底[N].环球时报,2024-06-13(015).DOI:10.28378/n.cnki.nhqsb.2024.003476.
[3]祁新龙.化解宋辽争端的澶渊之盟[J].炎黄春秋,2023,(05):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