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我是言柒,一个不太安分的打工人。
前几天发工资,身边几个同事都在叹气,说马上过年了,来回车费加上春节期间开销,怎样也得花个一两万,这点钱根本不够用。
果然小孩子才期盼过年,大人想到的全是开支。
超市里“买一送一”的年货专区、商场里精致的节日礼盒,再加上亲朋好友聚会,一顿顿热闹的饭局、一个个不得不给的红包......
假期没放几天,存款先发出警报了。

不过,有些钱也不是非花不可的,例如下面这些。
1、盲目攀比
春节亲友聚会,往往最容易出现“攀比”现场——
谁家买的年货高档,谁送的礼物有档次,甚至连穿什么衣服都得精挑细选。
于是很多人抱着“不能丢面子”的心态,一边刷卡一边默念:今年一定要“艳压”全场!
但其实没有多少人会真正关注你,过度追求“面子消费”,到头来只有账单会默默往你身上扎几针。
凡事量力而行即可,用心挑选且实用的礼物,远比高价但毫无用处的要有意义得多。
真正的亲情无需靠物质堆砌,过年是为了开心,不是为了比排场。
摆正心态,大家都能轻松些。

2、过分追求仪式感
从花里胡哨的年夜饭套餐,到高价的节日装饰,“仪式感”成了消费的代名词,很多人总觉得多花点钱,才能显得“有过年的样子”。
可那些几百块钱的精致摆件,春节一过基本就会被打入冷宫;昂贵的年夜饭套餐,味道未必比家常菜好到哪儿去。
不如自己动手,例如用红纸剪窗花、用旧物改造节庆摆件、全家人一起准备一顿年夜饭等等,既省钱又更有意义。

3、高估自我需求
年底,相对于其他时候,总是有特殊意义的。
勤勤恳恳干了一年,又有年终奖这笔“意外之财”,很多人都会下意识给自己找各种“合理”的消费理由:
“新年当然要穿新衣服”、“化妆品快用完了,买点备着”、“多买几件,反正能用”……
然后一不小心,衣柜塞满吊牌没剪的衣服,化妆品堆成了库存大山,一顿操作下来彻底返贫。

4、疯狂囤年货
“年货大作战”是过年前的“传统项目”,但很多人总是要过了很久才发现,冰箱里的战利品吃到二月都吃不完,礼品换来换去最后也都堆在家里。
学会按需购买,合理计划年货清单,避免“多买点以防不够”的心理。
尤其要格外留意保质期,特别是生鲜类年货,控制在3~5天范围内就行了,吃完再买也不迟。

5、忽略细节开销
春节期间,除了一些常见的消费外,小额消费更是“隐形杀手”。
烟花爆竹、节日饮料、零食小礼品......
看起来可能没多少,但零零碎碎加起来,常常也是几百上千了。
所以最好是设置一个每日限额,比如就在微信放个100块零钱,花完及时踩刹车。

节俭不是小气,而是为将来的生活负责。
过年开开心心是重点,但“有节制地消费”才能让快乐不留遗憾。
希望大家都能理性消费,快乐存钱,过一个更轻松的春节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