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美国诱骗乌克兰,拆毁苏联核航母一事证明:这条路线是对的

零度有法谈 2024-12-25 04:55:28

1992年,美国通过精心设计的商业交易诱导乌克兰拆解了苏联正在建造中的核动力航母“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这场事件彻底终结了苏联航母计划的最后希望。

为何苏联这个曾经不缺技术、不缺资金的超级大国,却在航母发展上频频受挫,最终将可能问鼎世界第二强的航母拆解成了一堆废钢?

要搞清楚这件事,得先从苏联航母的发展轨迹说起。很多人以为苏联在航母领域毫无建树,其实并不是这样。从沙俄时代到苏联初期,航母的理念就已经存在。

1909年,沙俄的工程师提出建造“侦察舰”,这艘舰船要搭载多架飞机,通过弹射起飞和甲板降落执行侦察任务,这一想法已经非常接近现代航母的概念。

到了苏联时期,尽管战后工业残破,但他们在航母技术上仍然有不少尝试,例如建造了“公社号”飞机运载驳船,甚至在1943年设计了英国航母风格的“72型航母”。

可惜,这些计划无一落实,原因很简单:战略资源不够。

苏联的战略资源始终优先倾向陆军和空军。

航母这种“远洋舰队的灵魂”并不符合苏联以陆权为核心的战略模式。从地理环境来看,苏联的海岸线分散,出海口易受控制,没有足够的远洋通道支持航母活动。

从战略选择来看,苏联的核心目标是巩固陆地疆域,而非拓展海外势力。于是,航母一直被排在资源分配的末尾。即便到二战后,苏联短暂提出发展航母的计划,也在核武器和导弹技术出现后被搁置。

当原子弹的蘑菇云升起时,苏联领导层迅速转向发展核潜艇和战略导弹,将航母视为昂贵又容易被摧毁的“活靶子”。

冷战时期,航母的命运仍然被苏联高层视为无关紧要的次要议题。

赫鲁晓夫认为航母毫无意义,而勃列日涅夫则担心航母作为进攻性武器与苏联的防御性学说相违背。尽管海军元帅戈尔什科夫极力推动航母项目,提出用“过渡性航母”作为妥协方案,但他的努力依然难以改变高层的观念。

于是,苏联航母的发展路径就变成了一个奇怪的方向:既要发展航母,又不能像美国那样全力以赴。

他们的解决方法是制造“重型载机巡洋舰”。

基辅级航母是这种妥协的典型代表。这种航母可以搭载固定翼舰载机,但舰载机必须使用垂直起降技术。比如Yak-38战斗机,它虽然在设计上实现了“起降灵活”的目标,但性能与真正的舰载战斗机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Yak-38的作战半径小,载弹量低,这直接削弱了基辅级的作战能力。基辅级更像是一个“大号反潜巡洋舰”,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航母。

尽管它看起来体量庞大,作战系统复杂,但无论是舰载机的性能还是整体战斗力,都无法与美军的尼米兹级航母相比。苏联航母发展的时间被这样无意义地浪费了。

直到1980年代,苏联才开始认真考虑发展大型航母。

原因很简单,美苏冷战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双方的核力量已经达到均势,苏联发现靠核潜艇和远程导弹打击美国航母的想法越来越难以实现。

美军的航母战斗群防御能力越来越强,尤其是在电子战和信息化方面,苏联几乎处于全面劣势。远程反舰导弹虽然威力强大,但前提是必须定位敌方航母,而苏联的侦察能力却非常有限。靠卫星和远程雷达进行监控时,往往无法突破美国航母战斗群的电子干扰。

这种窘境让苏联不得不承认,想要有效威胁美国,自己也必须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型航母。

于是,核动力航母“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建造计划正式启动。

这艘航母被设计为搭载弹射起飞的重型战斗机,并配备当时苏联最先进的核动力系统和电子设备。如果一切按计划推进,它将在1994年服役,成为仅次于美国超级航母的全球第二强航母。

然而,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并未等到结果。1991年苏联解体后,资金链彻底断裂,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建造也随之中止。

更令人唏嘘的是,乌克兰继承了这艘航母的建造厂,却根本无力继续推进项目。在这种经济窘境下,美国通过第三方公司提出了“高价回收废钢”的提议,鼓励乌克兰将这艘航母拆解出售。

乌克兰很快接受了这一建议,而拆解完成后,美国却以市场价格波动为由拒绝支付。这一计谋让乌克兰彻底失去了航母项目的可能性,而苏联耗费数十年积累的航母建造经验,也随之消散殆尽。

这件事背后,实际上是美国对核动力航母技术路线的长期坚持。

美国从二战结束后就明确了大型航母在未来战争中的核心地位,而苏联却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始终试图用“非对称”手段绕开航母路线。基辅级和核潜艇看似是“聪明的捷径”,但实际上却导致了苏联在航母技术上的长期落后。

这一点,从美国对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拆解决心上可以看得非常清楚。美国不惜花费时间和资源,也要确保这艘航母不会成为未来的威胁,这正是对航母战略价值的最好肯定。

辽宁舰

今天再看苏联航母的发展史,似乎可以总结为“被浪费的时间”。

从沙俄时期的航母萌芽,到苏联冷战时期的战略摇摆,再到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终结,这段历史不仅是苏联自身的遗憾,也是对所有大国发展航母的一个警示。

航母不仅仅是一艘舰船,它背后是一个国家技术、经济和战略意志的体现。而苏联最终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能力建造航母,而是从一开始就没有为航母找到合适的位置。

第比利斯号,后改名为库兹涅佐夫将军号

航母的价值,从来不在于它能否直接威胁敌方舰队,而在于它作为一支远洋作战力量的多用途性和灵活性。

美国早就明白这一点,所以能够坚持不懈地完善自己的航母技术。而苏联,在误判中浪费了太多时间和资源。等到他们意识到航母的重要性时,时间已经站在了对手一边。

参考资料:

美媒分析:为什么俄罗斯到现在都没有核动力航母?——参考消息2024-01-09 10:06

一周军评:“四号大船”用上核动力?——观察者网2024-03-10 09:34

苏联首艘核动力航母,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可搭载近70架飞机——中国小康网2020-02-20 12:11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