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武帝手下做官多危险?丞相横死率超50%,重臣动动嘴唇就被杀

文史砖家 2024-04-22 15:43:58

文|格瓦拉同志

无休止的对外战争、横征暴敛,再加上频频发生的天灾人祸,等到汉武帝在位的晚期,帝国人口已经减半,许多地方更是十室九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底层民众,能平安地过完一生,简直跟中“六合彩”一样幸运。其实,在雄猜阴刻、薄情寡恩的汉武帝治下,不仅是底层民众,就连王公百官的境遇也很危险,动辄便因各种细微的过错被杀,可谓悲惨至极。

为了对汉武帝时期官场的危险性有深入了解,我们首先以作为百官之首的丞相为例,看看他们在汉武帝治下的结局如何。

汉武帝即位之初,在景帝朝担任丞相的老臣卫绾留任,但此君身为阁揆却尸位素餐、毫无建树,让志向远大的刘彻相当不满意。在容忍这位庸碌宰相3年后,汉武帝最终将卫绾罢相,时在建元元年(前140年)。不过,卫绾虽然丢了相位,但晚年生活却相当不错,经常能收到皇帝的赏赐,直到元光四年(前131年)寿终正寝。

窦婴是第一位被汉武帝处死的丞相

接替卫绾出任丞相的,是窦太后的侄儿窦婴,在辈分上是汉武帝的表叔。窦婴因主持平定“七国之乱”而深受汉景帝的器重,加之能力出众,因而被册封为魏其侯,并最终拜相。不过,窦婴在担任丞相期间,因与御史大夫赵绾一起崇儒抑道,由此触怒信奉黄老之学的姑妈窦太后,在任仅一年便去职(前139年)。8年后,窦婴被政敌田蚡诬陷,因“伪造诏书”罪被处死。

接替窦婴出任丞相的,是柏至侯许昌。身为开国功臣许温的孙子,许昌其实并没有政治才能,只是凭借出身和窦太后的信任而跻身相位。许昌在任4年(前139-前135年),事事都听从窦太后的指示,无异于前者的“提线木偶”,令汉武帝很不满意。因此,等到窦太后病逝后,汉武帝立刻给许昌按上一个“丧事不办”的罪名将他罢免。许昌罢相后回归封国,若干年后病死。

接替许昌出任丞相的,是汉武帝的舅舅、武安侯田蚡。田蚡在任五年(前135-前130年),依仗着皇帝的宠信独断专横,拼命地在朝堂内外安插亲信,几乎垄断国中所有的重要职位。与此同时,田蚡因与前丞相窦婴不和,诬陷其犯有“伪造诏书”罪,导致后者被斩首示众。事后不久,田蚡患上精神分裂症,经常看到窦婴在身边索命,最终竟被吓死。

田蚡死后,御史大夫韩安国出任代丞相,可惜在“转正”之前遭遇车祸,跌跛了脚,因毁形象不佳被武帝罢免,而由广平侯薛泽出任丞相。跟卫绾、许昌一样,薛泽也是一位庸碌宰相,在任6年(前130-前124年)只知道持禄保位,在军国大政上毫无建树。最终,薛泽因碌碌无为被罢相,若干年后病故。

公孙弘是汉朝建立后第一位平民出身的丞相

接替薛泽出任丞相的,是汉朝第一位平民宰相公孙弘。公孙弘的一生非常传奇,他原本是个猪倌,直到40岁才开始读书,70岁才入仕,但仅数年时间便跻身相位,这无疑源于汉武帝的宠信。公孙弘在任3年(前124-前121年),广纳天下贤才参与国事的商议,躬行节俭,并劝说武帝罢西南夷、苍海郡工程,颇有建树。元狩二年(前121年)三月,公孙弘卒于丞相任上,享年80岁。

接替公孙弘出任丞相的,是“飞将军”李广的堂弟、乐安侯李蔡。虽然人生的传奇性不如堂兄,但李蔡在军功、政绩等方面都非常出色,并由此当上丞相。李蔡在任3年间(前121-前118年),协助皇帝治吏、改币、统禁盐铁等大计,颇有成就。然而,在元狩五年(前118年),李蔡因私自侵占汉景帝陵园前路旁一块空地而被问罪,应送交法吏查办,但他不愿受审对质,于是自杀身亡。

接替李蔡出任丞相的,是太子太傅、武强侯庄青翟。跟许昌、薛泽的情况相似,庄青翟并没有政治才能,他在任3年内(前118-前115年)最主要做的事情,便是与御史大夫张汤争宠,两人由此相互构陷,势若水火。元鼎二年(前115年),有人盗挖汉文帝皇陵中陪葬的钱币,事发后汉武帝问责于丞相和御史大夫,张汤、庄青翟出于畏惧,只得相继自杀。

接替庄青翟出任丞相的,是太子太傅、高陵侯赵周。赵周在任3年(前115-前112年),同样是一个碌碌无为的丞相。元鼎五年(前112年)九月,朝廷祭祀宗庙,列侯按规定都要奉献黄金(酎金),结果有106人因所献黄金成色不好或斤数不足而被剥夺爵位,史称“酎金夺爵”。事发后,汉武帝追究相关责任人,赵周因知情不报被逮捕入狱,随即畏罪自杀。

接替赵周出任丞相的,是御史大夫、牧丘侯石庆。石庆是汉景帝的老师、“万石君”石奋的幼子,生性谨慎、忠厚老实,曾做过戾太子刘据的老师,很受汉武帝的敬重。不过,石庆并没有政治才能,在任9年(前112-前103年)唯唯诺诺、毫无作为,但尽管如此,还是多次遭受汉武帝的申斥。太初二年(前103年),石庆在忧虑中病死,侥幸善终。

公孙贺被灭族,揭开“巫蛊之祸”的序幕

接替石庆出任丞相的,是太仆、葛绎侯公孙贺。作为大将军卫青的“黄金搭档”,公孙贺多次参与对匈奴的战争,立下过赫赫战功,深受汉武帝的倚重。然而,公孙贺在接到丞相的任命时,害怕会引祸上身,所以迟迟不肯接受印绶,直到武帝动怒后才上任。公孙贺在任11年(前103-前92年),尽管每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最终还是倒在“巫蛊之祸”中,被诬下狱而死。

接替公孙贺出任丞相的,是汉武帝的侄儿刘屈氂。刘屈氂由涿郡太守直接被提拔为左丞相,次年又受命讨平太子刘据发动的叛乱。最终,太子兵败自杀,牵连而死者多达数万人,刘屈氂由此引起汉武帝不满。前90年,刘屈氂为求自保,便暗中勾结贰师将军李广利,准备立昌邑王刘髆为帝,而其妻又有诅咒武帝的行为。事发后,刘屈氂被判腰斩。

田千秋是武帝朝最后一位丞相

接替刘屈氂出任丞相的,是大鸿胪、富农侯田千秋。田千秋本是护卫汉高祖陵寝的郎官,因冒死上书为太子刘据伸冤,令武帝非常感动,因而获得火速提升。刘屈氂被杀后,田千秋出任丞相,并在武帝临终前,与霍光、金日磾等人一同接受托孤重任。田千秋在任12年(前89-前77年),辅佐汉武帝、汉昭帝父子,虽然没有学问才能,但能以谨慎忠厚自守,以故得以长期在位,并最终卒于任上。

由上述史实可知,武帝在位54年间,曾更换过13位丞相,除1人托孤留任外,其他12位丞相被免职者有7人,因罪自杀者有5人,而被免职的丞相当中,有2位最终也横死。丞相得善终率还不到50%,这数据实在是可怕。而且那些得以善终者,在任时不是忍辱偷生,便是死后遭受污名,很少有名实俱保者。

丞相作为百官之首,权力最大、地位最尊崇,在汉武帝治下的横死率尚且都超过50%,其他朝臣的命运肯定更加不堪。事实也的确如此,武帝一朝官员们不仅被剥夺实权,而且彻底失去人格尊严,动辄便会因微小的过错而饱受苛责、杀害,甚至对某项政策有意见但不说出来,也一样会遭遇杀身之祸。比如,大司农颜异的遭遇便是典型。

导致颜异被杀的“导火索”-白金三品

颜异是孔子最器重的学生颜渊的后代,最初担任济南亭长,后来因廉洁耿直得到朝廷的赏识、拔擢,最终官至大司农,位列九卿之中。然而,颜异深受汉武帝信任的颜异,却因为对皇帝使用“白金三品”来敲诈勒索列侯颇有微词而遭到猜忌。事后,在汉武帝的授意下,御史大夫张汤开始搜罗颜异的“黑材料”,务必要将他置于死地。

在张汤的积极运作下,不久便有人告发颜异,称他有一次会客时,客人谈论朝廷新近颁布的政令有不合适的地方,应该做出必要的修订,但颜异听后却微动嘴唇而不应声。张汤一听,如获至宝,立即向汉武帝上奏道:“颜异身为九卿,听到他人评论法令有不适当之处,不向朝廷进言而是进行腹诽,如此大逆不道,应判处死刑!”

所谓的“腹诽”,又称“心谤”,意思是嘴上对某人某事不公开发表任何意见,但心里却认为不对,属于典型的“思想犯罪”。按照常理来讲,定罪量刑的前提是某人有真实的行为过错,如果仅仅是没有说出口的“思想罪”,不应该作为判刑的依据。然而,汉武帝居然采纳张汤的建议,以“腹诽”的罪名,在元狩六年(前117年)将颜异处以死刑。

汉武帝雄猜阴狠、刻薄寡恩,在他手下做官风险极大

颜异因“腹诽”被处死,无异于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张汤之流为了讨好汉武帝,频频借助这项罪名来打击政敌,一时间搞得朝廷内外人心惟危。为了保住官位和性命,朝臣们纷纷学会看皇帝的脸色行事、谄谀取容的本领,使得汉朝的官场生态变得愈发恶劣,其国势由盛转衰,以至于在几十年后覆灭,便顺理成章了。

参考书目

1. [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版。

2. [东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99年版。

3.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15年版。

1 阅读:101
评论列表
  • 2024-04-25 21:47

    汉武帝逼太子造反,逼自己皇后自杀。连对自己亲人都这样逼迫,更不要说对臣子的薄恩寡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