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战即封神,新兵一天杀敌280余人,以一己之力抵御美军41波攻击

汗青史籍 2023-04-12 11:18:37

设想一下:如果把一个新兵派到前线去,那他可以打几个回合?恰好敌方还是有着最先进武器的美军,那么在孤军奋战的情况下,这个新兵还能活下来吗?

有这么一个人,他刚入伍不久就被派到前线战场队友接连牺牲,他独自一人死死坚守战地,

最终以一己之力抵御了41波美军进攻,杀敌280余人,这不是超级英雄电影,而是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真实的一段经历。

1952年,刚刚过了20岁生日的胡修道尽管这时候还顶多算半个成人,但他已经跟随中国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远赴朝鲜保家卫国,哪怕早已把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如何抗击日本人的故事背得滚瓜烂熟,但毕竟是第一次当兵,青年胡修道的内心还是无比忐忑,完全想象不出接下来将要面临什么。

战争总是突如其来,由于朝鲜战争来得太过猛烈,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压根就来不及系统化地培养一批成熟的军队,在志愿军之中,除了抗日战争时期留下来的老兵,其他大多数都是连枪都没碰过的新兵,老的少的高的矮的都有,他们不怕死,必须把美国人打回去!

但光有胆量没用,我们是去打仗,不是给美国人送人头

因此,为了让新兵尽快上手作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在训练新人方面的策略一直是:“一看、二打、三带”

即:一个老兵打仗的时候负责带一个新人,在旁边帮忙的同时顺便学习最基础的枪械的用法;等差不多学会后就在前人基础上拿枪跟着上,自己打的同时也得负责带一下新来的士兵。

毕竟,光在旁边盯着是学不到什么东西的,打仗靠的是灵活的脑子和丰富的经验,要想尽快上手,新兵必须以最快速度投入战争!

正是在这样的策略之下,包含胡修道在内的这一批新兵很快被推着训练了出来,随即作为就是九十一团五连的一员派往了一个特殊的地方:上甘岭。

之所以称这个位置特殊,不仅因为站在后人视角,人人熟知上甘岭战役的故事,还因为即便在当年,上甘岭之战本身就充满了争议,引得全世界关注。

事实上,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上甘岭这个地方并不特殊,它只是中朝边境上,重要分割点三圣山的一块小前沿,

要论阵地,它完全没有三圣山本身重要,因此就算是丢了也没有很大关系,

我军之所以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拿下它,是因为美国当时正逢选举时期,士气一片大涨,

原本就自持“王牌军队”的美军更是变得傲慢无比,战争初期就邀请了世界各国的战线记者全程观战,计划让各国看看自己是如何轻松打败中国。

上甘岭不大,算上两边山头总共才3.7平方公里,美军打得一手如意算盘,想当然认为这么小的地方中国不会过多纠缠。既然攻打容易,那自己就捡个便宜,在外人面前涨涨威风,于是便对外媒宣称他们将用5天时间,以200人伤亡为代价,一举攻下上甘岭,诚邀各国媒体一同见证!

可是他们低估了中国人打仗的决心,也低估了中国人的智慧,我军非但没有配合美国人的表演,反而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打赢这场仗。

美国见中方态度如此强硬,表演不成也只得硬着头皮强撑下去,上甘岭之战的确是一场十分残酷的战争。

彼时年仅20的胡修道跟随九十一团五连于1952年11月5日被派往了上甘岭,他们并不是第一批到达这里的志愿军,这之前已经有很多人在此处奋勇杀敌了。

之所以会以一队接一队的方式作战,是因为上甘岭的面积实在太小

常说的“填油技术”比较适用于这一类小面积的战场。

因此,在刚刚过去的十几个小时里,这里已经有很多战友用血肉之躯挡住了美军一轮接一轮的进攻了,空气里尽是硝烟和尸体焚烧后的臭味,

此时的胡修道早已被战争的残酷惊吓得忘记了恐惧,殊不知等待他和战友的是更为猛烈的攻击。

老实说他们这一批士兵的运气并不好,正巧赶上了美国大选开始,这意味着对面那群美国人将士气高涨,打仗也更为凶狠。

但也没办法,枪已经抵到脑门上了,哪怕再害怕也必须把上甘岭守住!

胡修道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有了参军的想法,和很多人一样,他认为报效国家,上阵杀敌,这才是一个男人最应该做的事情,

奈何当年由于年龄太小,八路军拒绝了他的申请,然而胡修道并没有因此放弃,反而对打仗更感兴趣了,各自打仗的故事信手拈来。

或许是因为打小就对行军打仗有兴趣,肯钻研,胡修道在上甘岭战役中进步得非常快,跟着老班长打了两波敌人后便逐渐熟练了起来,一下从只知道闭着眼睛拼命往敌人堆里扔手榴弹、手雷的新兵变成了能沉着应对的老兵。

因为他知道,我军现在的军事条件虽然比抗日战争时期要好一些了,但和强大的美国军比较起来还是落后了很大一截。

经过二战后的美国富得流油,本身又重视军事上的投入,因此即便是最普通的士兵,在战场上用枪弹也都是眼睛都不眨一下。

尤其在上甘岭这场战役中,美军更是直接投入密集弹药,重创我军,由于美军此处指挥官名为范佛里特,这种打法也因此被命名为“范佛里特弹药量”。

因此,如果仅凭弹药和美国人硬钢,那是绝对会输的,弹药实在是太珍贵了,以至于在晚年回忆起新兵阶段自己拼命扔手榴弹那一幕,胡修道依然会后悔浪费了那么多弹药。

正是基于这一点,胡修道和班长采取的了“包饺子”战术,道理也很简单。

就是优先攻打两边的敌人,等他们因为吃枪子被迫往中间聚拢的时候猛烈扔手榴弹,这样既节约了手榴弹,也能精准歼灭敌人。

动了脑子的战术的确更能更快取得成效,美国人很快在这种模式下溃不成军,没想到自家坐拥最先进的武器,竟然被这一群连饭都吃不饱的士兵打退了。

美军被打急了,便转换了战地,转而进攻相对简单的10号阵地。这一转变直接让胡修道他们脑子一嗡。

连长得知此情况后赶紧命令部下转阵地,硬生生破了美军几道猛烈的火墙,转到了10号,继续和美军厮杀。

见十号阵地战事吃紧,和胡修道关系最好的排长赶紧过来支援,还没等开口说话,便被炸弹击中,直接在胡修道面前倒下。

至此,整个10号阵地只剩他一个人了。

在被战争无间隙冲刷了几天几夜后,在胡修道身上早已没有了最初的害怕和紧张,剩下的只有愤怒,还有杀敌的决心,所以即便是一个面对一大群如潮水般涌过来的美军,胡修道心一硬,直接豁出去了,套了一大堆手榴弹,重复着自己新兵时候的动作回击了美国人的进攻。

好在同连的战友及时赶到支援,10号阵地这才没有丢失。

之后在连长的安排下,胡修道在10号和3号阵地来回跑,哪边战事吃紧就支援哪边,就是在这种近乎麻木的作战方式下,胡修道竟然击退了几十次进攻。

不知道过了多久,胡修道发现整个战场只剩他一个人了,美军在远处伺机而动,这时的胡修道心中油然生出一种悲壮之感,如果今天自己回不去,这群美国人也别想回去!

果不其然,黄昏将至,美军又暗戳戳如匍匐的鬼魅一般向胡修道进攻,只见他掏空了身上最后一颗手榴弹,举起枪,直接站到了战道上对着敌军就是一顿扫射,就在千钧一发之时我方援军赶到,这才将胡修道从死人堆里拉了出来。

上战场之前,胡修道和其他战友一样,都抱着必死的决心,早早离开了四川省金堂县老家,可没曾想在这场战役里他非但没死,还创造了一人杀280人的战绩神话,保住了上甘岭阵地,帮助我军在世界面前狠狠地挫败了美军的气焰,也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各国之间的国际单位,可以说是相当具有政治意义的一战。

出于对胡修道杰出贡献的嘉奖,我军给予了他一等战功的荣誉,这在中国军律史中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同时,胡修道的故事成为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鼓舞人心的范本,他终于也成了自己幼时敬佩的那一类英雄。

战争带来的荣誉是光辉的,但不能因此抹掉它给个人带来的具体伤害。

晚年的胡修道每每回忆起这段经历都还会几度哽咽,闭上眼仿佛还能听到昔日战友在对他说话:杀敌!杀敌!等仗打完了我们就可以回家了。

尽管几十年光阴已过,但战争似乎只是昨天发生的事,对于真正经历过那场战争的人来说,或许自身有一部分灵魂永远停留在了那个战场。

结语

“上甘岭上建奇功,英名垂青史;一生奉献忠于党,风范成千古”

2003年,这位昔日上甘岭战神病逝于南京,人们出于缅怀献上了这句挽联,寥寥数字便概括了他的一生:残酷的上甘岭战役,以一杀百的军事战绩。

在上世纪50年代,上甘岭精神完美诠释了中国人英勇无畏的品质,而胡修道的故事正是这一精神的精准体现,他这一战太过漂亮也着实来之不易,既对当年的美军,逆转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的弱势地位。

人们直到今天提及这段过往还津津乐道。

0 阅读:112

汗青史籍

简介:历史是文化的传承,是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