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a爆火后,上海市委书记专程调研这些AI机构和企业

诚畅华 2024-03-11 20:30:53

作者:冯悦逸 华略智库新媒体部

来源:上海华略智库(ID:HUALUETT)

人工智能作为当下全球科技竞争焦点,是上海着力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近日,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一行赴人工智能领域相关机构及企业进行深度调研并召开座谈。这些机构与企业有何特别之处?上海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优势又是什么?

全文4980字,阅读约10分钟

2024年2月16日凌晨,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发布了首款文生视频大规模预训练模型(以下简称“大模型”)Sora,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强烈关注和热烈讨论。Sora前沿的技术和强大的应用潜力,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多模态突破性发展,也为人类与数字世界的互动创造了新的可能。

上海市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时刻高度关注着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动向。例如,2023年年初,ChatGPT的问世,让业内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研发热潮持续升温。而就在同年,首批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的8个大模型中,上海占据三席,分别为MiniMax的ABAB大模型、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的书生通用大模型、商汤科技的“商量SenseChat”。

此次Sora发布后,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一周内便迅速开展相关调研,组织召开人工智能科创机构和企业座谈会。此次调研会着重强调人工智能作为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的重要性,指出上海要全力抓好布局深化、生态优化、系统支撑、企业培育,加快推动上海人工智能发展高地建设取得新的更大突破。

调研地区、机构及企业代表

此次调研和座谈会出席代表既有产业集聚区、研发机构、孵化载体,还有龙头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

1.产业集聚区代表:徐汇区

图:上海市徐汇区西岸数智谷,来源:徐汇区人民政府

作为上海首个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徐汇区目前已拥有腾讯、阿里等上海近1/5的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近千亿元的产业规模,五年来实现了34.2%的年均增长。此外,徐汇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于2019年入选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并在2023年被国家评为“优秀”等级。

政策牵引方面,2023年7月,徐汇区发布了全市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专项政策《徐汇区关于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同年11月,徐汇区首创性发布了《关于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的若干措施》。

人才集聚方面,依托“光启人才行动计划”“AI人才全球招募计划”等重点人才项目以及众多大院大所的创新牵引,徐汇区已汇聚超3.5万人工智能相关领域人才。

品牌活动方面,徐汇区在2023年联合相关单位主办了第二届长三角科技产业创新论坛暨AI大模型产业应用高峰论坛,此外更是连续六年参与承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

2.研发机构代表: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AI实验室)于2020年7月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揭牌成立。作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科研机构,实验室以对标国际一流为目标,在重要基础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环节带来不少新突破。

例如,在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实验室联合相关企业及顶尖高校发布了备受瞩目的“书生通用大模型体系”,包含多模态、语言、三维实景等模型,展示了在多模态理解、长文本处理、高精度三维建模等方面的世界领先成果。值得一提的是,书生·浦语模型(InternLM)在多项评测中超越了国际知名模型ChatGPT,在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上形成了强大的行业竞争力,不仅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新工具,也为自动驾驶、智慧医疗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开辟了新路径,标志着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新高度。

图“书生·多模态”,根据张大千《湖山清夏图》原创的七言绝句,来源:“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微信公众号

3.孵化载体代表:上海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

上海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以下简称“模速空间”)于2023年9月28日在徐汇西岸揭牌成立,是全国首个生成式人工智能专业孵化和加速载体。

自启动以来,模速空间为入驻企业提供算力调度、数据开放、评测评估、融资服务等关键技术支持和全方位孵化服务,并通过构建行业级生态社区,促进企业间高频互动与深度交流。此外,针对大模型初创企业资金投入大、算力需求紧等痛点,模速空间为入驻企业提供“梯次梯进”的优惠房租,并且每年将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不超过算力成本的30%、最高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

图: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一行调研上海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来源:“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

成立不到半年,模速空间就已成为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布局和创新苗圃,成功吸引近60家相关企业入驻。如空间内的星环科技,就因其在大模型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实力,被纳入“中国生成式AI市场生态图谱V1.0”及“2023央国企数字化产业赋能图谱”。

4.龙头企业代表:上海商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商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商汤科技”)成立于2014年,作为国内人工智能领军企业,长期深耕原创技术研究,不仅在安防、金融、自动驾驶等17个行业中全面发力,还在智慧生活领域开辟探索物联网设备、元宇宙和智慧健康生活的应用。

根据国际知名调研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联合头豹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AI开发平台市场报告》,商汤科技在增长指数和创新指数两大评估的综合评分中位列国内第一。

图源:“商汤科技SenseTime”微信公众号

2023年4月,商汤科技在其技术交流日上隆重推出涵盖自然语言生成、文本到图像、感知模型注释等关键功能的大型人工智能模型——“日日新SenseNova”,展现了公司在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强大实力。其中包含的中文大型模型应用平台——“SenseChat”,专注于对中文文本的理解和生成,展现了对中文语境的深刻把握。

5.高成长性企业代表:上海稀宇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稀宇科技有限公司(MiniMax,以下简称“上海稀宇科技”)成立于2021年,以大模型为主要研发方向。作为国内第一家同时拥有视觉、语音、文本的多模态大模型能力的创业公司,上海稀宇科技已在2023上半年被评为“全球新晋独角兽”。

2022年,上海稀宇科技推出创新性技术突破——“Glow-AI”虚拟社交应用,为用户创建可进行深度个性化定制的“智能代理”。这些代理具有独特的人格、声音和外观,能满足用户在角色扮演、陪伴和倾诉等多方面的情感和社交需求及办公协作、智能硬件、客服等10余个行业场景应用,目前注册用户已近数百万量级,合作方包括小红书、金山办公等多个国内头部企业。这一创新应用不仅展示了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强大研发能力,也为数字时代的人机交互提供了新可能。

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强在哪里?

上海人工智能产业从2017年开始全面布局,产业规模由2018年的1340亿元发展到2022年的3821亿元,不仅超过了同为人工智能强市的北京(约2270亿元)及深圳(2488亿元),且实现了超29%的年均增长。近年来,张江人工智能岛、上海工业智能中心、滴水湖AI创新港等重大项目建设,体现了上海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持续发力。

图:“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最具创新力城市”榜单,数据来源:AMiner、智谱研究

根据在中国国际数字和软件服务交易会(简称“数交会”)上学术科技情报大数据挖掘与服务系统平台AMiner联合智谱研究发布的“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最具创新力城市”榜单,北京与上海共同上榜全球前十,其中北京以96分的创新指数跻身第二名,而上海则以87分位列第八名。

作为国内人工智能的第一梯队城市,上海的竞争优势何在?

产业政策体系健全

上海从2017年10月通过发布《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将人工智能上升为优先发展战略起,便陆续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与规划。

例如,2022年9月,上海发布的《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是全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首部省级地方法规,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应用赋能和产业治理与安全等方面制定了明晰的法律规定;2023年11月,上海抢抓大模型发展机遇,推出《上海市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发展若干措施(2023-2025年)》,围绕大模型创新能力、创新要素供给、创新应用等方面提出了11条具体措施。

这些政策让我们看到了上海在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研发上的前瞻性,也为推动相关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高校、科研机构丰富

上海凭借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水平院校,在人工智能赛道上形成了先发优势。

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在1973年就成立了我国高校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计算中心之一——上海交大网络信息中心,并逐步搭建起国内顶尖的人工智能计算平台,是国内最早涉足人工智能领域的高校之一。如今,人工智能作为其王牌专业,已为上海培育出商汤科技董事长徐立、依图科技联合创始人林晨曦等人工智能产业人才。

同时,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上海量子科学院研究中心、上海期智研究院等主要依托高校力量或者由政府联合顶尖科学家组建的一大批人工智能研发机构,也不断推进着上海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研究。

图:上海期智研究院,来源:“科创上海”微信公众号

企业梯队完备

外资企业方面,作为全国外资研发中心最多的城市,上海集聚了IBM、微软、英飞凌等跨国企业巨头在此设立人工智能相关研发总部。

本土企业方面,上海不仅有腾讯、阿里等国内领军企业在此设置人工智能相关研究机构,还有滴滴自动驾驶、云从科技、斑马网络等一批独角兽企业不断为人工智能领域注入创新活力。根据胡润研究院《2023全球独角兽榜》显示,人工智能为上海独角兽企业分布最多的行业,数量占比超过12%。

同时,上海已形成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格局,在基础层(地平线、禾赛科技等)、技术层(商汤科技、云从科技等)、应用层(盒马、联影医疗等)三大环节均有企业布局。

世界级品牌盛会集聚

上海自2018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创办以来,已连续六年成为其承办城市。这一国际性行业盛会通过发挥“聚智”“引才”“兴业”三大功能,推动上海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例如,围绕人工智能治理、法治等话题开展的大会系列论坛,已累计催生出超百部人工智能领域重磅报告或倡议。

此外,源自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旗下子品牌的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GDC),在2023年升级迭代为独立行业盛会后,同样在上海举办。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这一以全球代码开发者为主角的顶尖盛事,主举办地就在上文提及的徐汇区模速空间。由此可见,此次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的调研行动,体现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高度重视之余,也是为即将在3月下旬召开的2024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2024 GDC)预热鼓劲。

创新资源配置高效

对于创新资源的重视,同样是上海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优势所在。

人才方面,上海不断创新改革相关领域人才培育模式。如2022年2月上海人社局、中国(上海)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中心与深兰科技联合搭建了上海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实训中心,通过完整的“产学研用”体系,培育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以及技术应用领域的紧缺人才。

图:《文汇报》关于“AI青年科学家联盟”的相关报道

资本方面,2019年8月,上海国盛集团与临港集团作为主要发起方,联合相关国资平台、单位及金融机构共同成立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目标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并在2020年打造“上海AI会客厅”特色品牌。目前,该基金已帮助星药科技、乐言科技、地平线等知名人工智能企业完成融资。此外,浦东新区、徐汇区、杨浦区等也设立了人工智能领域的专项资金、创投基金等。

结语

Sora的发布带来了今年人工智能领域的“第一炸”,让科技的春风扑面而来。它的爆火,不仅展示OpenAI在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也相继引发了我国在人工智能赛道上领先抢跑的紧迫性。

国家层面,2024年3月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式上,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地方层面,南京、杭州等城市在2024年开年第一会上也多次着重提及了人工智能产业尤其是大模型发展的话题,率先开启了加速赛跑模式。

上海作为国内人工智能重镇,在长期聚力发展过程中已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此次调研行动也充分展现上海抢抓发展机遇的决心和动力。

面向未来,上海仍需久久为功。立足健全的政策体系、富集的科创资源、高能级的品牌盛会等优势,继续加强人工智能底层技术研究,加快推动行业标准建设,并通过“政产学研用金媒”深度融合释放更多应用场景落地生根,从而更好发挥上海的“头雁效应”,加快建设具备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高地。

参考文献:

[1]. 《AI人才 | 20221230上海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工作主要举措》,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2023年1月.

[2]. 《半年,172起融资!上海如何成为人工智能高地?》,张通社,2023年7月.

[3]. 《陈吉宁调研模速空间,与人工智能科创机构和企业座谈,进行现场办公》,上海发布,2024年2月.

[4]. 《点赞!徐汇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获评国家级“优秀”》,上海徐汇,2023年11月.

[5]. 《开年上海有多忙?三个关键词传递“奋力一跳”强信号》,上海大调研,李佳蔚等,2024年2月.

[6]. 《Sora背后的这条新赛道,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开始发力抢跑了》,富贵门,邱海鸿,2024年2月.

[7]. 《政府工作报告深读|开展“人工智能+”行动释放了哪些信号》,澎湃新闻,范佳来,2024年3月.

[8]. 《重磅!2023年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链全景图谱》,前瞻产业研究院,穆晓菲,2023年10月.

*题图来源:上海发布

0 阅读:29

诚畅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