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上首例异种心脏移植手术,发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那是一个叫斯蒂芬妮的美国女婴,为了拯救她,医生给她移植了一颗狒狒的心脏。
这个在当初被视为 “打破医学界底线”的尝试,到底能否创造奇迹?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
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命悬一线的女孩1984年10月的一个清晨,加利福尼亚州的阳光温柔地洒在一家医院的窗户上。
在产房里,一声响亮的啼哭打破了宁静,宣告着一个新生命的到来。
当护士将襁褓中的婴儿递到特蕾莎怀里时,她的眼中闪烁着喜悦的泪光。这一刻,特蕾莎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然而,命运似乎在跟这对母女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医生们在对斯蒂芬妮进行例行的新生儿检查时,表情逐渐变得凝重。
几个小时后,主治医生走进病房,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忧虑。
他向特蕾莎传达了一个令人心碎的诊断结果:斯蒂芬妮患有左心发育不全综合症,简称HLHS。

这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意味着斯蒂芬妮的左心室发育不完全,导致心脏只有一半的功能。
特蕾莎感到一阵眩晕,她紧紧抱住怀中的女儿。
医生耐心地解释了HLHS的严重性,以及目前医疗水平下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的现实。
更令人心碎的是,患有HLHS的婴儿在出生不久就会因急性左心衰竭而死亡,最多只能活几周。

一些医生认为这些婴儿最多只能活14天,而另一些医生则认为他们最多只能活两周。
但是,特蕾莎不愿意就此放弃。就在斯蒂芬妮出生后的第十天,特蕾莎终于等来了转机。
她找到了一位心脏专家贝利医生。贝利医生仔细研究了斯蒂芬妮的病例后,提出尝试一种前所未有的手术——跨物种的狒狒心脏移植。

这个方案极其冒险,成功率很低,而且即使成功,也可能面临诸多未知的后果。
但是,这可能是斯蒂芬妮唯一的机会。特蕾莎听完后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
她看着保温箱中的斯蒂芬妮,小小的胸膛正艰难地起伏着,她决定为了女儿尝试这个冒险的方案。

在决定进行这项前所未有的手术之前,医疗团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论证。
他们发现狒狒的心脏在大小上与人类心脏极为相似,这为手术的可行性提供了基础。
虽然在血管分布和连接方式上存在一些细微差异,但这些差异在技术上是可以克服的。

为了确保手术的成功率,贝利博士带领的医疗团队展开了一系列缜密的准备工作。
他们挑了一些健康的狒狒,每一只狒狒都经过了严格的健康检查和详细的免疫学测试,目的是找到与斯蒂芬妮最为匹配的心脏。
在长达数周的筛选过程中,医疗团队对每只狒狒的心脏功能、免疫指标和组织相容性进行了反复评估。

他们需要确保选中的心脏不仅大小合适,还要尽可能降低排斥反应的风险。
最终,一只年轻健康的雌性狒狒被确定为最佳供体,其心脏各项指标都与斯蒂芬妮的需求最为匹配。
1984年10月26日,在这一天,人类首次尝试将狒狒的心脏移植到人类婴儿体内。
首先,医疗团队需要先从供体狒狒体内取出心脏,这个过程必须分秒必争,因为心脏离体后能存活的时间十分有限。

同时,另一组医生为斯蒂芬妮做术前准备,确保她的身体状况适合接受这个全新的心脏。
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手术室内鸦雀无声。
贝利博士带领团队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手术步骤,将狒狒的心脏精确地植入斯蒂芬妮的小小胸腔中,并仔细连接每一根血管。
最后,手术顺利完成了,在场的每个人都松了一口气。

手术后的监测显示,斯蒂芬妮的各项生命体征都很稳定。这颗来自异种的心脏正在她的胸腔中有效地工作着,为她的身体输送着珍贵的血液。
没有出现预期中的排斥反应,也没有感染的迹象,手术切口也在逐渐愈合。
在手术室外,特蕾莎焦急地等待着,当得知手术成功的消息时,这位母亲终于落下了欣慰的泪水。

手术的成功给所有人带来了希望,但医学的复杂性往往超出人们的预期。
术后第三天,医生们就观察到了令人担忧的迹象。斯蒂芬妮的体内开始产生针对狒狒心脏的抗体,这种免疫反应比预期来得更快更强烈。
医疗团队立即加大了免疫抑制药物的剂量,试图控制这种排斥反应,但收效甚微。

人类与狒狒在免疫系统上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更为关键的是,研究发现狒狒心脏组织中含有一种特殊的物质——Neu5Gc糖基神经氨酸。
这种物质在人类体内完全不存在,因此人体会将其视为“入侵者”,立即发动免疫攻击。
医学团队在后续研究中发现,这种糖基神经氨酸触发的免疫反应远比普通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更为猛烈。

人体产生的抗体会持续攻击移植的心脏组织,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退化。
雪上加霜的是,进一步检查显示斯蒂芬妮的血型与供体狒狒并不完全匹配。
在常规的人体器官移植中,血型匹配都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在当时紧急的情况下,医疗团队不得不在有限的选择中做出决定。
这个血型上的不匹配进一步加剧了免疫排斥反应的严重程度。

随着时间推移,斯蒂芬妮的身体状况开始出现明显的恶化迹象。
她变得食欲不振,即使是少量的奶粉也经常拒绝。同时,医护人员注意到她出现了轻度的呼吸急促症状。
医疗团队日以继夜地监测着斯蒂芬妮的各项指标,试图通过调整药物配比来控制排斥反应。

到了术后第二周,情况进一步恶化。持续的免疫反应开始影响其他器官的功能。
最终,在手术后的第21天,斯蒂芬妮的肾脏功能完全衰竭,随之而来的是多器官功能衰竭。
这个勇敢的小生命,在经历了人类医学史上最具开创性的手术后,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

虽然结局令人痛心,但斯蒂芬妮的案例为医学界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数据。
她的经历揭示了异种器官移植面临的诸多挑战,特别是在免疫相容性方面的问题。这些发现为后续的医学研究指明了方向,推动了器官移植技术的进步。
每一次医学上的突破背后,都可能伴随着失败和遗憾。但正是这些经验和教训,才能推动医学科技不断向前发展,最终造福更多的患者。
参考资料1.世界上唯一一例移植狒狒心脏的女婴,仅活了21天——澎湃新闻,2020年9月25日发布

2.首例猪心脏移植人类失败揭秘,我们离异种移植有多远?,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2023年7月4日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