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战役(3):胜利的背后,太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公子毋庸近代说 2023-11-17 09:08:05

孟良崮战役中,合力歼灭整编第74师的华野1纵、4纵、6纵、8纵、9纵,后来分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23军、24军、26军、27军。

这几个军一直为“击毙张灵甫”的首功争了几十年,一直争到上世纪90年代,军委首长迟浩田审阅各军战史时说:“你们不要再争了,孟良崮战役的胜利,归功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

1947年5月,华东战场,蒋介石筹谋已久,欲以一场决战来和华东野战军分出胜负,以剪除华野对上海和南京构成的威胁。

这场决战最终在鲁中山区打响,鲁中会战的头一仗,就是震惊中外的孟良崮战役。

接上篇文章,本篇继续讲述孟良崮战役胜利的背后,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1947年5月11日,整编第74师师长张灵甫接第一兵团司令官汤恩伯电令,命其于5月12日攻占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所在地坦埠。

其左右两翼安全分别由黄百韬的整编第25师、李天霞的整编第83师护卫。

张灵甫率整编第74师从大本营垛庄出发后,因临时修建的急造公路不堪重装机械化部队的载荷,多段路面塌陷造成拥堵,导致部队行进速度减缓,故而走走停停。

而负责护卫74师左右两翼安全的黄百韬的25师与李天霞的83师,开进途中遇到了与张灵甫同样的情况,部队行进速度比74师还要缓慢。

这就使得本来三路平行开进的部队,变成了一个“品”字形结构,整编第74师成为了箭头,凸显在华东野战军阵前。

从垛庄到坦埠的直线距离有30多公里,并不算远,但本就路况极差的急造公路中间,还横着一条汶河,张灵甫不得不电请汤恩伯,请求将攻占坦埠的时间延至5月14日。

就在张灵甫率部艰难开进的过程中,早已全盘获悉汤恩伯兵团部署的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立刻调兵遣将,以4个步兵纵队和特种兵纵队在整编第74师的正前方张网以待。

以叶飞的1纵于5月13日夜,利用夜幕掩护,从张灵甫整编第74师左翼切入,横在了74师与垛庄中间,斩断了74师与黄百韬25师的联系。

同时,王必成的6纵从鲁南出发,两天两夜连续奔袭100多公里,于5月15日拂晓攻占了74师军需大本营所在地垛庄,彻底切断了张灵甫整编第74师的退路。

此时的张灵甫还不知道,他的整编第74师已经成为了瓮中之鳖,他正在率领着这32000人,踏上一条不归之路。

原华东野战军1纵司令员叶飞之子叶小琦,讲述孟良崮战役:

“整编第74师从5月12号开始,就已经跟我们华野9纵碰上头了,而且还一直在打,打得很激烈。

这个时候的张灵甫啊,他已经发现他的前面,74师的正前面,华野的纵队番号竟然多达七八个。

他就跟这个汤恩伯请示,说前面的情况跟我们原来想的完全不一样,变化了,是不是我们就不要再攻了。

但是,张灵甫的请求遭到了汤恩伯的拒绝。”

身为第一兵团司令官的汤恩伯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素有“中原王”之称,汤恩伯并不是草包一个。

据《张灵甫传》的作者钟子麟书中讲述,严令张灵甫按照国防部的命令去执行的汤恩伯,其实跟张灵甫一样,5月12号这天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书中写道:

“汤恩伯在收到张灵甫请求撤退的电报后,于5月12号晚上,要通了南京国防部的电话,请求对进攻坦埠的决定进行商榷。

接电话的是国防部次长刘斐,刘斐答复他,说这是总裁的决定,不能更改。

汤恩伯又将电话直接打到蒋介石官邸,可官邸的侍卫说蒋介石已经休息了,不便惊动。

汤恩伯又将电话打给了徐州的陆军总司令顾祝同,顾祝同答复他,陆军总部无权更改国防部的作战计划,要求汤恩伯严格按照命令行事。

汤恩伯的这一通电话打下来,全无用处,全是扯皮和推诿,没有人去考量前线状况的瞬息万变。

事已至此,汤恩伯也只得敦促张灵甫,要他不要犹豫,赶紧渡过汶河。”

于是,张灵甫与整编74师的覆灭就此进入了倒计时。

张灵甫见意见被驳回,只得硬着头皮服从上级命令,于5月13日继续向坦埠推进。

经过一整天激战,到了晚间,张灵甫结合74师与黄百韬25师、李天霞83师的当前位置,经综合分析后意识到,当面敌情远比想象中的情况还要严重得多。

张灵甫意识到华野大军正在对整编74师进行迂回包围,情况十分不妙。可是面对上峰的严令,他明知不可再继续前进,却又不敢下决心断然撤退。

于是,张灵甫命令部队在原地停留一夜。

正是5月13日这原地停留的一夜,成为了决定张灵甫和整编第74师命运的分水岭。

5月13日夜,张灵甫一宿难眠,终于熬到14日天明时分,接踵而至的却都是坏消息。

本应掩护整编第74师左右两翼的整编第25师和整编第83师不见踪影,而华东野战军的大队人马正从左右两翼急速推进,对整编第74师的钳形攻势已经十分明显。

这一次,张灵甫不敢再犹豫了,他宁可违抗军令,也要率部回撤。

于是,张灵甫先斩后奏,于5月14日上午8时,果断下达了向垛庄方向的撤退命令。

上午9点,张灵甫于撤退途中向汤恩伯做了情况汇报。

开国上将,原华东野战军1纵司令员叶飞,回忆道:

“我们穿插部队(1纵)是从5月13号的夜里就已经开始向他的两翼迂回了,在老鼠峪子与74师遭遇了,但敌人以为我们是友军,是黄百韬的整编第25师。

但天亮后,张灵甫知道了,这不是友军,是迂回过来的共军。

所以说,他这个时候更是坚定了回撤的决心,宁可抗命,也要把整编第74师全师撤回垛庄。”

尽管受装备笨重的拖累,整编第74师的后撤动作还是相当迅速的,仅用了两个小时就撤至孟良崮地区。

如果前路无阻,张灵甫就能如愿退回垛庄。只要退回垛庄,74师就能够左接黄百韬,右连李天霞,背靠临蒙公路,可保整编第74师安全无虞。

然而,张灵甫却没能交上好运,华东野战军1纵独立师第1团和第3团在向垛庄穿插途中,正好赶到了孟良崮西面山地。

眼见整编第74师大队人马大举南撤,第1团团长王诚汉当机立断,改变原定进占垛庄的计划,抢占了整编第74师必经要道上的285高地,从而封住了整编第74师的退路。

与此同时,1纵独立师第3团也抢占了孟良崮西部的330高地,进一步切断了整编第74师与黄百韬的整编第25师的联系。

1纵独立师两个团在来不及请示上级的情况下,临机专断,就此把张灵甫的整编第74师逼上了孟良崮。

开国少将,原华东野战军1纵独立师1团团长王诚汉,回忆道:

“山下的这条土路是通往垛庄的唯一道路,既窄且险,很容易就封锁住了。山下地势无遮无挡,这下子,他(张灵甫)就只好上山了,被逼上了孟良崮。

其实,在上山之前,5月14日中午,张灵甫在面梨沟师部召开临时会议,商讨后续行动方案。

会上两种意见吵得不可开交,一种意见是坚决主张打通退路,撤回垛庄。

另一种意见是主张上山,固守待援。

最后,张灵甫拍板决定,整编第74师全师登上孟良崮。”

建国后,原福建省委书记兼福州军区政治委员叶飞,回顾这段战史时说道:

“从这个军事观点来看,他(张灵甫)上孟良崮是完全符合这个战术原则的,就是说这个军队哈,一旦说遭遇敌军围堵的话,指挥官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迅速抢占制高点。

而想要占住制高点,就只有登上孟良崮,居高临下占据住有利地形,他也许还有一线活路,否则就是死路一条。所以说呢,他这个反应是对的,作为指挥官来说,他是没有错的。”

张灵甫决定上山的时间是5月14号的中午12点整,整编第74师全师登上孟良崮的时间是当天下午15点。

这个时候,张灵甫的军需大本营垛庄尚未失守,他当时要是选择坚决退回垛庄,也仍然还有机会。

因为当时阻截他的,仅是华野1纵独立师的两个团。张灵甫如果下定决心突围,这两个团是不可能挡得住拥兵32000人的整编第74师的。

然而,不明敌情的张灵甫当时不可能知道,断他退路的仅是华野1纵前锋部队的两个团。

在长达10个小时的时间里犹犹豫豫,张灵甫最终选择了抢占孟良崮地区的各个高地,命令部队抢筑工事,固守待援。

5月15日凌晨,就在上千顶绿色军用帐篷在孟良崮山头撑起来的时候,张灵甫的老对手,华东野战军6纵司令员王必成率部终于赶到了垛庄,一剑封喉,彻底封死了整编第74师的退路。

张灵甫得知垛庄失守,大为震惊,他不知道这是从哪儿冒出来的一股共军主力。

但张灵甫毕竟是一名身经百战的将领,他手下的整编74师,又是一支装备精良,号称国军五大主力之首的精锐部队。

因此,张灵甫自负地认为,凭整编第74师的实力,坚守5天不成问题。

然而,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却根本不打算给他5天时间。

孟良崮,属于沂蒙山区蒙山山系的一部分,海拔500多米,主峰面积大约1.5平方公里,当地称其为“72崮,崮崮相连”。

所谓“崮”,是指四周陡峭,形如圆柱的山头。“崮”一般多为怪石秃岭,没有植被覆盖,干旱少水。

张灵甫占据这样的制高点,被后世的“事后诸葛亮们”认为:这是军事低能的表现,重蹈了三国马谡的覆辙。

然而,在当时,占领孟良崮,这是张灵甫唯一的选择。

无论换做谁,在敌情不明,面对华野七八个不同番号的部队合围时,依仗装备优势固守待援,才是正确的选择。

当整编第74师被逼上孟良崮的消息传到南京后,蒋介石当时的心情却是喜忧参半。

陈毅之子,粟裕之婿陈小鲁,这样讲述:

“蒋介石喜什么,又忧什么呢?

他忧的是,整编第74师被围了,肯定是很危险的事情,他忧这个。

那他喜在什么地方呢,他喜在这里,他跟顾祝同讲,这是我们千载难逢的一次机会。

为什么千载难逢?

蒋介石跟顾祝同讲,因为他以前任何时候啊,从来没有找到过华东共军的主力。现在74师被华东共军的全部主力围在了孟良崮,蒋介石认为,这就是喜,是千载难逢的大喜事。

整编74师占据着易守难攻的制高点,周边还有25万强大的友军,正是与久寻不着的华东共军一决死战的大好时机。

只要张灵甫的74师能够缠住华野主力,为周围国军大兵团赶到孟良崮争取时间,就能达成反包围,就能一举歼灭围困整编第74师的华东共军。

作为一个统帅,蒋介石肯定想的就是,我要利用这次机会把这个华东共军全部吃掉,他肯定会这么想的,以张灵甫的整编第74师中心开花,增援兵团四面出击,毕其功于一役的机会就在眼前。”

5月14日晚,张灵甫在孟良崮上收到了第一兵团司令官汤恩伯的电报,史称“寒酉”电令:

贵师为全局之枢纽,务须激励全体将士,坚强沈毅,固守孟良崮,并以一部占领垛庄,协同友军,予匪痛击,以收预期之伟大战绩。

与此同时,徐州陆军总部顾祝同也连续电令张灵甫,要整编第74师固守,以待外围机动兵团,取得分进合击之效。

国民党此次战役的战略核心就是:

以整编第74师为“磨心”,外围兵团为“磨盘”,聚25万大军于孟良崮地区,达成“中心开花”之效,合力歼灭华东野战军。

但是,国民党的这个战略,有一个十分关键的前提条件:整编第74师能够在孟良崮上独自坚持3至5个昼夜。

张灵甫夫人王玉龄,对国民党的这个战略评价道:

“(蒋介石)指挥打仗就是这样子的,但凡要谁死守,谁就不可能活着回来。

这些年,我看过的很多影视作品中,为了突出他(张灵甫)的骄傲自大,总是把“中心开花”的这个战法,移花接木地安到了他的头上。

事实上,他当年并没有这种逞匹夫之勇的打算,南京统帅部给他的这个设想,他也不是完全执行,74师上孟良崮之后,他先后两次组织突围,但是都被打了回来。

那如果都是像那些电影电视里说的,他是主动的,主动愿意以自己作为一个诱饵,那他就没有理由主动去突围了嘛,对不对?”

得知张灵甫被围,负责其左翼安全的整编第25师师长黄百韬曾两次发电报让张灵甫向他靠拢,但张灵甫的这两次突围都没有成功。

这张著名的战地照片,叫作《敌人就在那边》,生动地反映了的孟良崮战役期间,沂蒙老区的民心向背。

照片左侧的这位大娘,是住在孟良崮山脚下的一户普通村民。战斗打响后,她跑到华野特种兵纵队的炮兵阵地上,指着孟良崮上的74师,对照片右侧的这位炮兵连长喊道:

“白狗子(蒋军)就在那边,你狠狠打,狠狠开炮打!”

早在抗战时期,沂蒙山区就是山东解放区的中心地带。孟良崮战役打响后,华野各纵开进孟良崮周边区域,一支部队路过黄家峪村,村长为了让官兵们吃上一顿热乎饭,拆了自家的茅屋给部队当柴烧。

原粟裕机要秘书鞠开,回忆道:

“老百姓啊,对部队呀,那没话说的,妇女们在家做军鞋,儿童们在村口帮部队站岗放哨,男人们前送粮食,后运伤员,和部队那真是亲如一家啊!

一年前的1946年,沂蒙山区就已经普遍实行了土地改革,内战爆发后,解放区就提出了“保田保家,保卫胜利果实”的口号。

在沂蒙老区百姓的心目中,解放军和国民党军就是亲人和敌人的分别。”

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以来,在孟良崮战役前两个多月,沂蒙老区就实行了坚壁清野。

1947年3月,当整编第74师从临沂向费县开拔时,想找个当地的老百姓问路都十分困难,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村民问话,村民还佯装听不懂南方口音,一问三不知。

对于整编第74师这样的嫡系部队,补给充足,很少在当地筹粮。

但是像黄百韬的整编第25师,以及桂系钟纪的第7军这样的杂牌部队,就没有74师这样的待遇了,必须经常自筹粮食,否则部队就揭不开锅。

然而,在沂蒙山区,国民党军队想要筹粮,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老百姓早就把粮食藏了起来,国民党军进村根本就找不到粮食。而解放军一来,老百姓们就像变魔术一样,从各种各样的地方把粮食取出来,主动送到解放军手上。

照片中的这位妇女干部叫作李桂芳,是远近闻名的“红嫂”,时任沂南县艾山乡妇救会会长。

孟良崮战役期间,沂南县的青壮年男子都支援前线去了,村里只留下了老弱妇孺。

1947年5月12日下午5点,妇救会会长李桂芳接到沂南县委紧急通知,要求艾山乡于当晚9点前,在水浅滩软的汶河上架起一座浮桥,以保证华野部队能够顺利通过。

此时,乡里村里的青壮年男性全都支前去了前线,留在后方的都是老弱妇孺。

李桂芳二话没说,把乡里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一下子组织了两百多人,拆下自家的门板、床板当桥面,而这两百多人站在齐肩深的河水里就成了桥礅,一座浮桥就这样搭起来了。

5月12日夜里9点,华东野战军的先头部队到了,战士们一看,河里面全是妇女,肩头上搭着的木板形成了桥面……

这样子的“人桥”,战士们怎么忍心通过呀?

李桂芳见部队不肯过桥,着急了,连忙来到带队的一名团长面前说道:

“你们是执行任务,我们也是执行任务,你们就赶紧过吧,多打几个白狗子(蒋军),我们就值了!”

原孟良崮战役纪念馆馆长类延成讲述:

“先头部队知道这是座“人桥”,还是座“妇女桥”,过桥的时候不敢跑,都是快步走过去的。

后续部队就不知道这是“妇女桥”了,为赶时间,战士们都是跑过去的。等这个部队过去以后呀,这些妇女一上岸,很多人就瘫倒了。

当年参加架设这座浮桥的妇女,很多人因为在冰冷的河水中浸泡时间过长,从此落下病根,终身不育。”

孟良崮战役期间,鲁中地区动员了20多万民工,他们负责往山上输送弹药、粮食,往山下抬运烈士、伤员。

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胜利归功于广大人民的支援,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援,就没有孟良崮战役的胜利!”

(篇幅有限,未完待续,正在努力更新中。)

49 阅读:10772
评论列表
  • 2023-11-24 14:13

    民心所向,决定胜负

  • 2023-11-18 12:59

    兵仙粟裕,神鬼莫测,高风亮节,流芳千古

  • 2023-11-20 16:22

    电影和电视剧是不可能忠实还原实际战场情况的,国军其实是输在其战略目标与执行力不匹配上,即兵法上的不知己不知彼,尤其不知道自己的斤两。

    用户17xxx30 回复:
    眼高手低
  • 2023-12-23 13:52

    战史中接到上孟良崮的命令后,张灵甫忿忿不平的说过,这是有人要我死,我军是野战部队,上孟良崮,等于水牛上山。看看战史别胡说八道

    用户12xxx33 回复: 4821828
    看战史要互相印证看,写战史的人很多,你问那一本?!我劝小白还是省省吧!
    4821828 回复:
    您看的是哪本战史?
  • 2023-11-18 08:36

    74师根本没有满员,二个新兵团重炮部队都在临沂,满打满算不超过2.7万人。

    矫情 回复:
    逗比,你看看抓了多少俘虏,不知道这些果粉们就是能找理由
    天空 回复:
    整编74师的编制比较大。一个旅两个团,一个团是3000人左右加上直属部人,一个旅约8000余人, 3个旅2.5万人左右,再加上师直属部队没有3万吗?
  • 2023-11-19 10:10

    张灵甫也是有能力的指挥官,可惜他的对手是陈毅粟裕。如果对手是他的黄埔同期同学林彪,林是万万不敢下围歼整编74师的决心的

    我的回忆属于你 回复:
    张灵甫就是一个无能残暴的反动派。靠着舔光头上位 抗战没见有多少战功。解放战争中靠着王耀武一手带出来的王牌军 混了点战功,就飘了。急着立功升职。被华野歼灭了是活该 。也就看他抗过日说他是自杀(有参与善后的回忆说背后有中枪)
    黑桃J 回复:
    新一军被拆成几部分守据点是因为原军长孙立人跟杜聿明不和,明白?
  • 2024-01-11 14:34

    粟总胆大战士英勇人民支援

  • 2023-12-24 17:23

    都是抗日英雄

  • 2024-01-07 21:23

    其实74师在前面的攻占涟水,淮安地区已损失不小,陈诚一直没有让修整。一直往鲁南攻,上孟良崮也是无奈之举,而且不满员。

  • 2023-11-28 01:09

    就靠东野支援打孟良崮的四万多发炮弹了

  • 2024-01-07 21:19

    为啥就李天霞和黄百韬能来,孟良固在哪,在山东境内,王耀武可是山东军政最高长官,74那可是他的老部队,因为莱芜战役把他手上机动部队全吃掉了,隐形将军搞的[墨镜]

  • C座 6
    2024-04-12 11:42

    张灵普是被人从后面开枪击中后脑而亡的,也就是说他放下了武器,明白吗

  • 2023-11-19 22:52

    今年出差路过,专门去了孟良崮,那地方真是兵家绝地,山上植被很少,全是山岩又没有水源

    博爱 回复:
    兄台所言极是[点赞]
  • 2024-02-07 12:49

    老是炒冷饭有什么意思

  • 2024-05-06 13:37

    有本事多写点他们围歼日本的啊[呲牙笑]

  • 2023-11-18 07:50

    五个纵队围歼一个师!

    小土豆 回复:
    另外两个师被你吃了[得瑟][得瑟]
    4821828 回复:
    当时国民党军队整编师相当于我军纵队级别。
  • 2024-03-13 13:27

    没什么新鲜的可发了吗?

  • 2024-01-01 17:01

    华东战场表现最好的是非嫡系的黄百韬,然后是胡链……

  • 2023-11-18 20:08

    这才是最客观的评价

    心态平衡就好 回复:
    [点赞]
  • 2023-12-17 19:51

    现在想想,就像是天方夜谭。但这是事实。

  • 2024-03-20 15:16

    一个贪功冒进的无能将军罢了。仗着光头的宠爱不按参谋部计划来。又不听直属领导的话。上了孟良崮3万人只坚持了一天半,伤亡一万一被俘一万九。哪个名将打出过这样的战绩?

  • 2023-12-08 15:43

    民生就是一个大问题

  • 2024-04-11 11:10

    发了几遍了无聊无聊

  • 2024-04-13 23:35

    莫言来评几句

  • 2024-01-01 06:49

    知道后勤异味着什么么

  • 2024-02-20 19:16

    能不能发些新鲜感

公子毋庸近代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