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黄克诚把一纸包交给胡耀邦,胡:彭德怀的手稿你从哪找来的

半青说历史 2023-08-25 20:14:12

1974年,彭德怀在临终之前,他艰难地抓着侄女彭梅魁的手,叮嘱她,把那些重要的手稿交给自己最信任的好友黄克诚,彭梅魁流着泪不住的点着头,表示自己一定不会辜负大伯的重托。

可是,当时黄克诚也失去了自由,她根本见不到他,所以虽然她嘴上答应了大伯,但是心里却是底气不足的,她根本不敢保证自己能够完成这个任务,只能等待机会。

几年后的一天,彭梅魁从报纸上看到了黄克诚复出的消息,随后怀着激动的心情找到了黄克诚......

1979年,当黄克诚把这些手稿交给胡耀邦时,胡耀邦惊讶道:“当时......不是都烧了,化为灰烬了吗?你这些手稿又是从哪里找的?”

一封信使庐山仙气变火药烟雾

1952年4月,彭德怀因为身体原因从朝鲜战场回到国内后不久,便接替周总理开始主持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随后彭德怀又提名自己的老部下黄克诚调到总参部担任副总参谋长。

1954年,彭德怀担任国防部长后,又提议黄克诚担任了军委秘书长,帮助自己管理军委和总参部的日常工作,成为彭德怀的得力助手。

1959年6月,中央办公厅通知彭德怀于7月2日,前往江西庐山参加中央政治局召开的重大会议。

彭德怀考虑到自己身兼多项国家要职,工作繁忙,原打算让黄克诚去庐山参会,自己留下来继续处理那些没有完成的公务。

当彭德怀对黄克诚说完自己的想法后,黄克诚没有马上表态,因为他想到了一件事情,在不久前召开的上海会议上,毛主席突如其来指名道姓的把彭德怀批评了一顿,而且口气特别严厉,直到现在彭德怀都还在为那次摸不着来由的批评感到疑惑不解,一提到这件事,他就觉得郁闷。

如果这次庐山会议彭德怀不去参加,这很有可能引起毛主席对他的误解,于是,黄克诚极力劝说彭德怀应该去参会,自己留下来值班。

1959年7月,盛夏酷暑,炎热难耐,但此时的庐山却是凉爽宜人,接到会议通知的中央领导们陆陆续续来到了庐山,被安排住进了一栋栋的别墅中。

彭德怀于7月1日来到庐山,按照会务组的安排住进了牯岭东谷河东路一侧176号别墅。

大家上了庐山后,就知道了本次会议的主题,紧接着,毛主席在会议开始之前又明确的告诉了大家会议上要讨论的内容,所以大家觉得这次会议一定会开得很顺利。

会议开始后,大家按部就班的学习文件、分组讨论,一切都很正常,很平静,闲暇时间大家还会结伴到一些景点去游玩散心,晚上到舞厅跳跳舞休闲一下,这些肩负重任的领导们,平时忙于公务,顾不上休息游玩,这次正好趁来庐山开会的机会放松一下心情,因此,毛主席称这次庐山会议为“神仙会”。

彭德怀刚上庐山时,心情也非常的不错,与办公室参谋王承光、警卫参谋景希珍一起去游览了仙人洞,到含鄱口去看日出.....

然而,当会议进行的一周左右的时候,彭德怀的心情就越来越不好,脸色也变得越来越阴沉了,再往后,他每次开完会回来,他的眉头都是紧皱,看上去情绪特别不好。

原来,在会议的分组讨论中,就国内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彭德怀如实讲了自己的看法,但他后来发现,当他讲的那些内容出现在会议简报上时,一些尖锐的意见和重要观点却被删掉了,也就是说,他那些意见根本没有被反馈到上面去。

彭德怀心里很不舒服,一天早晨,他便直接来找毛主席,想把自己的想法当面说给毛主席,但不巧的是,工作到天亮的毛主席刚刚躺下睡着,彭德怀不忍打扰,无奈的返回了自己的住处。

眼看会议过两天就要结束了,大跃进中出现的那些严重问题根本没怎么讨论,这次会议一点儿实际问题都没解决,开得有什么意义呢?彭德怀很是着急,于是便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让王承光给毛主席送了过去。

信送出去后,彭德怀认为毛主席应该会找他谈谈,但他没想到,这封信却被印发到了简报上,然后大家开始以这封信为主题进行讨论,这一讨论问题就来了,大家怎么评论的都有,随着讨论的加深,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机给彭德怀扣上了恶帽子。

这封信的性质逐渐发生了变化,事情变得越来越严重了,慢慢的从讨论会变成了对彭德怀的声讨会,最后又演变成了批判大会,此时的庐山,完全失去了“仙气”,而“火药”的烟雾越来越浓......

庐山会议后彭德怀搬出中南海

庐山会议结束后,彭德怀回到北京便从中南海永福堂,搬到了离颐和园不远的挂甲屯吴家花园居住。

彭德怀搬出中南海不久,突然有一天早上接到毛主席打来的电话,说是想请他到中南海坐一坐,彭德怀很是激动,他连早餐也顾不上吃,便催促司机赶紧驱车前往中南海。

彭德怀来到中南海毛主席的居住地,进入屋内,他发现除了毛主席之外,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毅等等一些中央的领导人也来了,彭德怀好像明白了些什么,他边向在座的各位点头致意,边向侧面的一张空沙发走去。

彭德怀落座后,毛主席微笑着对他说:“今天呢,咱们就是坐在一起谈谈一下你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方面的问题。中央这边商量了一些,你每年可以抽出一段时间到农村和工厂去搞搞调查研究这也挺好的。另外,你也上了年纪了,就不要去人民公社和大家一起劳动了。”彭德怀听完毛主席的话,表示同意。

彭德怀的手稿历险记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党中央召开的“七千人大会”上,很多人得以平反,并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但彭德怀却未能平反。

彭德怀非常气愤,于是在七千人大会结束之后,彭德怀决定把自己的革命经历、是非曲直都详详细细的写出来,然后交给党中央去评定审查。

大概用了小半年的时间,彭德怀终于完成了这长达八万多字的书面材料,这份材料也就是后来说的八万言书。

1962年6月16日,彭德怀把八万言书交给党中央后,他在家眼巴巴的等了两个多月,也没有等到党中央毛主席的回信,后来彭德怀又给党中央毛主席写过两次信,请求党中央对他进行全面审查,但两封信都如石沉大海。

此后,彭德怀心灰意冷,同时也感觉到自己的事情越来越严重,为了某一天能够证明自己的清白,一定要保管好八万言书和那几封信的手稿,这一本本厚厚的手稿,详细讲了从自己出生到庐山会议的真实经历,其中也包含着沉痛的检查和严正的驳斥,彭德怀想到这些重要的手稿放在自己这里肯定不安全,于是他便把这些东西交给了自己的大侄女彭梅魁。

彭梅魁是彭德怀抚养长大的,朴实善良,完全靠得住,彭梅魁对伯伯的这些手稿也看得比生命还重,她把这些手稿拿回家后,细心的用旧布包裹了好几层,然后藏到了柜子的最底层,这件事,她对丈夫都没透漏过。

彭梅魁日思夜想觉得手稿放在北京还是不太安全,在征得伯伯的同意后,她以带着孩子回老家看望母亲的名义,把手稿一起带回了湖南老家,随后,在夜深人静时,与母亲一起把手稿放到一个瓷坛中,密封好后,埋到了地下。

后来,那些别用心的人曾经指使人去逼问过彭梅魁,彭德怀是不是让她保管过信件资料,彭梅魁虽然被打得遍体鳞伤,但始终矢口否认。

1969年4月,她以回湖南老家接孩子回京上学的名义,把伯伯的手稿带回了北京,之后,她便把这些手稿放到了一个特制的小箱子里,藏到了家中的隐秘地。

1974年,彭梅魁得到伯父病危的消息,匆匆赶到医院,此时,躺在病床上的彭德怀,已经有些意识不清,但当他看到彭梅魁时,黯淡的眼睛突然明亮了起来。

彭德怀费力的抓住彭梅魁的手,用尽全身力气给彭梅魁留下了一句话,让她把那些手稿交给他最信任的好战友黄克诚。

彭梅魁虽然嘴上说让伯父放心,自己一定会把手稿交给黄克诚,但按当时的情况,她根本做不到,因为那时黄克诚也在关押审查中,她唯一能做的,只有时刻关注着黄克诚的消息。

1978年,黄克诚终于得以平反,彭梅魁从报纸得到了这个消息,几经周折后,她在医院见到了黄克诚。

彭梅魁流着泪向黄克诚讲述了帮伯伯保存手稿的详细过程,黄克诚抚摸着厚厚的手稿,泪流满面,他哽咽道:“好孩子,好孩子,你没有辜负了你大伯对你的疼爱和信任,你做了一件大好事啊!”随后,黄克诚表示,这份手稿他暂时保存着,等时机成熟还是交给中央保存比较好,彭梅魁表示赞成。

彭德怀得以平反昭雪后,黄克诚认为时机成熟,于是决定把这些手稿上交到中央,他让彭梅魁给中央秘书长胡耀邦写了一封信,附在这些手稿中,然后由他来转交给胡耀邦。

1979年1月4日,黄克诚抱着一个大纸包来到了胡耀邦的办公室,当胡耀邦打开纸包,看到那一大摞已泛黄的稿纸上那苍劲有力的笔迹,顿时惊呆了,他急切的浏览了两页后,激动的说道:“黄老,这,这是彭老总的手迹啊.....”

黄克诚道:“对啊,没错,这都是彭老总的手稿。”

胡耀邦从稿件中抬起头,疑惑的问道:“当年彭老总的书籍、资料不是都烧毁了吗?那么这些手稿是哪里找来的呢?”

当胡耀邦得知是彭梅魁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住了这些手稿,不由的感慨万分。

党中央对彭老总这份珍贵的手稿非常重视,后来,这份手稿经过一番整理编辑,取名为《彭德怀自述》,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通过这本书,让后人对我军在革命征战时期有了一个真实的了解,同时,也了解到了彭老总是怎样从一个穷人之子成为开国元勋的。

这本书出版后,非常受读者的欢迎,为了能买到它,有的读者宁愿整夜排队去等,这本书之所以大受读者欢迎,主要是因为里面的内容真实可信,而且还有很多能引发我们深思的东西。

5 阅读:388

半青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