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早期最信赖的人,无疑是张邈和陈宫了。
然而,正是张邈和陈宫的背叛,给了曹操整个创业生涯中最沉重的一击!
陈宫,早就知道曹操是“命世之才”,并为曹操立过天大的功劳;张邈,更是与曹操有着过命的交情;他们可能是最不可能背叛曹操的人了!
为何···他们会一起背叛曹操呢?
最不可能背叛曹操的人除了诸夏侯曹本家兄弟外,张邈、陈宫,可能是曹操最信赖的人,也是最不可能背叛曹操的人!
1、曹操与陈宫:“父子”之情。
后来,就连吕布的妻子也知道:“昔曹氏待公台如赤子”!
在东汉末年的语境中,“赤子”还没有如后来引申得那么丰富,只有“字面意思”:刚出生的婴儿。
也就是说,曹操待陈宫,就如同对待刚出生的婴儿一般无微不至。
而陈宫,也确实配得上这样的待遇!
曹操之所以能入主兖州,从提出建议,到说服州内豪杰,全部是陈宫办的!
正是陈宫,使曹操由东郡一郡之主成为兖州一州之主!
其实,我们从后来“陈宫之死”中也能看出:即便遭到了陈宫的致命背叛,曹操依然舍不得陈宫,这样的情分在杀伐果决的曹公身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2、曹操与张邈:生死之交!
曹操从洛阳改姓换名跑出来后,跑到陈留起兵!
陈留太守,正是张邈!
要知道,当时的张邈,尚是董卓任命的陈留太守,是董卓极力拉拢的对象,而张邈也还没有和董卓翻脸!
也就是说,作为朝廷的通缉犯,曹操无条件地相信张邈会庇护他、帮助他!
曹操一征陶谦时,曾告诉家人:如果我这次回不来了,你们就去投靠张邈!
等到曹操出征归来,与张邈相见,两个大男人相拥而泣!
这是何等亲密的交情呀!
既然如此,两位为何一定要背叛曹操呢?
自疑《三国志》的解释分别是:陈宫因“自疑”,而张邈是因“心不自安”,都是感觉要被曹操收拾才先动手的。
曹操待陈宫“如赤子”,都当婴儿一般无微不至了,还要“自疑”?
曹操出征,东郡这个老根据地都交给你陈宫了,还要怎么信任你?
袁绍要曹操杀张邈,曹操公开拒绝:张邈是我们的好朋友,无论如何应该容得下他!天下大乱,我们怎么能自相残杀?
张邈因此,“益德之”,感谢曹操了!
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要“自疑”,要“心不安”呢?
微妙的关系感情是感情,利益是利益。
利益上的分歧,即便再小,也可能刺破温情的面纱。
陈宫、张邈,都拥有着让曹操忌惮的实力!
曹公能够入主兖州,多赖陈宫之力!
陈宫自幼结交海内名士,在兖州拥有翻云覆雨的能力!
曹操入主兖州之前,陈宫这翻云覆雨的能力是曹操要借重的。
但是,曹操入主兖州之后,当然不会允许除自己之外,还有人有翻云覆雨的能力!
以陈宫之智,怎么会不“自疑”呢?
陈宫是软实力上关系微妙,张邈则是硬实力上关系微妙。
张邈坐镇的陈留郡,是兖州第一大郡,而且是遥遥领先的第一大郡,“有十七城,户十七万七千五百二十九,口八十六万九千四百三十二”,郡土肥沃水丰,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讨董卓时,张邈这个陈留太守就是中路的主要担当,其实力似乎还在当时的兖州刺史刘岱之上!
如此,张邈与曹操这对好朋友之间的关系就更微妙了。
1、张邈的陈留就是兖州的“国中之国”,自己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手握重兵的军阀!
所以,在兖州,张邈就是曹操最大的竞争对手!
2、张邈的陈留如果长期保持独立性,曹操这个兖州牧何以动员兖州的真正实力以争夺天下呢?
当时,尚年少的高柔就洞若观火,他劝陈留同乡避一避:你们以为曹公与张府君是少时好友就会保持亲善吗?陈留是四战之地,曹公虽据兖州但有四方之志,不是一个自守之人(必然会动用兖州全州的力量争夺天下),张邈又比曹公先据陈留(必然不会轻易听从曹操差遣),恐怕陈留迟早要出大事,大家还是避一避吧!
因此,陈宫、张邈虽然表面与曹操保持着亲密关系,但实际上彼此之间的关系已经十分微妙!
而当时的“站队”问题,又使这种微妙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起来!
无可奈何的站队在曹操入主兖州后,关东诸侯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站队。
军阀要在一地建立稳固统治,其合法性最好是来自朝廷。
但是,在朝廷被董卓所控制的情况下,其合法性就需要汝南袁氏这种“四世三公”者来“背书”了。
因此,天下诸侯,需要在袁绍和袁术之间站队。
曹操,自然是义无反顾地站队袁绍一边。
但是,张邈则与昔日好友袁绍的关系紧张起来,袁绍甚至让曹操杀掉张邈!
虽然袁绍有“外宽内忌”之名,度量不算特别大,但决心对张邈痛下杀手,当然不可能只是口舌之争!
因为:张邈不但是袁绍的昔日好友,更是天下名士!
袁绍之所以要杀张邈,当然是因为张邈的“站队”问题!
张邈为陈留太守,初事袁术。——《册府元龟》
所以,张邈、袁绍、曹操之间,不是哥几个之间闹一闹小误会,而是存在着你死我活的立场之争!
曹操反对袁绍杀张邈,只是不愿意甘心为袁绍“借刀杀人”而已!
但是,曹操毕竟尚比较弱小,又处四战之地,既要应付陶谦、袁术的威胁,就不但不可能与袁绍翻脸,甚至还需要借助袁绍“盟主”的力量!
张邈是聪明人,他当然不会因一时的甜言蜜语而心安,自然会“心不自安”!
同样,陈宫的立场,与张邈基本上是相同的。
后来,陈宫投靠吕布后,吕布在是否与袁术结盟的问题上摇摆,而陈宫就是最坚决的主张联合袁术者,为此,陈宫甚至还参与过“郝萌之变”!
站队上的不同,使曹操与陈宫、张邈本就微妙的关系变得随时破裂!
而曹操在兖州的作为,又使这微妙的关系,变得事实上无可挽回了!
曹操之政,为兖州本地派所不容可以说,陈宫、张邈,皆在曹操入主兖州之前就已经活跃于本州,是“本地派”。
在曹操入主兖州的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的人有三个:陈宫、鲍信、张邈。
鲍信战死后,陈宫、张邈,也就成为兖州本地派的主要代表!
他们邀请曹操入主兖州,是因青州黄巾之乱,希望借曹操“命世之才”能“必安生民”;后来他们邀请吕布入主兖州,是希望借吕布“善战无前”的本事“共牧兖州”。
总之,在他们的诉求中,他们与兖州之主是利益绑定的合作关系,“共牧”关系。
也就是说,他们所期待的兖州之主,是能够维护他们、依靠他们的。
所以,如何处理与本地派的关系,是所有军阀的必做之题。
孙策、刘备,以武力征服相关区域,因此,本地派只能处于弱势地位(后来孙权还是以江东大族为立国基石)
袁绍虽然是“和平”入主冀州,但他“四世三公”的实力摆在那里,所以,袁绍采取冀州派与颍川派搞平衡的方法,也能获得冀州本地派的支持。
曹操就不一样了。
兖州本地派想要的是怎么样的一个曹操呢?
是一个去接班刘岱的兖州之主。
正是刘岱在与青州黄巾的作战中被杀,兖州本地派才请曹操入主兖州的。
刘岱是一个什么样的兖州之主呢?
看一看讨伐董卓的诸侯名单吧:兖州的军阀占了大头!
也就是说,虽然刘岱这个兖州刺史是兖州的长官,但陈留张邈、济北鲍信等人,也是一镇诸侯,与刘岱之间并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关系。
后来,陈宫、张邈请吕布入主兖州,要换掉曹操,企图也是借吕布的“善战无前”来“共牧兖州”。
显然,兖州本地派之所以先后请曹操、吕布入主兖州,看中的就是曹操、吕布既有一定的才能,又没有深厚的根基和雄厚的实力,因此,入主兖州后,自然在方方面面都要借重兖州本地派,与之“共牧”。
但是,曹操是一个有四方之志的雄主,其志在天下,不可能接受本地派的支配!
曹操进入兖州后,以其杰出才干,收降了青州黄巾,以之为武力基础,扩充了军事实力,摆脱了兵源上对兖州本地派的依赖。
随即,曹操又把前来投靠的颍川荀彧视为“吾之子房”,借重戏志才等颍川人士,并要求荀彧继续推荐汝南、颍川“奇士”来扩充自己的人才队伍。
因此,陈宫、张邈等本地派原先设想的局面并没有出现!
而且,曹操通过杀名士边让一事,再次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兖州本地士人,不要给我唧唧歪歪的!
所以,兖州本地派所期望的兖州之主,是一个只能借重本地拍,维护本地派的人,而曹操要做的兖州之主,是要严格控制兖州,以兖州之力以争天下的雄主!
二者之间,本质上是水火不容的,必有一场摊牌!
如果曹操的实力足够强,那么,兖州本地派即便心不甘情不愿,也只能老老实实的。
但既然曹操实力还不够强,既然天下形势还足够复杂,既然你曹操把自己的力量都带去打徐州了···
那么···
后来,陈宫、张邈振臂一呼,兖州郡县纷纷响应,只有程昱、荀彧所力保的鄄城、东阿、范县三地继续忠于曹操。
这说明:背叛曹操的,不只是陈宫、张邈两个人,而是几乎整个兖州的本地派!
交锋早已开始实际上,在陈宫、张邈决心发动叛乱之前,曹操与他们虽然没有翻脸,但“暗斗”已经开始了!
河内太守王匡,被董卓击败后,回到泰山募兵数千,“欲与张邈合”,投奔张邈。
但是,曹操与胡母班一起联合进攻,杀了王匡,吞并了他的部众。
虽然曹操没有直接进攻张邈,但却进攻,并吞并了本欲投靠张邈的部众!
至于陈宫,则被安排在东郡。但同时,夏侯惇驻于濮阳。
此时,曹操在兖州的治所已经迁到了鄄城。留陈宫在东郡,显然是限制其在兖州的影响力。
同时,虽然当时东郡的治所迁到了东武阳,但是,东郡的中心仍然在濮阳。
因此,名义上陈宫将兵驻东郡,但实际上是在夏侯惇的监视之下!
可以说,曹操对陈宫、张邈已经开始了限制、削弱,虽然没有翻脸,但交锋实际上已经开始!
陈宫在劝张邈叛变曹操时,就直接说:以您张邈的实力,“而反制于人,不亦鄙乎”?
也就是说,陈宫、张邈已经感受到了曹操的控制!
由此来看,曹操要稳固其在兖州的统治,必然是要对张邈、陈宫采取行动的,之所以没有行动,不过是时机不到罢了!
而多智而敏感的陈宫,捕捉到了危险的信号,提前行动,仅此而已!
张邈、陈宫,皆与曹操有着深厚的关系。
但是,作为兖州本地派,他们与曹操之间的关系是极其微妙的。
由于站队问题、曹操的政策问题,以张邈、陈宫的兖州本地派与曹操的关系走向破裂是必然的!
陈宫、张邈,率领兖州本地势力集体背叛曹操,确实一度使曹操陷入绝境。
但是,在这次摊牌之后,曹操在群雄中率先基本上摆脱了本地势力的制衡,真正意义上地巩固了在兖州的统治,“唯才是举”、“大举屯田”、“严法治理”,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雄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