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全球“抢矿”遇尴尬,稀土绕不开中国加工链

高欣怡侃谈 2025-03-27 17:43:52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资源战车”正陷入结构性困局——尽管他试图通过施压乌克兰、觊觎格陵兰岛矿产扩大稀土控制权,但美国国防部2内部评估显示,即便获得这些资源,83%的稀土仍需运往中国加工。这场看似激进的资源争夺,暴露了美国高端制造业的致命短板。

3月24日,特朗普援引《国防工业生产法》,要求将美国稀土年产量提升至6万吨(2024年为4.3万吨)。然而,彭博社披露的行业报告指出,美国稀土分离技术落后中国至少15年,关键环节如钕铁硼磁体生产,90%产能集中在中国包头和赣州。更严峻的是,美国最大稀土矿芒廷帕斯开采的矿石,每年有2.8万吨需经中国冶炼厂加工后才能用于军工和新能源产业。

特朗普政府近期动作频频:3月中旬与乌克兰重启矿产协议谈判,要求获得扎波罗热稀土矿区开采权,但乌克兰议会以“损害主权”为由搁置表决;同期重启收购格陵兰岛计划,遭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明确回绝:“格陵兰属于格陵兰人,不会成为任何国家的资源殖民地。这两项受挫行动揭示,资源民族主义浪潮下,单边主义策略愈发难以推行。

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中国掌控着全球70%稀土开采量和90%加工产能。尽管美国稀土储量位居全球第三(140万吨),但本土仅有两家初级冶炼厂,且生产成本比中国高出40%。更讽刺的是,美国能源部拨款12亿美元扶持稀土产业,但至今未建成一条完整产业链——洛马公司F-35战斗机所需稀土永磁体,仍需从中国宁波韵升进口。

特朗普的“资源囤积战略”被指重蹈制造业回流覆辙。2018年富士康威斯康星州工厂承诺创造1.3万个岗位,最终仅雇佣800人;此次稀土计划同样面临技术工人短缺、环保成本高昂等瓶颈。前五角大楼顾问詹姆斯·肯尼迪直言:“即使美国明天占领全球稀土矿,没有中国的分离技术,我们的导弹照样飞不起来。”

这场资源博弈的本质,是全球化分工对单极思维的嘲弄——当中国通过40年技术积累筑起稀土加工护城河,美国的霸权逻辑在产业链铁律前显得苍白无力。

0 阅读:6

高欣怡侃谈

简介:让你与世界同步,了解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