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五首经典诗词,写尽重阳秋色,惊艳世人上千年

幸福有味是清欢 2024-10-09 03:22:23

重阳节,又称双九节、老人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所以“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的起源,可追溯至先秦时期,那时已有秋九月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至唐代,重阳节正式被定为民间节日,文人雅士在重阳节相聚,饮酒赏菊,登高赋诗,抒发胸臆。

〔1〕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公元845年重阳节,秋高气爽,任池州刺史的杜牧与好友张祜登上齐山,两人都怀才不遇,望着眼前的秋景,感慨万千。

江水悠悠,一派迷人的秋光倒映在碧波之中,显得深邃而宁静。此时,大雁刚刚振翅南飞,与朋友手提酒壶,一起登上齐山。

在这纷纷扰扰的尘世中,想要遇到令人开怀大笑的时刻实属难得。因此,在这菊花盛开之时,不妨采几朵菊花,插在发间。

重阳佳节,何不痛饮美酒,一醉方休,以此来酬谢这美好的时节,不必因夕阳西下而心生哀愁。

自古以来,人生都是短暂无常,无法改变,何必像春秋时期的齐景公那样,面对牛山独自伤怀,泪水沾湿衣襟呢。

纵览全诗,既有对秋日美景的赞叹,也描写出节日的风俗习惯,又有世事沧桑、人生短暂的感叹,借用齐景公上牛山的典故,表达出淡然的心境,显示了旷达的情怀。

〔2〕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重阳佳节,白居易与客人饮酒赏菊。

金黄的菊花种满庭院,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在这满目的金黄中,一丛颜色如同霜雪一般的白菊,孤独地绽放,彰显出一种高雅脱俗的气质。

此情此景,就如同今天这场重阳盛宴,歌声悠扬,酒香四溢,虽然我已白发苍苍,步入老年,仍然像少年一般饮酒赏花,歌舞宴饮。

这首诗以花喻人,意韵深远,虽有诗人的自我调侃,也蕴含着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以及豁达洒脱的情怀。

〔3〕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公元670年,王勃客居西蜀。重阳节这天,王勃参加送别友人的宴会后,登上玄武山,遥望故乡的方向,浓郁的乡愁油然而生。

他说,重阳节佳节,站在玄武山眺望,目光穿越千山万水,试图寻找故乡的方向。身在异乡的宴席上,与友人举杯话别,而自己不得不滞留此地,心中涌起无尽的惆怅。

长时间的南方生活,我已心生厌倦,心中充满了各种愁苦。渴望回到日思夜想的的故乡,却无法归去,望着空中南归的鸿雁,不禁要问:你们又为何还要从北方飞来呢。

这首诗生动描绘了诗人在重阳佳节之际身处异乡、思念故土的深情。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读来令人动容。

〔4〕

九日龙山饮

唐·李白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重阳节,李白与友人登上龙山,痛饮菊花酒。四周的菊花竞相绽放,绽开灿烂的笑容,仿佛在嘲笑我这个被放逐的臣子。

饮美酒,赏菊花,酒不醉人人自醉。诗人醉眼朦胧间,帽子随风轻轻飘落,月亮好像喜欢我的歌舞,舍不得我离开。

相传,东晋孟嘉重阳节登高,被风吹落帽而浑然不觉,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风度,成为后世佳话,这就是“风落帽”的来历。

李白在诗中将自己比作孟嘉,抒发心中的失意与愤懑,同时也展现出其超脱物外、洒脱不羁的情怀。

〔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重阳节诗篇。公元716年,年仅17岁的王维为考取功名,独自一人在京城参加科举考试。

恰逢重阳节,本应阖家团圆的佳节,他却独处异乡,一种无法言喻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在胸中激荡,便写下这首名震天下的思乡诗。

他说:我独自一人作客他乡,每当佳节来临,总是加倍思念家乡的亲人。

今日重阳节,眺望远方,兄弟们一定都在登高望远,随身佩戴着茱萸,而我却不在身旁。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道出了无数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每次读起都会被它的力量所打动。



1 阅读:121

幸福有味是清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