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诗经》里君子好逑的额窈窕淑女出自哪里吗?今天告诉你,很可能就在泸州及其周边区域。
我之前多次提到了《诗经》最早采集者是被誉为中华诗祖的泸州人尹吉甫,而且《诗经》就采集自四川盆地。今天我们进一步推论《诗经》国风中著名的“周南”与“召南”两个系列极大可能就是分别采自成都平原东南部与西南部。
按众多文献分析,周公旦的采地在岐山以东,其南部民间诗歌采风称为《周风》,而召公奭的采地在岐山以西,其南部民间诗歌采风称为《召南》。
当然我之前也推论过西周政权在蜀,而著名的岐山就在彭州天彭门,那是不是意味着,周南召南就分别采集自彭州东西南部呢?的确,我们从北宋专门研究“诗经地理”的《诗地理考》可以找到很多肯定的答案。
《诗地理考》提到:“系之周公,则由雍州以致荆、扬,东南之域也。系之召公,则由岐山以至梁、益,西南之域也。武王伐纣,有庸、蜀、羌、髳、微、卢、彭、濮八国之人为助,其服周化久矣”。首先这里的周公管辖的荆、扬两州所在地与我之前推论的禹贡九州其中荆、扬位置相符,都是东都平原东南。而召公的位置虽然明没有明确,但是梁益之地,牧誓八国不都指的就是蜀地吗?
接下来,我们单说“周南”。我之前专门有考证过江汉之地正是岷江与沱江流域之地,上古汉水汉阳在川南泸州宜宾区域,正好《诗地理考》提到“江汉之间,二南之地,《诗》之所起在于此”,更精准的是,《诗地理考》还对《诗经》最早采集者西周国师泸州人尹吉甫所写的《诗经·周南·汉广》这首诗进行了解读:“《汉广》,采于江、汉而得之”,也就是说,西周国师泸州人尹吉甫根据周南川南江汉之地风情写了一首反映泸州风情的《汉广》,这样逻辑是不是通顺了呢?所以,《诗经周南》里我们熟知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些故事发生在哪里,就不言自明了吧?
《诗地理考》还提到一条重要线索:“汝水,周南之水也,出汝州鲁山东南”。这里提到汝水,与我不久前提到的汝阳吻合,从明代地图上还能看到汝水在泸州区域,汝阳就是泸州。按照唐代学者孔颖达的注释,“汝”就是“江”。也就是说汝阳就是江阳。江阳恰巧就是泸州的古称。
以上内容说明,周初周人势力已至江汉流域的“南国”,到了西周中期昭王时代,南国曾发生叛乱,周人失去对南国的控制。到了西周末年至春秋初叶,周室重新经营“南国”,并利用“汉阳诸姬”牵制楚国,继续在这里瓦屋山乐山区域大量采铜,维护运输通道。
至于上面提到汝州区域的鲁山又是哪座山,和著名的鲁班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我说召南在成都平原西南部狭长区域,我们以后详聊。请继续关注翔子史前推理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