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军长征刚到达陕北的时候,他们的处境非常艰难。
陕北的自然条件非常恶劣,人口稀少,不利于农业耕作,还经常遭遇大旱。红军在陕北的根据地也面临被敌人占据的危险,而且物资匮乏,武器装备和粮食都很紧张。在这种艰难的形势下,毛泽东提出了“以发展求巩固”的方针,决定率军东征山西,寻找新的出路。
红军东征的战略抉择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做出的。首先,陕北的自然条件不利于红军的发展,而且军事上仍然受到蒋介石的围剿,因此,毛泽东认为,红军需要尽快打出去,寻找新的根据地,以补充红军战士和取得战争资源。同时,毛泽东还认为,山西的地理和资源条件比陕北要优越,有利于红军的发展和生存。
然而,红军东征的决策并非一帆风顺。彭德怀和林彪等高级将领对东征山西持有异议,他们担心红军的实力不足以应对外部的挑战,而且担心东征可能会失败。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和张闻天等领导人多次与彭德怀和林彪沟通,最终说服了他们,使他们同意了东征的战略决策。
东征山西的决策不仅是为了寻找新的出路,更是为了实现红军的长远发展。通过东征,红军可以在山西建立根据地,进一步深入华北,发动群众,扩大红军,打击日寇,实现全民族抗战。这也是毛泽东在战略决策中所强调的独立自主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原则。
总的来说,红军东征山西的决策是在极其艰难的形势下做出的,它体现了毛泽东等领导人对形势的深刻洞察和对战略决策的坚定决心。这个决策不仅为红军找到了新的出路,也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