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对出轨的人恋恋不忘该怎样走出来?

陈曼心理 2025-01-09 18:19:11

这两天在网上看到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异地一年多,最近发现最后两个多月的时间他出轨了,在一起的时候什么都很好,我第一次感受到关怀备至的爱,所以总处在痛苦里出不来,可以请你骂醒我吗?

在一段亲密关系中遭遇背叛后,总是对过去的美好恋恋不舍,并非过错,这是人之常情。

只要你在这段关系中投入了感情,建立了依赖,就一定会在被背叛的时候受伤,那种感受就像自己背后被捅了一刀,你心里定然也有无数的委屈、失望、痛苦。

寻求众人骂醒你,让你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看起来是一种比较理智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恐怕不会给当下的你带来多大帮助。

因为芸芸看客和你男友以及你们之间的感情没有半点关系,所以大多数人是站在客观角度,看待你的问题。大概率给到的建议都是:

分了得了,对“渣男”避而远之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理智上来看,你也觉得应该如此,但是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毕竟你和男友之间是有爱的,有羁绊的,并且在这段关系中你是局中人。

从你的描述上来看,“在一起的时候什么都很好”“第一次感受到关怀备至的爱”,可以解读出,当下你对这段关系的情感态度要高于理智。

因此,即使你知道所遇之人并非良人,你潜意识中还是会不自觉地为男友的背叛行为辩解。例如,考虑到之前男友对你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细心体贴,你还是认为他是一个可靠的伴侣。

在遭遇背叛后,你会本能地为他的行为寻找合理的解释。哪怕大家都说“出轨只有零次和无数次”,你还是忍不住想要探索是否存在“特例”。

只要你一直沉溺于这段关系的个人视角,始终以自己的情感滤镜来审视问题,解读问题,你就会很难接受现实。

虽然说人与人之间的滤镜效应是常见的心理现象。

然而,一旦滤镜效应过度,它就会演变成一种选择性关注和认知偏差,容易让我们带有偏见的视角去观察人物和事件。

这种视角就像滤镜一样,仅让特定类型的信息透过,而将其他信息排除在外。如果你一直带着这样的情感滤镜处理对方的背叛,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你始终无法真正走向自己想要的清醒。

01大脑会给过去的回忆增加滤镜,让你看到你想看到的东西

遭遇背叛后,你沉浸于过去的回忆,那些美好的片段在你脑海里面一遍遍浮现。

而看看现实,男友却背叛了你。你以为本来你们可以一直走下去,甚至结婚。但是现实却让你痛苦到想要落泪:

怎么会这样?他怎么是这样的人?我哪里做的不好吗?我们在一起不是很幸福吗?

美好的记忆与痛苦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问题是,有时候记忆是会欺骗你的。

人们普遍相信,自己所回忆起的经历性记忆是精确无误的。但实际上,这种看法并不准确。从记忆的形成到回忆的过程,错误有可能在任何一个阶段出现。我们对过去经历的记忆,被称为情节性记忆。

记忆的重构是指我们对这些情节性记忆进行再次构建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感知、想象力、对客观事实的记忆、个人信念以及社会影响等。

而我们的大脑具有一种倾向性:

在提取记忆中的信息时,它往往会更加关注积极的方面,放大这些内容,而相对忽视消极的部分。

这种选择性记忆导致我们在回忆过去时,筛选性地忘记过去关系中的争执和冲突,同时放大那些美好的瞬间。

例如,你提到在异地恋的一年多时间里,在一起的时候感觉非常美好,你能感受到关怀备至的爱。

然而,异地恋本身是充满挑战的,由于地理上的隔阂,情侣间的交流可能不如面对面那样直接和频繁,重要的时刻也无法相互陪伴。

在双方最需要帮忙的时候,彼此不在身边,一点忙都帮不上。对方遇到开心难过的事,也不能和你分享即时的喜悦或即时的安慰,仅仅凭借着通讯工具,靠着幻想过日子。

“不在一起的时刻”所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全都被你此时的情感滤镜给淡化了,这种现象被称作“积极偏差”,也称为“玫瑰色眼镜效应”。

也就是说为了保护自己的情感,选择性地回忆,只记住那些让自己感到快乐和满足的事情,而忽略那些不愉快或挑战性的经历。‌

问题就在于,你们的感情或许并没有你以为的美好。

在这段异地恋中,你觉得你们彼此的关系和需求处理的很好,显然结果并不是这样的。你们之间究竟合适不合适?他究竟是不是那个对的人?在热恋期间,你是很难冷静下来去思考的,自然你也很难意识到危险的存在。

直到对方背叛了你,你才开始意识到这段感情中不对劲的地方,比如他并没有想象中爱你,他没有想过和你拥有未来,但你难以接受这一现实。

人们本能地渴望确定性和控制感,因此,男友的不忠让你感到害怕、不满和焦虑。你渴望回到那个稳定而美好的过去,而回忆过去有一种安抚的效果,能够帮助你恢复平静。

尤其是在心理效能不足时,我们会下意识地采取一些“短暂的逃离”。回忆,就是这种逃离中最简单易得的一种。

02在理想化男友的虚假滤镜下,其实你根本不知道对方是谁

尽管在确立恋爱关系之前,你们已经确认彼此的价值观、兴趣爱好相契合,情感需求和供给也高度匹配,这也并不意味着这段关系就能顺顺利利。

因为相较于天天见面的情侣,异地恋相处的时间有限,基本上每次见面都会保持着新鲜感,所以很多问题很难暴露出来,你也很难做到对他真正了解。

在该前提下,再加上“投射机制”的作用,男友被裹在一层虚假滤镜下面,导致你看到的并不是真实的对方,而是理想化的对方。而这种投射,一般来自于两个方面:

方面一:你对理想化伴侣的投射

在恋爱初期,人们很容易将自己的理想和期望投射到伴侣身上,从而感到伴侣完美无缺,觉得他有着自己梦寐以求的一切优点。

然而,将伴侣理想化并非是在建立真正的“我与你”的关系,而更像是构建了一种“我与它”的关系。

在这种亲密关系中,你所面对的并非是真实的伴侣,而是你心中构建的理想伴侣形象。

对于这个理想伴侣,你有许多期望,比如希望对方尊重你、善于沟通、诚实、独立、幽默、有责任感……这些诉求背后其实充满各种要求、控制与索取。

当你描述第一次感受到关怀备至的爱,这也表明你的某些需求得到了满足,比如被爱的感觉,这种感觉非常吸引人。

它不仅为你的情感提供了寄托,还让你感到“被保护”或“被拯救”。因此,你更加强化了对男友的理想化投射,觉得对方就是自己的真命天子。

实际上,这种理想化投射反映了个人自身的需求,尤其是对于那些内心匮乏或自卑的人来说,感到被需要会带来安全感和感恩之情——终于能够证明自己的价值。

只要满足对方的需求,就能获得更多的爱,不会被遗弃。在关系初期,你甚至也会夸大对方的独特性,感受到在对方眼中自己是多么特别,这往往令人心动。

在这种美好的感受下,你看男友,觉得他哪里都好,自己似乎也找到了真爱。

你开始为他的各方面贴金,例如性格人品、学业、才华和情绪价值。就像前面提到一个概念“玫瑰色眼镜效应”,忽略对方的缺点,只看到其优点。

这种心理滤镜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常的,因为它能维持亲密关系的和谐和满足感。

然而,如果这种滤镜导致对伴侣过度理想化,会导致你看到的并不是真正的对方,而是自己幻想中的对方。

方面二:男友对理想化自己的投射

除了你对伴侣有理想化投射之外,对方也在向你投射理想版本的自己,通过塑造滤镜,引诱或诱惑你。

比如你觉得你们在一起的时候什么都很好,或许男友总能接住你的情绪和感受,非常细心体贴,总是思虑周全。

但是他在你面前展示出的这些形象,可能并不是他的真实面貌,而是他在潜意识中对理想化男友的标签,进行贴合。

这也可以理解,我们都希望能在别人心目中有一个完美的形象。所以我们一直在向某些人展示自己的形象,某些人也一直在向你展示他们的形象。

扮演理想化的自己这种行为,短期内的确能吸引到特定的目标对象。但是长期来看,维持这种形象,需要付出很多努力,这时对方就很容易露馅。

以至于你发觉男友背叛的时候,很难接受这一事实,甚至反复追问对方:你怎么变了?只不过,这才是他最真实的样子。

总结下来,异地距离、你对理想化男友的投射、男友对理想化自己的投射,在三重因素下,你很难看到对方真实的样子。

当你发现自己彻底陷入与某人的关系,可你根本不知道他是谁。直到男友出现了背叛行为,你对伴侣的依赖和幻想也就全都破灭了。

03深陷痛苦迟迟走不出来,是因为你困在了自己的情感叙事中

很多时候,你迟迟走不出悲伤和难过,并不是被痛苦困住了,而是被自己困住了,被困在了自己的情感叙事中。

什么意思呢?如果你持续地以一种消极或有害的方式来叙述自己的经历,比如反复讲述自己是受害者的故事,不断向别人传递自己很可怜。那么这种叙事可能会成为你理解和反应世界的默认模式。

举个例子,一个人总是说“我总是遇到不幸,没有人帮我”,这种叙述可能会让Ta在遇到任何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无助和不幸,而不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另外,每次你重复这种消极的情感叙事,实际上是在强化与之相关的情感和认知模式。

比如,你经历了背叛这个事情后,可能会不断地思考和讲述这个事件,并告诉自己“我无法相信这种事会发生在我身上”或者“我永远无法从这种伤害中恢复过来”。

每次你这样想或这样说,实际上是在大脑中重复这个故事。因此,你就不知不觉地陷在“悲惨的遭遇”里面,无法自拔。

如果一个人一直困在自己的情感叙事中,自己可能无法或不愿意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经历,更别提从痛苦中恢复了。

所以,当你能够剥离出个人视角,跳脱出情感滤镜带来的认知偏差也好,选择性关注也罢,才有机会回头,见识到人或事情更完整的面貌。

-END-

本文首发知乎平台:陈曼、王筱、张妍

侵权必究!

0 阅读:19

陈曼心理

简介:专业解答情感问题,教你如何理性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