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征兵,扒开兵役制真相,义务兵制被募兵制“吊打”?

智慧树上智慧 2025-01-03 11:03:40

在探讨兵役制度时,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征兵情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切入点,借此深入剖析义务兵制与募兵制。

事实上,兵役制度和社会制度一样,遵循着 “生产力决定上层建筑” 这一社会学基本规律。伴随生产力持续发展,各式各样的兵役制度应运而生,诸如民兵制、公民兵制、分封制、义务兵制、志愿兵制等,种类繁杂且演变复杂,但本质万变不离其宗。

大体而言,兵役制度可归为两类:

其一,基于权利与义务对等的义务兵制,像汉代的征兵制、唐代的府兵制皆属此类。民众平日里各安其业,服兵役是被动行为,是在享受国家赋予诸多权利之后,需履行的义务。

其二,直接给予经济报酬的募兵制,岳家军、戚家军便是典型,士兵以当兵为职业,主动投身军旅,换取薪酬。至于拉壮丁,它压根不属于正规兵役制度范畴,正如徐锦江老师那句诙谐之语:玩完了不给钱,就不算买卖。有些视频刻意混淆义务兵制的强制性与拉壮丁的界限,只着重凸显强制力,却无视国家和国民之间权利与义务的交互关系,将义务兵制的强制部分恶意妖魔化,等同于拉壮丁。

讲个冷知识,现代的义务教育、医疗保险、社会福利以及治安服务,源头其实是 19 世纪欧洲的义务兵役制度。当时各国意识到,要在国际政治博弈中站稳脚跟、免受欺凌,就需要大量身体素质过硬、受过良好教育且甘愿为国而战的优质兵源。

俄罗斯自 2003 年起便实行合同兵与义务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到 2019 年,俄军合同兵数量已达 394,000 人。

俄乌战争初期,因俄罗斯有禁止义务兵海外部署及参与实战的法律规定,大放异彩的 136 个战术营集群皆由合同兵构成。

截止 2023 年 1 月 23 日,在 12,225 名于乌克兰阵亡的俄军士兵里,义务兵仅有 800 人。

俄罗斯也承认,合同兵多来自经济萧条或欠发达地区。

原因不难理解,对当地青年而言,职业军人收入颇具吸引力。

偏远地区经济落后,年轻人相较欧洲大陆同龄人,更乐意投身军旅,既符合现实逻辑,也契合军官招募偏好,毕竟他们相对吃苦耐劳。像戚继光偏好招募这类士兵,某些人对此心知肚明,只是如实相告,就编不下去故事了。

义务兵制,以秦汉征兵制为例,这项制度曾助力中华文明在武功方面登顶高峰。

假设你是战国末期齐国的一名男子,刚满 17 虚岁,就得前往乡政权登记,就此被纳入国家耕战体系。不过别太焦虑,正常状况下,不会立刻被送上战场。按秦国政策17- 20 岁算是 “卒”,每年需服一个月徭役,工作内容多是修桥铺路、兴修水利、运输粮草等。

年满 20 岁,便要开启两年兵役,第一年在本郡地方部队接受军事训练,称作 “正卒”;第二年依表现,或去边防部队戍守成为 “戍卒”,或到京师宿卫担当 “卫士”。之后会转入预备役,每年仍服一月徭役,遇战事才应征入伍,有爵位者56岁、无爵位者60岁方可免役。

倘若你 25 岁已婚,育有两子,因是独子尚未与父亲分家,不巧赶上战事,依秦国 “一家不征二兵” 原则,父子必有一人奔赴战场。想逃避征兵绝无可能,负责征兵的县尉若敢徇私舞弊,一旦查实,不仅自身免职、罚二甲,县令也要被罚二副盾牌,没人会为你担这风险。

再者,要是逃避当兵义务,国家授予的田地、提供的农具、租借的耕牛,乃至乡里水渠用水,都与你家无缘;反之,战场上杀敌立功,就能晋爵,获赏百亩田地、千余平宅院,还能分配农户,家族家业就此奠基,为了子孙未来,喊出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也在情理之中。

从国家层面看,秦汉普遍征兵制脱胎于春秋战国的授田制。

彼时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兴起,土地耕种权以及配套的耕牛、铁农具、灌溉水利,成为诸侯国给予臣民的重要权益。基于授田制,军功爵制诞生,凭军功授予爵位,赏赐更好田宅、更多奴仆,甚至就地提拔当官。

国民既然享受国家给予的权利,交税就成了应尽义务,不管是金钱税、实物税,还是 “血税”(服兵役)。隋唐的府兵制源于北朝军制,算是对秦汉征兵制的成功 “复刻”;明代军户制,则是一次失败的再创造。即便在义务兵制下,也并非人人都要当兵,二战时的日本侵略者都知道优先征召文科生入伍,让理科生继续学业。

仍以秦国为例,秦昭王二十六年,可考郡县约 118 个。

据岳麓秦简记载,一个下辖三乡、有 5000-1 万户家庭的大县,出兵 2200 人左右,大致是2-5户出一兵,就能满足常规战争需求。若需更多兵力,会依战区状况与各地情形,按需动员部分郡县,像长平之战最关键时,秦国也只是在河内郡极限动员。

要是如某些人主张的平均动员各地,让百余个县尉全员出动,纯粹是添乱,真这么干,封个 “卧龙凤雏” 称号都不为过。

诚如夏目漱石在《我是猫》里所言:

“公平这东西好是好,就是太主观了。”

有人刻意强调绝对公平,无视俄罗斯合同兵制事实,恐怕意在制造地域、阶层矛盾,还拿俄罗斯征兵情况说事,让我们反思,实在居心叵测。

说完义务兵制,再看募兵制。假设你是北宋延安的一名青年,年方 18,家境贫寒,空有一身力气却无用武之地,时常食不果腹,偶尔靠街头 “小打小闹” 弄点钱花。

某天,有人断言你日后能位极人臣,正为钱发愁的你,二话不说赏他一顿老韩家祖传的 “醋钵大拳”。打完收工一抬头,瞧见大宋官家募兵大旗。

招兵官见你身材魁梧,立马招揽,说你这般好汉,进禁军每月能领 1000 文一等军饷,还夸你勇猛无畏,最合官家心意。虽说在京城打零工,运气好一天也能挣五六十文,但在延安府,1000 文绝对是高薪。

于是,你欣然报名,就此成为北宋禁军一员,典型的募兵制下士兵。

“募” 字在中国出现很早,2002 年出土的里耶秦简就提到,有 12 名阳陵籍士兵自愿应募服役,以从军为职业。当时秦国设有募人府,表明不少义务兵因经济因素,选择长期服役,将当兵当作谋生手段。

募兵制起初是义务兵制的补充,可当中原王朝局势稳定、战事减少,国家无法开疆拓土,内部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立国百年左右,当兵就从美差变成沉重负担,要想士兵超期服役,就得给予经济补偿,义务兵制随之走向衰落,从社会闲散人员中招兵的募兵制全面登上历史舞台,汉代、唐代、明代均有此现象,宋代的全面募兵制最为出名。

单从军队视角看,士兵职业化能提升战斗力,利于长期机动作战,前提是兵力充足、饷银丰厚、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且纪律严明。但站在国家层面,募兵制全面取代义务兵制并非好事。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里就痛斥雇佣兵制的诸多弊病,募兵制与之类似。

其一,从社会招募士兵,多是囚徒、赘婿、流民这类闲散人员,导致军队整体素质下滑,从古代 “良家子” 当兵,到近代 “好男不当兵”,直至现代义务兵制下的人民子弟兵才扭转这一局面。

其二,募兵之下,民众参军意愿低落,不到万不得已不投身军旅,动员能力远不及义务兵制,后金八旗崛起便是例证。

其三,军队组织性变差,士兵缺乏守护家乡的责任感,战事不利就容易当逃兵,俄乌战争就有类似传闻,因未宣战,只能按合同违约处理。

其四,军费负担极为沉重,宋代实行募兵制,养兵费用占财政七八成,百万大军却战斗力堪忧,类似美军的天价马桶圈、昂贵山羊,还不许查账,反正飞机多摔得起。

所以同样是募兵,岳家军、戚家军是强军典范,北宋禁军、明末明军却沦为敌军 “经验包”。

那么义务兵制与募兵制究竟孰优孰劣?恩格斯在《反杜林论》提到:

“一切社会形式为了保存自己都需要暴力,甚至有一部分是通过暴力建立。”

义务兵制与募兵制都是组织暴力的形式,不可或缺,如何抉择,需综合考量国家当下状况与实际需求。欧洲现代民主国家多采用义务兵制来保障军事实力、应对战争危机、捍卫国土,二战后的以色列便是靠义务兵制在中东站稳脚跟。

有人故意混淆二者概念,将义务兵制强制力妖魔化,利用人们的认知盲区与自私心理,误导网友,抹黑人民军队兵役制度,损害国防建设。从后续出视频反向洗白的操作看,此人心里明白得很,媒体人左右试探本就是常见套路。

总之,义务兵制与募兵制各有利弊,支持国防建设、服从尊重法律,才是我们应有的选择,毕竟在信息繁杂的现代社会,陷入 “信息茧房” 太容易,需时刻保持理性思考。

#历史##历史冷知识#

文章内容源自@冷兵器研究所的视频内容

0 阅读:9